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模型,实现稻穗的可视化。【方法】通过对稻穗形态建成过程中关键特征的观测分析,利用三维几何建模技术,构建基于形态特征参数的稻穗几何模型,包括穗曲线、穗轴、次枝梗和小穗几何模型;用Bezier曲线来拟合穗曲线,将二维空间的穗曲线映射到三维空间,构建穗轴几何模型;用一段穗轴及圆柱体模拟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并分别用椭球体及圆柱体模拟小穗的谷粒及小枝梗,最后基于稻穗的拓扑结构,构建稻穗几何模型。模型参数主要有穗长、穗倾角、一次枝梗长、一次枝梗数目、二次枝梗长、二次枝梗数目、谷粒大小等。【结果】在稻穗几何模型基础上,基于OpenGL图形平台,实现了稻穗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 较好地描述了稻穗形态建成过程。【结论】稻穗的可视化为建立可视化水稻生长系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它作物的可视化表达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水稻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的分形特征 ,根据水稻的分形特征及L -系统的生成规则 ,建立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等形态的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 ,实现了水稻形态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12个水稻F_1杂种和2个品种的稻穗构成因子研究表明:在诸个稻穗构成因子中,主穗小穗数,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力最高;与主穗小穗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的稻穗构成因子是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的通径系数最大,所以,它对主穗小穗数的直接效应最大。根据试验结果,以一次枝梗数多且配合力好的基因型作亲本,容易获得大穗型的杂种一代。 相似文献
6.
重构出植物的三维形态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对苹果花及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交互设计、几何建模和真实感显示,提出了精确描述苹果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苹果花及花序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别提出了描述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提取了模型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整合苹果花及花序的拓扑结构信息,实现了苹果花及花序的三维重建.为了增强花的真实感,提出了花柄、花托和花萼上绒毛的生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控性强,易于操作,可以精确重构出苹果花和花序的三维形态,并可实现开花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7.
<正> 本试验通过人为造成叶片损伤探讨水稻功能叶对产量要素和米质的影响,以便从栽培上有所侧重。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D_(10)选②,自孕穗起选择生长一致苗株35穴,其中10穴为对照,其余设5个损叶处理,每处理5穴,分别在8月1日(打苞期)、8月5日(吐穗期)、8月10日(开 相似文献
8.
9.
10.
2004年岑溪市晚稻大面积稻发生穗包颈主要原因是由于播种偏迟,幼穗分化期遇高温干旱,抽穗时又持续3d的低温伤害。预防措施是:必须搞好水利设施,提高抗旱能力;选用中熟偏迟抗性强品种,适当提早播期,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为水稻晚造高产稳产栽培提供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有序群体可以使弯穗型群体穗角增大、穗长增加,有利于大穗形成。直立穗型品种比弯曲穗型品种更适合于无序栽培方式。分布方式对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有序群体的产量显著高于无序群体。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水稻幼穗大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夜间黑暗低温(20~21℃)比高温(25℃)条件下,能使第一枝梗数增加1.5个,幼穗颖花数增加77.9粒。去分蘖比不去分蘖的第一枝梗数增加3.6个,幼穗颖花数增加177.9粒。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遮光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不同穗型、不同稻米品质的粳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从齐穗期开始进行遮光处理,对比分析不同穗型群体遮光与品质的关系。在加工品质上,遮光使直穗优质米品种辽粳294的整精米率明显高于未遮光的处理,对其它类型品种则无显著影响。在外观品质上,遮光对稻谷粒形影响规律为:遮光使米质较差的辽开79-3和巴利拉的谷粒变得短小,而对米质较好的辽粳294和辽粳371则影响不大。遮光对稻米粒形的影响尚无规律可循。在垩白性状上,遮光使所有供试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增加,并表现为弯穗品种较直穗品种增幅大,优质品种较劣质品种增幅高。在营养品质上,遮光使各类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且直穗品种增加的幅度较大,使直链淀粉的含量下降,且直穗品种降低得较明显。在食味值方面,遮光对直穗品种食味值影响较为显著,使其食味值降低,而对弯穗品种的影响则是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穗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产量与每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对产量都有积极意义,产量是其综合作用的表现。结实率主要受控于二次枝梗结实特性,育种上要从结实率角度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就要着重考虑选育二次枝梗结实率高进而结实率高的品种。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粒率都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性状的增加将有助于穗粒数的增加。穗粒数与二次枝梗粒数随品种的变化是一致的,二者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提高千粒重有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利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对36个粳稻品种穗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品种可分为紧穗型、中间穗型和散穗型三类。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具有丰富多态性的28对SSR引物对36个水稻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2~9个,平均为2.71个。根据扩增结果可以将36个品种相互区分。供试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为0.5758~0.9783,平均为0.8042,遗传相似性变化较大。根据非加权平均数方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供试品种可聚为三大类群,其中第一个类群进一步可分为3个亚类。两种聚类结果表明:利用SSR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与利用水稻穗部性状进行聚类,在亚类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吻合。遗传距离矩阵和形态性状的欧氏距离矩阵的Mantel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水稻分蘖成穗与产量组成数量关系的分析表明:(1)提高成穗率即可提高产量及其组成因子;(2)群体穗数与产量多呈负相关,单株穗数与产量多呈正相关;(3)群体的苗、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负相关,单株的茎(蘖)、穗与成穗率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灌浆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326和弯曲穗品种奥羽316,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研究2品种主穗穗部性状及其籽粒的灌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2品种主穗上1次枝梗粒数均多于2次枝梗粒数,辽粳326每穗颖花数的差异主要是由2次枝梗数和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奥羽316恰相反。辽粳326的实粒数与结实率均高于奥羽316。2品种各级籽粒灌浆趋势为上部1次枝梗(PBt)籽粒>中部1次枝梗(PBm)籽粒>上部2次枝梗(SBt)籽粒>下部1次枝梗(PBb)籽粒>中部2次枝梗(SBm)籽粒>下部2次枝梗(SBb)籽粒。辽粳326的单茎草重和粒草干重明显高于奥羽316。[结论]辽粳326的灌浆能力优于奥羽3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