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岩市水稻土主要肥力性状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420个耕层土壤样品对龙岩市水稻土进行农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6.3g.kg^-1,1.47g.kg^-1,30.1mg.kg^-1、94mg.kg^-1,均高于土壤养分的营养临界指标,但全市速效钾属缺级(5级)的稻田面积比例大,且较严重,其它各养分缺乏面积亦有一定比例,与20年前的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全市水稻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尤以有效磷含量明显增加,而土壤PH值下降,酸化日趋严重,其有机质,有效 磷,速效钾含量的提高及PH值的下降均集中表现在潴育型和渗育型水稻土上。  相似文献   

2.
犁底层容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类型水稻土犁底层容重测定及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犁底层容重一般在1.78-2.10g/cm^3之间,与耕层土物理性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土的生产力和犁底层容理有一定的负相关,高产水稻土犁底层容重平均为1.81g/cm^3、中产水稻土平衡为1.91g/cm^3、低产水稻土为2.04g/cm^3;水稻土犁底层容重影响耕层水分的渗漏,从而影响耕层土壤中还原物质的含量及根系活力;容重过大,是水稻产量难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福建省水稻土分类。把水稻土分为三个亚类型:渗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土属的划分是以起源土壤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母质的不同而分为八个属:1、砖红壤性土或中更新世海成阶地红土;2、白土或晚更新世海成阶地原生土;3、红壤或晚更新世红土;4、紫色土或紫色砂页岩风化残积物;5、黄壤或山地黄壤;6、冲积土或河流冲积物;7、盐土或滨海沉积物;8、石灰性土及石灰岩残积物。土种的划分是根据土壤上部土层(0~50 cm)的质地构型或耕作层的熟化度。水稻土的命名建议采用地名——亚类(简称)——属名(简称)——上层(0~20cm)质地的连名法,似较现行的命名法切实可用。  相似文献   

4.
龙岩市水稻土主要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岩市水稻土进行农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有机质、速效磷平均含量均属丰富水平;碱解氮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缺乏水平;稻田缺钾面积比例大,而其他各养分缺乏面积亦有一些比例。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含量渗育型水稻土的提高和潜育型水稻土的降低十分明显,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尤以有效磷变化最为突出;碱解氮和pH值下降,土壤酸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采用Schomberg等提出的土壤氮素有效性形态分析方法,探讨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后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水田还是蔬菜地,土壤中氮素主要以难利用氮为主,矿质氮、易矿化氮和缓效氮的比例均较低。长期种植蔬菜后土壤全氮和难利用氮含量趋向降低,矿质氮明显增加,而易矿化氮有所下降。土壤中易矿化氮数量主要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有关,难利用氮和缓效氮含量主要受土壤全氮的影响,土壤矿质氮与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不同类型水耕人为土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采集的12个不同土壤类型的水耕人为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剖面间理化性质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水耕人为土耕作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很丰富,其中简育水耕人为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潜育水耕人为土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较高,铁聚水耕人为土全钾的含量较高,都依其成土母质和质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天然沸石对冷浆型水稻土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吴景贵,丛嘉厚,王兴远(吉林农业大学土培所,长春130118)(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吉林132101)近年来,天然沸石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沸石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1-5]。这些资料表明,天然沸...  相似文献   

