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西宁市某种兔场进行了球虫种类调查,发现兔艾美尔球虫8种:穿孔艾美尔球虫、大型艾美尔球虫、中型艾美尔球虫、小型艾美尔球虫、无残艾美尔球虫、盲肠艾美尔球虫、斯氏艾美尔球虫和梨形艾美尔球虫,其中以穿孔艾美尔球虫所占比例最高,为55.5%,其次为大型艾美尔球虫,占17.5%,中型艾美尔球虫占11.5%,盲肠艾美尔球虫占8%。观察、研究了卵囊的形态、大小、颜色、内部构造及孢子化时间等。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省桑树象虫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调查记述了四川省八种象虫的生物学形态,分布地区及其为害桑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三七病虫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三七作为云贵高原畜草平衡生态战略的重要经济植物,在云南省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三七人工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病虫害问题逐渐突显,已成为限制三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报道的三七病害主要有7种,涉及近20种病原菌;三七害虫至少12种。三七病害中以根腐病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可高达80%;叶螨和蓟马类是三七的重要害虫,严重降低三七的结实率。本文整理了当前三七病虫害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三七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三七病虫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三七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我们对北京市农业野生饲草植物进行了普查。通过分类鉴定可作为饲草植物的有170种,隶属26科,100属。其中,水生饲草植物31种,隶属15科21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18.2%;陆生饲草植物139种,隶属14科79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81.8%。分布广泛、发生数量多、有较好应用价值的主要饲草植物有48种,隶属15科38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28.2%。  相似文献   

6.
7.
青海省化隆县紫花苜蓿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玲 《草业科学》2003,20(4):28-30
通过对化隆县退耕还林还草中种植的紫花苜蓿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的调查,应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了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发生期,并结合化隆县的实际初步制定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苜蓿,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牧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大波  陈永波  何晓平  何成才  羊海岚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30-32
南充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经过调查发现,常见虫害9种,病害7种,其中桑螟、桑褐斑病、桑椹菌核病发生较重,其他病虫害发生较轻。应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治的方针,做好农业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综合利用绿色防治技术,降低农药用量,延缓抗性发生,控制桑树病虫害再猖獗,确保蚕桑生产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襄樊市鱼体吸虫囊蚴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樊市鱼体吸虫囊蚴种类初步调查许正敏,李萍,武小樱(襄樊市卫校)刘国强(襄樊市中心医院)鱼类常常是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摸清食品中鱼体囊蚴种类,对鱼传吸虫的诊断、治疗、流行病调查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就地调查了不同鱼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清张家川县山头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共剖检山、绵羊62只,诊断性驱虫1433只,粪检1575只,体表检查126只,血片镜检438只,结果检出寄生虫59种,隶属于5纲、11目、20科、34属,其中危害严重的有胃肠道线虫、肺线虫、扩展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山头泰勒虫等。  相似文献   

11.
野生大豆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属豆科(Leguminosae),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植物。为给野生大豆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北京地区野生大豆群落环境进行系统调查,通过对区域、生境和群丛组3种不同尺度下28个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尺度下,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同频度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频度越大,生态位宽度越大;在石质河床、土质河床和水库撂荒地3种不同基质生境下分布的野生大豆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优势种组成上仍有差异;每个群丛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群丛组生境特点,生境条件影响物种分布;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各种对,因为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要求比较相近;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硬实种子处理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学钊 《四川草原》1998,(1):31-33,36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e.)种子硬实率高达96%,需进行种子处理。试验采用浓硫酸1、3、15、30、60分钟浸泡处理和60℃、80℃、100℃的温水浸种处理。结果表明:野大豆种子浓硫酸处理60分钟效果最好,发芽快,发芽整齐,发芽率也高。发芽势、发芽率分别达837%和96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满足不断深化发展的杨梅生产和科研服务需要,【方法】通过浙江省慈溪市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实践,【结果】提出‘荸荠’杨梅观测的物候期、物候期标准及物候观测方法,制定‘荸荠’杨梅花序脱落率、座果率和等级果等观测分析方法,【结论】形成了观测便利、操作性强、较为系统的‘荸荠’杨梅物候观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矿质营养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本文从矿质营养对杨梅根、枝叶、果实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杨梅矿质营养的研究进展,以及杨梅的需肥特性,并提出了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詹淼华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0,18(4):603-606
为探究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植株基部腋芽的萌动特性,分别在主茎第2、3、4、5、6、7和第8复叶期(20007年5月至8月底)于第1复叶节和第2复叶节之间切除主茎,在剪切后第0、2、4、8、12 d观测各处理主茎基部新生芽(茎)数以及残茬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一年生野生大豆子叶节上对生着2个腋芽,其只有在主茎第4复叶展开前打顶刺激下才能萌动生长,否则枯死;单叶节上也存在2个对生的腋芽,无论主茎剪除与否,均可萌动生长成分枝;第1复叶节上存在多个腋芽,在节上存在分枝的情况下,剪除主茎仍能刺激节上休眠腋芽的萌动。主茎剪除后,残茬中可溶性糖含量短期内显著下降(P<0.05);不同生长期刈除主茎,其残茬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且与残茬上休眠芽的萌动和生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推测,一年生野生大豆植株基部休眠芽在较短生长时期内便失去萌动能力,早期刈割和提高留茬高度是确保刈割后再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杨梅产量及品质,分析了钾镁不同配施比例对杨梅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株施单钾肥1.0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43%、11.48%、13.23%及19.96%,果实中矿质养分钾、磷、铁含量显著提高;株施单镁肥0.3 kg,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4%、9.60%、10.89%及15.70%;株施镁钾混合配施比例为0.2/0.75 kg时,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硬度,果实中钾、铁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提升杨梅品质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减少杨梅落果、烂果,延长货架期的高效药剂,科学指导杨梅生产,进行了采前4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控采前落果试验,同种药剂2次处理效果优于1次处理,42.8 %氟菌·肟菌酯SC减少落果效果最佳,1 500倍效果优于2 000倍,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SC 1 500倍和250 g/L吡唑醚菌酯SC 2 000倍,500 g/L氟啶胺SC 1 500倍减少落果效果相对低;由于试验过程中树上未见烂果,未观察到药剂对采前烂果防控效果;采后静置贮藏保鲜效果试验,同种药剂2次处理效果优于1次处理,42.8 %氟菌·肟菌酯SC 1 500倍和500 g/L氟啶胺SC 1 500倍对杨梅采后保鲜效果较好,能延长货架期,250 g/L吡唑醚菌酯SC 2 000倍有一定效果,42.8 %氟菌·肟菌酯SC 2 000倍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1 500倍效果较低。采前科学合理用药,对杨梅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