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唑虫酰胺在柑橘及土壤中开展的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并进行风险评估,为制定唑虫酰胺在柑橘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和标准操作规程开展田间试验,样品前处理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得到试验数据,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唑虫酰胺在柑橘和土壤0.010~1.5 mg/kg的添加水平中,平均回收率达到90.6%~107.4%,相对标准偏差为1.5%~9.0%,定量限为0.010 mg/kg。两年三地唑虫酰胺在柑橘上的半衰期为17.3~34.7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8~34.7 d,末次施药后间隔21 d采集柑橘和土壤样品测定唑虫酰胺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不存在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风险。结论 按照美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1.5 mg/kg,间隔21 d采集的柑橘是相对安全的,唑虫酰胺的残留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及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吡蚜酮在剂量分别为25.0g.a.i/hm~2和187.5g.a.i./hm~2时,药后1~7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分别为68.13%~88.72%和87.50%~94.76%,对苜蓿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3.21%~98.33%和78.51%~93.45%,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6d和2.25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药后7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10mg/kg。  相似文献   

4.
为对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的消解残留和代谢行为做出科学评价。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一年三地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在柑橘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和代谢行为。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柑橘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4%~107.1%。相对标准偏差在0.5%~7.28% 之间,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mg/kg,降解半衰期为1.74~5.83d,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酮羟基、螺虫乙酯-烯醇-吡喃葡萄糖在螺虫乙酯代谢行为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按照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3次,21 d后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均小于MRL值(1 mg.kg -1),收获的柑橘可以食用。应注重代谢产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桑园中残留的大量农药,有通过桑树富集最终对家蚕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风险。采用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从长期被农药污染的桑园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可降解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的杀虫剂啶虫脒的细菌菌株H2。对分离菌株H2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该菌株对啶虫脒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 200 mg/L;菌株在含300 mg/L啶虫脒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0~1 d为生长延迟期,1~4 d为对数生长期,4~6 d为稳定期,6 d后进入衰亡期;菌株在啶虫脒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9 d,对啶虫脒的降解率为62.7%。同时发现H2菌株在分别含1 000 mg/L吡虫啉、1 000 mg/L烯啶虫胺、1 000 mg/L噻虫啉和500 mg/L辛硫磷的无机盐培养基中也能够生长,说明H2菌株能有效降解多种烟碱类农药和有机磷类农药,有望进一步开发为桑园残留烟碱类及有机磷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制剂。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啶氧菌酯在香蕉中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行为,评估其可能存在的膳食风险。采用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浓度0.02~1.0 mg/kg范围内,香蕉中啶氧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101.4~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0%,最小检出量为0.01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啶氧菌酯在香蕉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7.7~13.9 d,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45 mg/kg,在施药60天后啶氧菌酯在香蕉中的降解率大于99.6%。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普通成人啶氧菌酯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35 mg,风险商值(RQ)为0.06,远远小于1,在该试验条件下,香蕉中啶氧菌酯的残留水平不会对普通成人造成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市售的8种农药的残毒期,进行了柞园施药后的柞蚕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柞蚕幼虫残毒期为7 d、烯啶虫胺为15 d、毒死蜱为20 d、敌百虫和吡虫啉为25 d左右、阿维菌素为60 d以上、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90 d以上。在柞园及柞园周边严禁使用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和烯啶虫胺,可将按要求稀释后的敌敌畏作为柞园食叶害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杀虫剂啶虫脒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采用食下毒叶法测试了啶虫脒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测试啶虫脒对家蚕3~5龄幼虫的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361、0.692和1.339 mg/L,表明啶虫脒对家蚕为高风险至极高风险性等级。慢性毒性测试3龄起蚕持续添食低浓度啶虫脒药液后,龄期经过时间延长,眠(熟)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当3龄起蚕添食啶虫脒药液的质量浓度≥0.011 mg/L时,5龄6 d幼虫中肠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激活,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表现为被低浓度(0.005~0.022 mg/L)啶虫脒药液诱导提升,被高浓度(0.045和0.090 mg/L)啶虫脒药液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养蚕业的安全生产存在极高的风险性,在蚕区须规范、合理使用;在高浓度啶虫脒药液处理下,虽然家蚕幼虫中肠的SOD活性上升,但由于CAT及GSH-Px活性均被抑制,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性状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瑄wayama)是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目前,其防治以化防为主。为了监测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选用9种柑橘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对江西赣州市信丰县的柑橘木虱田间种群进行药效测定,并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用九里香饲养的种群作为敏感对照。测定虫态为成虫。结果表明,对信丰种群,处理24h后敌敌畏效果最好,死亡率达95.5%;其次为毒死蜱,死亡率为84.7%。48h和72h后,除敌敌畏、毒死蜱外,啶虫脒、丁硫克百威、噻虫嗪的防效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另外,吡虫啉SL的防效随时间推移逐渐提高。而甲维盐与清水对照相比一直无显著差异,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也很低。对敏感种群,24h后效果最好的也是敌敌畏和毒死蜱;48h后除了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以外,其余7种药剂的防效均达87%以上,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72h后,这7种药剂的防效均接近100%。两个种群相比,信丰种群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SL、吡虫啉SC、毒死蜱、噻虫嗪、啶虫脒处理24h后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种群,说明信丰种群对这些农药的敏感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8h和72h后,前4种处理的防效还显著低于敏感种群;另外,72h后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处理的信丰种群防效也显著低于敏感种群。信丰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下降最为显著,与敏感种群相比死亡率降低了65%~77%,其次为吡虫啉,降低17%~75%,建议该地区暂时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0.
