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健康香蕉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63株内生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这两株菌均能够显著抑制FOC菌丝生长, 抑菌率均在55%左右。通过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2014~2015年采用随访调查、随机抽样、跟踪调查等方法,对广西7个香蕉主产区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及结合植株生育期、种植代数、灌溉模式及病原菌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几大香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5年平均发病率由上年的2.48%上升为5.78%,且发展蔓延迅速,其中钦州市发生最重,发病率达到了15.31%。该病菌在8月~10月是发病高峰期;香蕉孕蕾抽蕾期至幼果期是发病敏感期;香蕉种植代数越长,发病率越高;滴灌及微滴灌模式可有效减缓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经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将菌株S40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40的拮抗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组培袋装苗实验表明拮抗菌可明显推迟其发病和死亡时间,三种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71.2%、83.3%和92.4%。  相似文献   

4.
摘 要:由于长期连作导致香蕉枯萎病大量爆发,造成香蕉种植面积锐减,已严重影响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因而急需寻求能够缓解或克服香蕉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绿色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两个处理:石灰碳铵熏蒸处理(LAB)和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 LAB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亩产量,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增产45.56%和75.99%。LAB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23.92%和38.67%)。并且LAB处理明显改变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5.
正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导致香蕉植株枯黄、死亡。在非洲东部和中部地区,随着香蕉枯萎病蔓延,香蕉产量损失甚至高达100%,严重威胁着香蕉种植户的生计和粮食安全。在21世纪初,香蕉枯萎病首次在东非被发现,到2004年,乌干达33%的蕉园已发现香蕉枯萎病。控制香蕉枯萎病的传统方法是将感染病株连根拔起,并对病土进行处理以杜绝病菌传播,这对于香蕉种植者来说既费劳力又费金钱。而现在,有一种新的可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简单方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毁灭性病害,是广东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1 996年以前仅为害粉蕉品种,从1 996年开始发现新的生理小种为害香蕉品种。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广州市香蕉生产的发展,给蕉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防治上,目前仍存在较大困难。在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做一浅析。1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1 1 发生特点。(1 )病株症状:该病属维管束病害,最明显的症状特点是叶片呈特异性黄化,部分叶片干枯倒垂,严重时整株死亡。植株基部有纵裂纹,假茎横截面可见维管束有紫色病变。绝大部分植株在生长中后期才表现…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培育出转基因抗病香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木薯茎叶还田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选择轮作木薯年限达3年的蕉园,采取木薯茎叶100%粉碎还田措施,测定了蕉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香蕉长势和枯萎病发病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茎叶还田可显著降低可培养真菌数量F、枯萎病病原菌Foc的数量及总真菌的数量,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A、总细菌的数量B和碱解氮含量,可培养微生物的B/F、A/F值均增大;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香蕉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SPAD值均显著增大,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降低至33.9%。说明木薯茎叶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的改善,且有效促进香蕉的生长、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香蕉枯萎病生防菌资源,探究其抑菌机理,从润楠树(Machilus pingii )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基于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其种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测盆栽试验的防控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其对孢子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筛选出一株拮抗效果较好的放线菌,鉴定为链霉菌属,命名为JRGG-11,该菌对枯萎病四号生理小种(Foc 4)的抑菌率为80.48±1. 49%,发酵液的抑菌率为58.77±1.31%。盆栽试验显示JRGG-11发酵液对Foc 4的防控指数为83.1%。菌株JRGG-11提取物对Foc 4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为18.70 μg/ml。当用4×EC50处理时,Foc 4菌丝形态和细胞完整性被严重破坏,孢子萌发完全被抑制。结果表明,链霉菌JRGG-1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香蕉根结线虫(Root-knot nematode)与香蕉枯萎病(Banana Fusarium wilt disease)发生的相关性。 本研究在云南香蕉生产区调查了20个蕉园的根结线虫危害程度和枯萎病发病率,并分别在1个蕉园,对5个品种及植株不同生育期进行连续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病率与根结线虫危害程度有相关性。蕉园中枯萎病发病率最高的为35.8%,其根结线虫危害程度为2.7;枯萎病发病率最低的为2.5%,其根结线虫危害程度为0.8。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0.079x+0.346,相关系数为R=0.898;不同品种中感病品种“巴西”的枯萎病发病率最高,为61.8%;其根结线虫危害程度也是最高的,为2.1;抗病野生种“Pahang”未发现有枯萎病发生,其根结线虫危害程度也是最低的,为0.2。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0.029x+0.456,相关系数为R=0.923。不同生育期,从苗期到套袋期,枯萎病发病率和根结线虫危害程度的趋势是一致的,逐渐升高,套袋期达最高。结论:枯萎病发病率与根结线虫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乌干达研究人员已对一抗香蕉枯萎病(BXW)的转基因香蕉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香蕉枯萎病是目前横扫非洲中部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为改良东非山地香蕉品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懈努力,该新品种是研究人员的成果之一。香蕉对于乌干达而言是一种非常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草坪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叶斑病、叶锈病,危害最重的是枯萎病,该病导致草坪草枯黄,形成大小不等的秃斑,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与多菌灵混合液或用代森锰锌防治效果明显;叶斑病的发病率较高,不同草种和品种都有感染,虽然影响草坪草的生长,但不致植株死亡;叶锈病仅见于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13.
香蕉是东莞市的大宗经济作物 ,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是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自 2 0 0 0年市内发生香蕉枯萎病以来 ,东莞市农业部门开展了病情普查 ,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香蕉枯萎病 ,又称巴拿马病 ,蕉农习惯称为黄叶病。近年来 ,此病发生面积和危害逐年上升 ,形势相当严峻。1 发生情况1 1 概况  1 995年在广东番禺发现香蕉受枯萎病危害 ,随后病情迅速扩展 ,当地及周边地区香蕉备受打击。东莞情况亦相当危险。 2 0 0 3年普查发现 ,全市 4 0 0 0余hm2 香蕉 (分布在 6个镇 )中 ,发生面积5 3hm2 多 ,占总面积的 1 3% ,疫情有增长之势。从全省看 ,离珠三角稍远的地区亦发生此病 ,广东周边个别省份也有发生报道。总体而言 ,东莞市香蕉枯萎病发生尚处于起始阶段 ,未进入大面积发生期 ,主要表现为蕉园病株发病率低 (大体在 5 %左右 ) ,但病情势头凶猛 ,随时都有暴发的可能。1 2 症状 通常 ,植株生长中后期才表现病状 ,但近年发现 ,病株有低龄化倾向。病株先呈特异性黄色 ,然后向上部叶片发展。同一片叶中 ,黄化自叶缘开始 ,再逐渐沿叶脉横向...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草坪草的主要病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和浩特市草坪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叶斑病、叶锈病、危害最重的是枯萎病,该病导致草坪草枯黄,形成大小不等的秃斑,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与多菌灵混合液或用代森锰锌均治效果明显;叶斑病的发病率较高,不同草种和品种都有感染,虽然影响草坪草的生长,但不致植株死亡;叶锈病仅见于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业信息》2011,(10):40-41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笔者从9月28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广西将建立定点监测点,动态监测香蕉枯萎病,全面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广西全区香蕉枯萎病调查监测技术培训班。与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观了香蕉枯萎病现场。  相似文献   