8.
9.
紫云英对水稻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水耕人为土分形特征及与土壤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水耕人为土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耕性、土壤有机质、全N、P、K、pH、CEC等的关系,探讨利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指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西南地区26个水耕人为土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6175~2.9109之间,平均值为2.819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土壤质地与土壤表面积的综合性定量化指标.适宜耕作的10个土种(2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7018 ~2.8116,不适宜耕作的16个土种(23号除外)分形维数介于2.8353 ~2.9109之间.土壤分形维数可表征水耕人为土的质地、成土母质、肥力特征、耕性等,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水耕人为土分类,尤其是基层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部分水稻土养分变化趋势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90个水稻土样点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求得各养分指标的平均数及不同等级样本所占的百分比与浙江省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比较,结果发现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平均水平比20年前略有增加,变异程度有所增大;全氮含量较20年前有所提高,特别是>2.00g/kg的土壤比20年前增加17.0个百分点;磷素含量增加最为突出,全磷平均由20年前的0.48g/kg提高到0.70g/kg,速效磷含量从6 mg/kg提高到39 mg/kg.速效磷含量>20.0 mg/kg的水稻土比20年前增加25.2个百分点;全钾含量出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虽然速效钾含量<50.0 mg/kg的严重缺钾水稻土比20年前减少17.6个百分点,但速效钾含量50.1~100.0 mg/kg的水稻土却增加13.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水稻土四大土属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通过对浙江省青紫泥田、黄斑田、黄泥砂田、洪积泥砂田四大水稻土土属的农田地力调查,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浙江省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明显下降,急需调节改善。土壤有机质整体水平较高,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大幅上升,且不同土属之问差异较大。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农田土壤缺钾现象仍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培养实验,对三种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土壤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物料直接施入对水田土壤生物量态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水田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因土壤酶、 有机物料及水稻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就施用有机物料对供试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共性而言,在前 期皆对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迅速提高,后期逐渐降低。对 转化酶活性和三种磷酸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在供试两种土壤上,有 机物料的作用正相反。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耕人为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定量化分类是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本文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方法研究浙江省水耕人为土的分类、分布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水耕人为土可分为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等4个土类,包括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底潜铁聚水耕人为土、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弱盐简育水耕人为土、漂白简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等10个亚类。出现的诊断层有\"水耕表层\"\"铁渗淋亚层\"\"(铁聚)水耕氧化还原层\"\"漂白层\",鉴出的诊断特性有\"潜育特征\"\"盐积现象\"。地形条件是影响水耕人为土土类分异的主要因素。浙江省水耕人为土主要属于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系统整理和统计水稻土养分有效测试数据,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比较分析水稻土不同分类、种植模式、区域和时间养分变化趋势,旨在了解盈江县水稻土养分变化、及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薄弱环节,促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与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模糊c-均值算法(fuzzy c-means,FCM)在平原农区水耕人为土土系预测制图中的应用.[方法]挖掘28个标准土壤剖面,深度100 cm,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各大成土因素对水耕人为土土系空间变异的影响,遴选13种土壤类型诊断依据.结合FCM对所有土壤剖面样点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利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水耕人为土的形成、分类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西南山区水耕人为土的分布特征,促进土壤分类的定量化,利用2015—2017年笔者在贵州省调查的代表性土壤剖面的分析结果,结合贵州省以往的土壤调查资料,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分类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水耕人为土的形成、分类、分布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全省拥有潜育、铁渗、铁聚和简育等4类水耕人为土,共鉴出11个亚类。出现的诊断层有“水耕表层”、“铁渗淋亚层”、“铁聚水耕氧化还原层”、“漂白层”等4个,鉴出的诊断特性包括“潜育特征”和“复钙作用”等2个。该省水耕人为土具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粘粒淋淀特点,土壤酸碱度变化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贵州省水耕人为土土类分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地形,简育水耕人为土和铁聚水耕人为土是该省水耕人为土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母质发育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中铁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异特征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稻田关键元素的分布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岗岩风化物(GR)、板页岩风化物(PS)、第四纪红色黏土(QRC)、石灰岩风化物(LS)、紫色砂页岩风化物(PSS)和近代河湖(冲)沉积物(FLD)共6种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30个典型剖面系统分析了剖面(0~100 cm)及水耕人为土不同土类间铁的形态及其分异特征,探讨土壤剖面铁的形态转变、剖面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6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已经探明,检索出简育水耕人为土(HSA)、铁聚水耕人为土(FSA)和潜育水耕人为土(GSA)3个土类,暂未发现铁渗水耕人为土。水耕人为土剖面全铁(Fet)含量均值为44.66 g/kg,不同形态铁的构成表现为:晶质铁(Fec)>硅酸盐铁(Fesi)>活性铁(Feo)>络合铁(Fep)。铁的形态在剖面分布呈现出Fesi在剖面变化不大、Fec在剖面呈现先升后降、Feo和Fep在剖面呈现先降后升共三种趋势。PS、QRC和LS的Fec、FLD的Feo、GR的Fep含量均值分别高于其他母质;GR、PS和QRC发育的水耕人为土淀积系数高于LS、PSS和FLD。FSA的Fec含量均值和淀积系数、GSA的Fep含量均值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土类。研究表明,湖南6种母质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中铁的不同形态发生转化并在剖面、母质、土类间体现出显著分异。铁的形态及淀积系数反映了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及成土环境,对于水耕人为土的发生学特性与系统分类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根系性状和产量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根系育种来改良水稻品种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之一。为研究水稻根系相关性状,设计了一种可以动态无损测量水稻表层根系的方法。将水稻植株种植于透明PMMA管中,利用可见光成像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计算获取27个水稻表层根系性状。结果表明,水稻表层根系32~42 d生长速率达到最大,随后生长减缓或者死亡;质心位置在22~54 d下移较快,随后变化较小;表层根系与地上部分面积之比同产量之间存在类似于正态分布的关系,比例在0.45至0.65之间时产量较高;表层根系从上至下覆盖率递减,但不同品种水稻表层根系分布不同,最上方区域的表层根系覆盖率从最大45%到最小25%。该结果对水稻根系性状无损测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深入了解水稻根系结构和功能,以及推动植物表型组学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由胡敏酸、富里酸等组成。为了解热处理对土壤DOM的结构和组分的影响,将水稻土样品在温度200℃、250℃、300℃和时间2、4、6 h下进行加热,对热处理前后的水稻土DOM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特征指标250 nm和365 nm紫外吸光度比值E_2/E_3,随着加热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254、260、280 nm处波长SUVA_(254)、SUVA_(260)和SUVA_(280)则逐渐减少,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增加,D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降低;加热后DOM在253 nm与203 nm吸光度的比值A_(253)/A_(203)由低到高,表明未加热时DOM组分芳香环取代基以脂肪链为主,加热后脂肪类物质大量分解。样品加热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现象,荧光强度增加,同时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与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值的比值r(A/C)降低,表明加热后土壤DOM芳香性降低,分子量降低。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加热后DOM中羧酸类物质增多;200℃和250℃加热时,DOM中脂肪族类物质增加,300℃加热时脂肪族类物质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