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南山区林农结合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云南山区农村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现实,面向山区农业的两个转变及体制改革,遵照生态经济原则,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协调出发,遵循林农结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把云南山区区划为冷湿性湿润型、温凉性湿润型、暖温性湿润型、暖温性半湿润型、暖热性湿润型、热性湿润型、热性半干旱型7种林农结合系统,分系统论述该区域的行政范围、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农林生产特点、林农结合的经营模式。经比较分析,归纳与发掘出80种以上的云南山区林农经营模式。每个系统中都有10种以上模式。即反映山区自然的特点,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调研的结果,提出了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3组模式,分析了北方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发展林农间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解开宏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25(4):18-20,27
勐腊县柚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有:其一是以柚木为上层,咖啡为中层,豆科作物、蔬菜等作为下层组成的柚木咖啡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其二是柚木林农间作模式。由于柚木大面积造林才开始起步,该项工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6.
仪征市低丘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实行林农、林经、林笔渔复合模式,是开发仪征低丘之路。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中,林网建设以意杨与杂交柳组合较好,能在短期内产生效益;在经济林模式中,以梨与茶、甜柿与茶、板栗与茶组合效果好;在林牧渔模式中,板栗、牧草与鹅,桃树、牧草与鹅,板栗与鸡,桑与猪,鸭与鱼配置较佳。从林农间作的模式投入与产出比看,以经济林与花灌林组合效益最高,在经济林与农作物组合中,以板栗与玉米+蚕豆、板栗与山芋+雪菜、板栗与芝麻+胡萝卜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谓。山区地域广阔,50个山区县(市、区)分别占全省人口、土地和耕地的41%、66%和48.70%。林地资源,尤其是集体林地资源非常丰富.占了有林地922万hm^2的93.20%,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全国的林业大省。目前,全省林木蓄积量达3.66亿m^3.林木年生长量1750万m^3;森林覆盖率57.40%,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8.
兴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境内河沟纵横,素有“锅底洼”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359万亩,其中耕地191.7万亩,非耕地118万亩(含滩地17.02万亩)。从1979年开始在周奋乡崔四村开发滩地,营造池杉林,至今已采用林经,林粮、林渔等林农复合模式营造池杉速丰林基地28534亩,其中以林为主的垛田造林21791亩,林粮间作式埂田造林3493亩,以养殖为主的鱼池埂造林2050亩,造林、养鱼并举的复合型造林1200亩。为了总结综合开发经验,不断优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农复合经营效益,使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同步增长,促进滩地开发的稳步发展。现将主要造林模式及林木生长和间作效益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江苏海岸带林农复合模式林分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江苏海岸带1-4年生5种造林密度林农复合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在造林后1 ̄2a内,林分密度对林农复合经营影响不明显,2a后,则成为制约林农复合经营综合经济效益的主导因子,在5种密度林农复合模式中以农林比例5:1,株行距采用小株距、大行距配置形式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会议收益率为19.65%,净现值为5825.57元/hm^2,净现值指数为1.712,林业农业土地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云南热区林业复合经营模式示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热区林业复合经营研究及示范推广,立足于云南热区独特的自然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云南思茅市选择经济价值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且栽培技术较为成熟的优质用材树种(思茅松、西南桦、山桂花、红锥)、油料作物(山苍子、红果树)、经济作物(省藤)、森林蔬菜(楤木、臭菜、刺五加、辣木)等,在时间顺序(季节、年份)及空间位置(水平、立体)上进行科学优化组合,以用材树种 经济作物、用材树种 森林蔬菜、用材树种 油料作物等模式,营建既相互协调又可多级生产的复合经营型林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庞爱权 《中国林学(英文版)》1995,(2)
中国是一个具有生物地理多样性和复杂社会经济条件的大国,其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正在受到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分析表明,多样化的农林复合系统(Agroforestrysystems)在中国各主要区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适用于多样化的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的缺陷,使农林复合系统具有的优势难以得到真实的反映。文章从单一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风险评价和社会经济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中国农林复合系统评价中的应用。分析显示中国农林复合系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财务效益方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这显然是不够的。文章接着探讨了在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农业系统分析方法及农林复合系统设计与诊断方法在农林复合系统评价中综合运用的可能性。并指出模型方法,特别是多目标规划方法,由于其与农林复合系统多功能特性一致,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文章最后给出了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的理论构架,指出农林复合系统是个特殊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林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设计和选择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多目标标准体系,并在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2.