16.
<正>乌干达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抗香蕉枯萎病的转基因香蕉。香蕉是乌干达除水稻外最主要的作物,全国约70%左右的人口以香蕉作为主要食物。自2001年以来,乌干达香蕉因枯萎病损失约2亿美元。香蕉枯萎病在布隆迪、刚果、肯尼亚、卢旺达以及坦桑尼亚等地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桑树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14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该内生菌的开发应用价值,研究了该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及营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L144菌株培养液能明显提高玉米和桑树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增加玉米和桑树幼苗的株高及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植株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且以菌株培养液10倍稀释液的促生作用最为显著;该菌株的菌体悬浮液及胞外分泌物对玉米幼苗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该菌株还具有分泌植物生长激素、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性能,有可能是其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作用机制。试验结果提示,L144菌株的培养液及菌体和胞外分泌物对植物有较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信息,为提高广西香蕉种植水平,加强广大蕉农对香蕉高产栽培技术和香蕉枯萎病的认识,进一步做好农业部南亚办香蕉枯萎病监测与防控项目管理,促进广西香蕉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10月17日,由香蕉枯萎病监测点实施单位——南宁市水果站举办的“香蕉高产栽培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在该市举办。  相似文献   

19.
摘要: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常见的药剂,为评价香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5省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平均EC50值为(4.5173±1.2706)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值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共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20.
香蕉枯萎病是由黄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防控难度大,花费高。感病香蕉植株汁液变成脓液,由切口处渗出。更严重者。植株在挂果前萎蔫,即便结果,也不能成熟。在乌干达,这种病害于2001年首次发生,但在埃塞俄比亚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了。这种病几乎为害所有香蕉品种,每年给香蕉种植户造成约22亿美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