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风天气是奈曼旗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夏末秋初虽然出现频率小但致灾最重。2019年8月26日15~16时我旗大沁他拉、土城子、固日班花等3个苏木乡镇出现大风灾害,造成经济损失3850.275万元,受灾总面积为3861.28公顷,受灾人口24727人。利用Micaps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9年8月26日发生在奈曼旗的大风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过境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因素;奈曼地区前期干暖气候为大风天气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地面冷锋前强烈抬升和锋后强烈下沉作用明显,加剧了大风天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7年5月5日本溪地区一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大风预报有指示作用的指标,以期为加强大风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江苏沿江地区一次雷雨大风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动力因子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此次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前倾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交汇导致不稳定能量触发;大的CAPE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与能量条件;高空辐散与低空辐合的配置为雷暴大风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VIL值达到最大后快速减小对雷暴大风灾害的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随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B)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5日湖北省随州市境内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此次大风天气是在高空冷涡低槽东移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强冷平流随西北气流南下,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同时地面有冷锋入倒槽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整层湿度不大,并且中高层有明显干侵入,不利于降水而有利于下沉气流发展;CAPE、DCAPE、K指数和SI指数都表明有较强的不稳定天气产生。雷达回波上观测到明显的弓形回波,且在母体风暴前沿有一条10~15 dBz的窄带回波,同时在径向速度图上观测到低层1 km以下高度有明显的大风核,4~6 km还存在中层径向辐合MARC,这些回波特征对地面大风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统计分析法、二次平均法等对红原县2001—2015年大风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大风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年、季、月和日内的主要出现时段,寻找其变化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川西高原红原县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亓翠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2-20854
利用MICAPS天气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10年4月26日发生在莱芜市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为低涡后部横槽转竖与地面冷锋结合影响,是冷空气影响时动量下传引起的;卫星、雷达等监测资料为提前发布预警提供了支持;对流参数等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在此次过程中指示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对2009年4月1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剧烈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为前倾槽结构,强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南下,地面为北高南低型,冷高压前部等压线呈东西向,3 h正变压值≥10.0 hPa,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上500 hPa强的动力作用和下沉作用是此次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昌乐县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统计昌乐县最近35年(1971~2005年)的大风资料,分析了大风气候特征,得出了大风日数、风向、风速以及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了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28日我国各地及海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降水和大风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冷空气过程影响北部湾出现大风的气象学机制,由海上油气平台自动观测站的测风资料得出中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的经验公式:最大阵风=成都气压-涠洲气压+四川正变压,为以后相类似冷空气路径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昌图县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春季大风天数较多,风速很大,最大风速达到过31m/s,大风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分析研究春季大风形成原因,准确预报灾害性大风天气,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对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5年5月31日大风天气过程分析得出,南高北低气压形势是昌图县西南大风的基本形势,在低气压与高气压之间,气压梯度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在昌图县上空1500米左右,如果风速很大,经过动量下传,也会加大地面的风速。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新疆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降温、降雪中强天气过程。主要从天气学角度对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涡度特征及地形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大的变压梯度、大的正涡度变化和"喇叭口"的地形是有利于该地区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2017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永川大风时空分布规律、极端性特征及其天气学背景,为大风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永川出现了58次大风过程,风向以NNW或N为主,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河谷地带.(2)四季皆有大风出现,4月、5月、8月大风较为频繁,主要出现在凌晨前后、傍晚前后.(3)非单站型较单站型大风偏多近40%,非单站型在午后到夜间易发生,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单站型02—07时最多,集中在永川中部偏北一带.(4)每年均有9级以上大风出现,区域性最强大风过程为2013年4月5日(A过程),城区最强大风过程为2015年5月10日(B过程),均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5)对比A、B过程,相同点在于高空有深厚低槽东移过境重庆,地面有冷高压发展,永川受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不同的是,A过程是受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差造成的梯度大风,B过程在高空为槽前西南气流,地面上有热低压发展,出现了混合性大风.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2日,甘肃酒泉市出现大风天气,肃州区瞬间风力达到29.5m/s,突破了历史极值。为了更好地分析此次过程的成因,该文对该次过程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分析表明:乌山脊强烈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经新疆进入河西走廊,形成这次大风天气过程。冷锋过境,锋后较大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酒泉东部地区出现大风天气。高空冷空气经阶梯槽逐级补充南下,在冷锋后形成副冷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加之大气下沉运动使有效位能转化为动能,及动量下传作用,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大风。  相似文献   

14.
金巍  曲岩  陈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94-6895
利用2008年11月1目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辽宁省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由西南风5级转偏北风7级的过程。结果表明:11月1日8:00地面的南高北低的形势场和较大的气压梯度配置是11月1日中午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团山测站)产生西南风5级、瞬时最大风速达13.9m/s的7级阵风的主要天气形势;11月1日傍晚营口地区处于地面冷锋东移南压过境冷平流冲击处,冲击带来的强烈大风以及气压梯度异常递增导致在20:00前后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出现7级偏北大风;这是典型的渤海北大风个例。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山西省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 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2年3月23日发生在顺义区的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槽是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 h Pa的高空环流携带冷空气受脊前偏北风引导快速南下造成了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地面锋面过境和北京上游的气压梯度加大后,顺义地区出现大风,当顺义站的气压陡增后,大风天气结束。此次大风的物理量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北京处于低压后部,以西北风为主,不利于低层水汽输送,高空水汽条件也比较差,导致此次高空槽对顺义的影响主要是大风,无降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面、高空及云图资料对2010年9月9—13日阿拉山口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阿拉山口大风预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EC 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31日发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伴有10级大风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中,中高层的低涡、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降雹区域大气低层的湿热能条件好,在雷暴发生前中层有干冷空气向下入侵,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强,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空、地面和探空资料,对2015年2月27日至3月2日发生在青海地区的春季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槽及其槽底的西风急流,是造成3月1—2日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月27—28日的大风天气是由强冷空气快速过境造成的典型冷锋型大风,而3月1—2日的大风天气是一次典型的大范围、持续时间较长的高空动量下传型大风天气过程;强盛的高空急流为高空动量下传至地面产生大风提供了高空动力条件,午后至傍晚近地面层快速升温为动量下传型地面大风的产生创造了地面热力条件;海拔越高,就越接近急流带,高空动量越容易下传至近地面,从而导致风速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