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地夏闲期利用一年两作种植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裂区设计方法,从生物学产量、小麦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率方面对旱区小麦夏闲期的利用进行了探讨,论证了旱区小麦夏闲期利用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夏闲期种植玉米、子粒苋等作物既可于夏用期生产较多的干物质,对全年生物产量也有显著的增益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加强旱区小麦生产系统的生物循环,增强该系统在资源、生产及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验结果还进一步说明这种模式对保证旱区麦农的短期利益,即保证小麦生产的稳定性,也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旱区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潜力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旱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是未来我国大西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干旱缺水为核心的众多因素制约着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但同时特有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也决定着该区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证明,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实现旱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制定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规划;设立旱区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专项;进一步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赋予统筹旱区农业科技资源的职责,加强协同创新的三项带有战略研究性质具体建议,探讨了未来旱区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陇亚13号为材料,探究水分胁迫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生长、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灌区/旱区不同水分环境对胡麻产量构成、HI的关键性状因子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灌区/旱区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规律,以改变胡麻生长发育指标为代价达到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灌区/旱区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正、负相关性不同,且旱区胡麻产量构成因子的正效应因子减少,负效应因子增加。相同水分条件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产量的提高有限,旱区HI较灌区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更突出。灌区千粒重、株高对产量起主导促进作用,旱区无回归分析。灌区每株结果粒数、单株果数对HI起抑制作用,千粒重起促进作用;旱区单株果数对HI起主导抑制因子,说明水分胁迫对灌区/旱区胡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效应因子有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陇亚13号为材料,探究水分胁迫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生长、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灌区/旱区不同水分环境对胡麻产量构成、HI的关键性状因子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灌区/旱区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规律,以改变胡麻生长发育指标为代价达到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灌区/旱区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正、负相关性不同,且旱区胡麻产量构成因子的正效应因子减少,负效应因子增加。相同水分条件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产量的提高有限,旱区HI较灌区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更突出。灌区千粒重、株高对产量起主导促进作用,旱区无回归分析。灌区每株结果粒数、单株果数对HI起抑制作用,千粒重起促进作用;旱区单株果数对HI起主导抑制因子,说明水分胁迫对灌区/旱区胡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效应因子有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灌溉对旱区和设施农业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至关重要。近年来,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果蔬产业是旱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旱区温室番茄为例,研究了番茄产量与品质对不同阶段水分亏缺的响应及节水调质灌溉指标。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陕北旱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而且实现了高产、稳产。地膜玉米生产面积正在逐年增加,但要想在陕北旱区更好推动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就必须创新和构建新的推进模式。本文立足陕北旱区玉米生产形势,从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际出发,探索了新的农资连锁推进模式体系,这对推进陕北旱区地膜玉米标准化生产,实现旱区玉米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旱区粮食安全,增加旱区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决山旱区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首先要有新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山旱区农村饮水困难对策关键是要加大投资力度和强化水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中央、西藏自治区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典型旱区耕地轮作休耕试验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西藏拉孜典型旱区试验站点以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为主导,既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旱区新型环境,促使耕地土壤休养生息,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生长适应性,促进青稞等粮食作物的发展,确保旱区环境改善和粮食安全.探索科学合理的轮作和休耕技术模式对西藏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是旱作农业区,保水剂对旱区农作物的增产具有显著作用,文章通过对保水剂发展历史以及对保水剂吸水原理和基本特性的研究,阐述了保水剂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以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旱灾面积逐渐扩大。目前,河南省旱区有11个市(地)、48个县。该区小麦播种面积占全省麦播面积的40%左右。因此,旱区实施小麦旱作高产技术,对保证全省粮食和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旱区小麦生育特点1.1 植株叶小秆矮旱区小麦叶片短小,色浓,尤其上部叶片更小,全株分布呈塔型,这不仅有利株间光分布,且对后期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光合能力十分有利,故多表现出活棵成熟。而水浇地小麦上、中部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旱区不同海拔的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和乐都马营旱作研究基点的研究结果,总结出不同山旱区春旱、夏旱和春夏连旱发生演变规律及特征;提出旱区干旱成因主要受诸多天气系统和降水准三年规律的支配;讨控了降水量和季节分布差异对干旱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蓄水覆盖丰产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生物活性的测定,从土壤生物活性的角度说明“蓄水覆盖丰产沟”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土培肥上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北方旱区正确推广“丰产沟”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总结旱区作物抗旱栽培措施,以提高旱区农作物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总结旱区作物抗旱栽培措施,以提高旱区农作物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保持耕作技术对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保持耕作技术对治理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表明高留茬深松技术可以减少降雨中的产流次数及径流量,大幅度降低径流量中NO_3~--N的浓度及流失量,在土壤侵蚀中氮和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而磷的流失仅与流失的土壤总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陕西杨凌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建设过程中,对旱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技术标准创新与“国家使命”紧密结合的支撑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为服务旱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至全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剖析不同建设模式的内涵、目标、机制与途径,认为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中,要综合分析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必备因素,凝聚农业标准化生产环节的各方力量,完善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的推进机制,拓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资金保障渠道,推进农业技术标准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广等,方可有效实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旱地农业区总土地面积 7.6 7万km2 ,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 4 5 .9% ;其中 ,耕地面积 2 5 3万hm2 ,占河南省耕地面积的 38%。这些地区土壤瘠薄 ,十年九旱 ,耕作粗放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差 ,制约了该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该区光照充足 ,热量充沛 ,昼夜温差大 ,农业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 ,探讨旱区农业生产综合发展的路子 ,对促进旱区农业全面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1 调整作物布局 ,发展耐旱作物要提高旱区作物产量 ,首先要综观旱区农业生产全局。根据当地环境条件 ,应有计划地选择种植耐旱作…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高寒旱区,进行了春油菜垄膜沟植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垄膜沟植技术对旱区土壤性状及春油菜产量影响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植株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资阳市连续出现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的严重自然灾害,尤其是简阳和雁江沱东地区、安岳北部、乐至大部等水利工程设施偏少的地区(以下简称中部旱区),灾情更为严重,给我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历史资料和深入旱区调查走访,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稻田耕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旱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旱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