Review on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Jianfeng SUN Qix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中国林业科技(英文版)》2005,4(3):80-84
INTRODUCTIONChina is the most populated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population of the mainland amounts to 1.3 billion in2004. The land area is approximately 9.6 million km2,of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arable land is low. Thiscovers about 10%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n the average,there is around 0.09 ha of tilled land per capita.Furthermore, the arable land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inthe country. Forests cover 13.92% of the whole landarea, 134 million ha or 0.095 ha per capita (Xu Xingquanet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秭归县境内长江一、二、三级支流的气候、海拔、立地条件等因子的研究 ,建立了二元、三元、多元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类别 ,在此基础上组建了 1 0 0种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类型 ,在三峡库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城郊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含义、原理、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论述 ,提出建设农、林、牧、副协调发展 ,集高新技术、现代农林业技术、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城郊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成为城市森林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S. Chinnamani 《Agroforestry Systems》1993,23(2-3):253-259
India's long tradition of agroforestry has been influenced by numerous relig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Several indigenous agroforestry systems, based on peoples' needs and site-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have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Agroforestry research was initiated in the country about two decades ago; since then,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nd among the tree, crop, grass, and animal components have been studied, and several agroforest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ried on farmers' lands. Agroforestry research is now conduct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All India Coordinated Agroforestry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t 31 centers distributed over India's tropical and temperate regions.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the program includes agroforestry training of farmers, technicians, and scientists at 28 center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Expectations from agroforestry are high in India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these expectations include production benefits that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ecology, environment, traditions, and heritage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6.
滇西边缘山区传统农业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云南山区传统农业发生极大变化的态势。通过实地调查及分析,揭示了滇西边缘山区自该年代以来传统农业发生变化的实况,综合分析了6个外部动因和两个内部动因对当地传统农业变化所起的作用,并简析其变化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宏观农地类型上,20世纪80年代初轮歇地的几近消失为最显著变化,主要动因为国家政策和人口、劳动力、生计手段。在微观农地田野类型上,园地和混农林有较快变化,主要动因为市场价格,政府导向,改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此外,引起该地区农地变化的内外动因还有自然土壤条件的退化,发展需求和传统农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18.
3年来在滇东南岩溶山区开展的树种配置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岩溶山地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坡度、岩石裸露率、土类、土层厚度和土壤中的石砾含量 ,而坡向、坡位、土壤的吸湿水、旱季土壤含水率、pH值及土壤养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在岩溶地区的造林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尽量保护原有植被 ,对于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多石的薄层石灰土类型上 ,人工种植的阔叶树生长较差 ,通过种植针叶树 ,能形成乔灌草结构的复层林分 ,对改善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效果十分明显。在吸湿水、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有机质和旱季土壤含水率等 8个土壤性状中 ,吸湿水、速效磷、速效钾 3个性状在年度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其中吸湿水平均增加 3 6 6 % ,每kg干土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分别增加9 99mg和 4 2 5 9mg ,显示出林木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多石的石灰土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郭芬柏和冲天柏等针叶树 ,在其中土层较厚的地方可种植银荆 ;在厚层山地红壤类型上 ,适宜营造墨西哥柏、冲天柏、郭芬柏、川滇桤木、滇合欢、银荆、杜仲、酸枣、苦刺等针阔、阔阔混交林以提高其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饶阳试区的土地利用方案和10种类型的果—农间作体系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从中筛选出优化的结构模式和土地利用方案。结果表明:①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地优化利用方案的规划应该考虑市场的价值变动,还应该考虑到在林木的生长前期投入与经济效益的问题。②发展的农、林产品有梨树、油菜和棉花。③雪花梨和鸭梨为主的模式,其最佳栽植模式是株行距为3m×5m,两行或三行为一带,带距为30m。④果—农模式体系中农作物品种的配置以小麦—蔬菜组合为最好,产投比为2.7∶1;其次为油菜—蔬菜组合;粮食类较好组合有小麦—薯类、小麦—玉米、小麦—谷子、小麦—黄豆、油菜—玉米等。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热带珍贵树种母生、海南石梓人工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益智、咖啡的复合农林业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复合系统能显著促进主林层乔木的生长,胸径生长速度比对照地高出43%~134%,材积生长高出18%~81%,生物量高出5%~86%;生物量净积累量9.53~15.23t·hm-2·a-1,为对照地的1.6~5.1倍;系统的光能利用率为0.78%~1.26%,为对照样地的1.94~5.04倍;同时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下种植益智后的产值可达1.8~3万元·hm-2·a-1,为对照地的5.26~9.82倍,投入产出比为1∶2.93~1∶4.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