据《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第12期《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行为研究》(作者杜红霞等)报道,为了评价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使用安全性,于2015—2016年在济南、太原和杭州等3地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分析方法研究了氯氟氰菊酯在梨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氯氟氰菊酯在梨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3~23.1d、2.6~23.1d。氯氟氰菊酯在梨上最终残留均小于0.2mg/kg,低于氯氟氰菊酯在梨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2mg/kg。建议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施药次数为1次,最高使用剂量(有效成分)12.5g/hm^2,在梨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  相似文献   

11.
溴虫腈在桑叶中的残留毒性与降解动态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保证桑园喷施杀虫剂溴虫腈后的养蚕用叶安全,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溴虫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喷药后不同时间桑叶中的药剂残留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桑园内分别喷施250、200、150、100、50mg/L溴虫腈,检测到药剂在桑叶的残留毒性期分别为>5 d、>5 d、3 d、1 d和0 d;200 mg/L溴虫腈在桑叶中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95.335e-0.159 9t(R2=0.906 8),半衰期为4.33 d,此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药剂残留质量比为3.97×10-4mg/kg;桑树盛产期喷洒100 mg/L溴虫腈后2 h、1 d、3 d、5 d、7 d、14 d、21 d和28 d,药剂在桑叶中的残留量分别为40.969、39.814、20.226、18.726、9.975、5.522、2.774和0.026 mg/kg;200 mg/L和100 mg/L溴虫腈2次喷施处理桑叶21 d后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12.958、4.242 mg/kg。10%溴虫腈悬浮剂用于桑树害虫或害螨防治的建议使用浓度为100 mg/L,采叶安全间隔期为施药后5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螽斯防治饵剂应用蚕场后的生态风险,在蚕场鸟类、鼠类对其取食观察基础上,选取大白鼠为研究对象,室内以饵剂或取食饵剂死亡的螽斯进行喂养,初步评价饵剂对非靶标动物的毒杀风险;测定饵剂中乙酰甲胺磷在施用7d、14d、21d、28d后的土壤残留值,评价其滞留蚕场的残留风险。结果表明,饵剂对鸟类相对安全,而对鼠类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乙酰甲胺磷在土壤中易降解,在自然条件下,7d乙酰甲胺磷和代谢物甲胺磷残留量分别为0.022mg/kg和0.004mg/kg,14d后再未检出,其残留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孟岩  张辉 《中国饲料》2007,(21):30-32
选择12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添加0.3%的甘露寡糖。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每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期(4~5周龄)和整个试验期(0~5周龄)的增重,添加0.3%甘露寡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期(0~3周龄)未见明显效果。试验前期的料肉比,添加0.3%甘露寡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和整个试验期处理组虽然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添加0.3%甘露寡糖组回肠绒毛长度以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之间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3%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可以改善肠黏膜的形态,增大小肠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牛膝多糖(ABPS)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炎性介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选用48头(28±3)d(8.45±0.14)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采用2×2因子设计,包括日粮处理(0或500 mg/kg ABPS)和免疫应激(注射LPS或生理盐水)。试验期28 d。在第14天和第21天,每日粮组一半的猪注射100μg/kg BW的LPS,另一半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注射后3 h,采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含量。