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益智的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通过查阅古今历代本草,地方植物志以及相关文献,对益智的名称、植物形态、产地、生境分布及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明确了益智以药用部位命名,对其植株形态特征,产地来源以及功效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诗语  郑浩  秦晔  秦路平  朱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156-160+183
枳壳是我国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枳壳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以及混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枳壳经历了“枳壳”“只壳”“奴隷”“商壳”“洞庭奴隷”等名称,现正名为枳壳。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未成熟果实。功效首载于唐代《药性论》,记载其“理气”“消食”“治痔疾”“消积”的功效,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道地产区自唐代起为陕西,宋明时向南扩张至河南、江西、浙江等地,清朝向西扩张至甘肃,民国时产区向南迁移至四川、福建等地。现主要栽培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枳壳主要混伪品为枸橘。为枳壳正本清源,并为其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调研,对延胡索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及混伪品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大致经历从“延胡”“延胡索”“滴金卵”“玄胡索”到“元胡”的过程,最后正名为“延胡索(元胡)”;延胡索基原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延胡索功效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记载有止痛的功效,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等病症;延胡索道地产区自五代起为今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处,明朝产地逐渐转移至江苏等地,清朝开始延胡索的种植从江苏西南部的茅山地区扩展到浙江杭州一带,现以浙江东阳、浙江磐安等地的延胡索为最佳;延胡索主要混伪品有半夏、零余子、夏天无等。该研究为延胡索正本清源,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玄参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和混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大致经历从“元参”“玄参”及别称“重台”“鹿肠”“正马”等过程,最后统一正名为“玄参”;历代本草记载玄参基原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干燥根,古今记载基原基本一致;玄参功效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清热凉血、补肾气、明目等作用,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玄参道地产区自汉时起为山东菏泽与河北沧州,明清时产地开始南移至江西、湖南、浙江等地,新中国成立后以浙江省为主向西南扩散,以浙江磐安为佳;玄参主要混伪品为草乌。  相似文献   

5.
火炭母药材是一味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在民间广泛使用,但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为临床安全使用火炭母,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资源,在查阅古今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对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的名称、基原、性效、药用部位等进行考证,以期正本清源,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紫珠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本草拾遗》中的紫珠,因有“紫荆”的别名,故被后世的本草书错误地并入紫荆条目中。晚清以来的中外学者曾对原植物进行过考订, 涉及马鞭草科紫珠属Callicarpa L.的多种植物。但其中有的无药用记录,有的产地或药效与《拾遗》记载不符,故皆非紫珠的原植物。经反复考证认为,紫珠的原植物应为同属植物C.giraldii Hese ex Rehd.,在古代或民间,近缘种C.bodiniera Levl.也可能被视为同种而入药。  相似文献   

7.
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进一步开发研究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资源,以"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典籍和文献,对吉祥草的名称、产地、性能、功效、方药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吉祥草别名主要有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其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本草著作植物志、地方志等书籍,结合实地考察,对木姜叶柯进行考证梳理,明确其历史源流、名称、基原植物、药用部位、药性。经考证,木姜叶柯为壳斗科石栎属植物,其拉丁学名为[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 Chun],过去部分植物学和茶学工作者将其误认为是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rus(Wall. ex DC.) Rehd]。木姜叶柯的根、茎、叶、果均可入药,药性主要呈“味甘、涩,性平,入肝、肺、胃、肾、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滋补肝肾、润肺镇咳、和胃降逆等功效。木姜叶柯最早以“甜茶”一名出现于宋朝,在清朝,湖南溆浦称其为“溆浦瑶茶”,在民间则有“甜茶”“甜叶子树”等近40种别称。  相似文献   

9.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74-9975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古今藏药相关文献,主要以藏药文献为依据,结合当代亚吉玛的品种应用,对藏药亚吉玛的药用品种及功用加以考证.结果表明:亚吉玛为虎耳草科金腰子属植物的全草,具有引吐,清热解毒,利胆、舒肝等多种功效,主治肝胆病引起的发烧、头痛、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藏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药紫草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记载紫草品种较为混乱,通过文献梳理考证,理清紫草源头,从历代医学专著搜集紫草名称、基源、植物形态、产地、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证,为紫草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了依据,利于紫草资源的更加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全蝎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蝎是传统中药材、临床常用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文对全蝎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全蝎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药食两用果实类传统中药,生用有护肝利胆的功效,性味苦寒,易伤脾胃,经炮制后可改善,并具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历代古籍本草和古今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栀子大多采用去皮取仁并切制、炒制(炒、微炒、炒黄、炒焦和炒黑)和加辅料制(酒制、甘草水制、姜制、盐制、蜜制和童便...  相似文献   

14.
奇楠特指最高品质的沉香.目前学界缺乏系统历史文献研究,沉香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追本溯源,深入研究奇楠的历史渊源,探讨奇楠一词的发展变迁,我们综合系统考证了奇楠沉香本草来源和奇楠的名称来源与历史变迁.经考证发现,奇楠的两种基源植物为海南产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越...  相似文献   

15.
牡丹皮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2-1053,1127
查阅古文献记载,对牡丹皮进行名称、产地、原植物、药性以及功效与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牡丹皮以"牡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所载尽管名称各异,但其产地、原植物特征及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与现代牡丹皮基本相符。古本草中记载的"牡丹"即现在的中药"牡丹皮"。古文献记载其产地、原植物、药性及功效主治与现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麻城市种植的药用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质优良,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的份额,并以麻城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ju)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该品牌还不为国人所熟知.笔者从历史文化渊源和本草考证的角度证实,湖北麻城大别山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菊...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朱砂根原植物的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当归相关文献,总结当归研究近况,对当归本草考证、主要药理作用、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当归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闽东柘荣县是“福九味”之一太子参的道地主产区,也是中国太子参之乡。太子参的清洗是道地产区初加工的必需环节,直接影响太子参饮片品质,目前的太子参清洗以传统人工清洗为主,主产区太子参清洗技术滞后凸显。为此,基于柘荣太子参清洗特性研制了一种连续式清洗机,具体包括太子参进料组件、清洗滚筒、气泡清洗装置和传输带等,并开展该装置的清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式清洗机可实现高效的太子参清洗作业,清洗效率为传统人工清洗的10.7倍,清洗后的太子参色泽好、均一度高,并可显著降低重金属和药残含量,利于道地产区太子参清洗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气候物候历,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物候信息。植物考证可以解决历代注释中植物名莫衷一是的问题,客观认知早期农业发展和植物的关系,同时有助于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夏小正》中共记录29种植物,除一种存疑外,其他隶属17科26属,其中木本植物占31%,草本植物占69%,禾本科和菊科出现的植物最多,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占据一定的比重。蓼蓝、芸苔、韭、桃、杏、枣等植物的栽培首次见于文献,反映了该时期的农业技术已初具规模;大部分植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作为早期先民的食物、香料、染料、木材以及衣物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