结果表明:LPS刺激显著降低了第14~21、22~28天的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P<0.05或P=0.05);ABPS显著提高了22~28 d的ADG(P<0.05)。LPS刺激显著提高了14 d和21 d的TNF-α、PGE2和皮质醇的含量,降低了IGF-I的含量(P<0.01);ABPS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TNF-α(14 d和21 d)和皮质醇(14 d)含量的上升以及IGF-I(14 d和21 d)含量的下降(P<0.05)。说明ABPS缓解了免疫应激仔猪生长的抑制,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炎性介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三聚氰酸水平及与三聚氰胺合用对蛋鸡肝肾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讨三聚氰酸(CYA)水平及与三聚氰胺(MEL)合用对蛋鸡肝肾的损伤。采用2×4二因子随机试验设计,MEL设0或30 mg/kg 2个添加水平;CYA设0、10、20、30 mg/kg 4个添加水平。选用产蛋率相近的78周龄罗曼粉壳蛋鸡144只,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添加10~30 mg/kgCYA对1~21 d饲料利用率(FCR)有降低趋势(P=0.070);添加MEL显著降低了1~21 d产蛋率(HDLR)(P<0.05)。10~30 mg/kg CYA显著提高了21 d血清尿酸(UA)含量和35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添加MEL显著提高了35 d血清UA含量和降低了21 d血清肌酐(CRE)含量(P<0.05)。10~30 mg/kg CYA显著提高了35 d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0.05);添加MEL显著提高了肾脏组织21 d MDA,降低了35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单独添加10~30 mg/kg CYA蛋鸡肝细胞肿大、出现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球及毛细血管充血;10~30 mg/kg CYA与30 mg/kg MEL合用肝肾的损伤加剧。结果表明,30 mg/kg CYA与30 mg/kg MEL合用对蛋鸡肝肾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土壤水分是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高效、无损、精准的获取柑橘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利用ASD光谱仪选取了适宜的响应波段(350~1075nm)的数据作为试验光谱反射率,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MLR)对提取的特征波段反射率及9种光谱的转换形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利用实测柑橘根系0~60cm的土壤含水率进行验证,建立了预测柑橘园土壤含水率的高光谱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0~20cm的深度条件下变化最为明显,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光谱的微分处理较非微分处理,与波长的关系曲线波动更大且反演精度显著上升;柑橘园的试验样本水分的特征波段在700~760nm以及950nm左右是进行建模优先考虑的特征波段;光谱对数(1gR)的一阶导数和倒数的对数(lgR-1)的一阶导数对土壤水分的拟合精度较高,两种拟合方式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876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达2.19%,相对分析误差(RPD)均达7.107;其中光谱对数(1gR)的一阶导数为预测柑橘园土壤含水率的最优模型,在进一步验证中实测值和模型计算值拟合的相关系数高达0.992。因此,基于光谱对数(1gR)的一阶导数构建的模型可实现对柑橘园土壤水分的精确监测。  相似文献   

17.
马艳华 《中国饲料》2021,1(6):59-62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不同氨基酸水平对1~56 d肉鸭生长性能和胴体特征的影响。将平均初始体重为(55.92±0.56)g的800只1日龄肉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各组肉鸭在1~21 d时饲喂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90%+0.75%+0.70%、1.0%+0.80%+0.80%、1.10%+0.90%+0.85%、1.20%+1.0%+0.95%、1.30%+1.10%+1.0%的日粮,22~56 d时饲喂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75%+0.65%+0.55%、0.80%+0.70%+0.60%、0.90%+0.75%+0.65%、0.95%+0.80%+0.70%、1.0%+0.85%+0.75%的日粮。结论:T4和T5组较T1和T2组显著提高了21 d肉鸭的体重(P<0.05),T1组1~21 d肉鸭的平均日增重最低(P<0.05),而料重比最高(P<0.05)。T2、T3和T4组肉鸭的胸肌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日粮氨基酸限量水平对肉鸭胴体重、肝脏、腹脂和腿肌相对重量及肉色、pH、蒸煮损失、系水力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肉鸭生长早期,随着日粮氨基酸水平的升高,日增重表现为显著升高,但氨基酸水平对肉鸭生长后期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特征影响很小。 [关键词]氨基酸|肉鸭|生长性能|胴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