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0 ℃、45 ℃、50 ℃热处理和8 ℃低温贮藏技术,以海南主栽红毛丹品种“保研-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采后红毛丹果实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采后红毛丹果肉中TSS和Vc含量的下降,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同时抑制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延缓花色素苷的降解速度。因此45 ℃热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提高采后红毛丹果实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为‘金艳’猕猴桃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金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 μL/L 1-MCP熏蒸处理12 h,将果实置于常温(20±1℃)贮藏,不做处理为对照组,比较分析1-MCP处理对‘金艳’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含量的降低,延缓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H2O2含量的上升,保持了较高的总酚含量从而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时间。在金艳猕猴桃果实贮藏期间,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同时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维持较高果实品质,从而达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大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相关贮藏品质及生理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茶皂素处理能显著抑制黄皮果实贮藏后期褐变现象,保持较高黄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相对适宜的酸度,有效抑制了黄皮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并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贮藏至12 d时,低浓度处理果实PPO活性为0.39±0.03 U.g-1.min-1,低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贮藏至6 d时, SOD活性为5.07±0.08 U.g-1.min-1,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处理组。而高浓度的茶皂素处理可抑制果实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适宜浓度的茶皂素处理有利于减缓黄皮褐变并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而不同浓度茶皂素处理对黄皮果实在生理指标上具有不同的效果,具体应用浓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 要:研究低温胁迫下CaCl2对番木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最佳喷施CaCl2的浓度,提高番木瓜抗寒性,保证幼苗安全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100、200、300、400、500 mg /L)CaCl2喷洒番木瓜幼苗,4℃低温胁迫4天,每天测定其第3片功能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外源CaCl2提高了幼苗叶片中SOD、POD酶活性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降低了MDA含量的积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各个浓度处理中,使用300mg/L浓度的CaCl2处理的番木瓜叶片对提高番木瓜幼苗抗寒性效果最好,为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热水处理对番石榴常温条件下贮藏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番石榴果实经过45℃ 5min、45℃ 10 min、50℃ 5 min和50℃ 10 min等4种不同条件的热水处理后,结果显示出50℃ 5min热水处理对番石榴的保鲜效果最好。50℃ 5min热水处理可以抑制番石榴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保护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延缓番石榴采后衰老速度,有利于延长番石榴的贮藏时间和保持番石榴果实原有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研究了丁香和肉桂乙醇提取物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2~25℃)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芒果果实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商品果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果实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其中丁香提取物的防腐保鲜效果优于肉桂。同时,丁香和肉桂提取物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期间芒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防御酶活性及H2O2含量,抑制了了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苜蓿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苜蓿幼苗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幼苗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水分胁迫导致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7种不同含水量(4%,10%,16%,22%,28%,34%,40%)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劣变时间(0,24,48,72,96,120 h)对羊草种子发芽率、抗氧化酶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探索不同含水量羊草种子劣变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劣变处理时间的延长,羊草种子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种子含水量的增高,劣变处理后羊草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死种子增多,SOD和POD酶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劣变过程中,种子含水量、劣变时间对种子发芽率、SOD和POD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水分与时间互作对POD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高水分含量羊草种子在超长时间劣变处理后,种子活力下降明显;4%水分含量对于羊草种子的储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探索自修复多层液膜处理采前涂膜处理对采后桂热82号芒果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以桂热82号为材料,于采前30 d对芒果果实进行以下处理,1% 壳聚糖浸涂(CTS)、自修复多层液膜浸涂(SMC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探讨这两种保鲜方式对芒果采后果实品质及保鲜的效应。结果说明,SMCM处理对芒果的果实品质和采后保鲜效应更好。SMCM处理可以抑制芒果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延缓芒果硬度、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SSC)及VC含量的下降,更好的维持了芒果的果实品质,除此以外,其还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的上升,降低了膜脂系统的伤害,提高了芒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芒果的抗氧化能力,对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具有积极作用。因此,SMCM采前处理能较好的保持采后芒果果实的品质,减少膜脂系统损害、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了芒果的采后保鲜效应,可用于芒果采后保鲜。  相似文献   

10.
据《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第2期《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明娟)报道,以阳朔金柑为试材,采前喷0.2%CaCl23次,果实成熟时置于4℃和25℃贮藏,探讨采前喷钙结合低温处理对金柑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金柑果实贮藏60天后,采前喷钙结合4℃低温贮藏比采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氯化钙和草酸处理对香蕉果实抗冷性的影响,寻找更多减轻香蕉果实贮藏冷害的途径。以“威廉斯”香蕉为试材,经氯化钙和草酸处理后,在(8士0.5)℃条件下贮藏,分析冷藏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钙和草酸处理能有效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抑制MDA含量、细胞渗透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增强CAT、POD、SOD活性,从而提高采后香蕉果实的抗冷性,减轻低温冷害对香蕉果实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以4—6周龄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给小鼠饲喂黑果枸杞色素,测定小鼠红细胞、肝细胞以及全血中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检测黑果枸杞色素对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的影响和血清MDA及脑内脂褐素含量的变化,观察黑果枸杞色素对小鼠的抗脂质过氧化的活性作用,探讨黑果枸杞色素的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细胞SOD活性、全血GSH—Px活性及血清GSH—Px/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黑果枸杞色素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杨酸在金柑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阳朔金柑为研究对象,采前和采后两个时期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室温贮藏过程中金柑果实的腐烂率以及各抗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5mmol/L和2.5mmol/L水杨酸处理可有效的提高贮藏过程中金柑果实的CAT、SOD、POD酶活性,且采前2.5mmol/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为明显。说明水杨酸处理可有效的延缓果实的衰老,有利于延长金柑果实的保鲜期,且采前处理效果优于采后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马蹄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6.
细叶百合冷藏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保护酶活性与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鳞片、顶芽及鳞茎盘SOD活性在冷藏0~24 d内下降,除顶芽外,鳞茎各部位POD活性在0~24 d内呈下降趋势,外鳞片、顶芽及鳞茎盘中CAT活性在冷藏0~12 d内下降,冷藏中后期,SOD、CAT、ASP 活性升高,鳞片中POD的活性下降,顶芽及鳞茎盘POD、PPO在冷藏中期上升。各种代谢相关酶在不同器官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在低温处理36~60 d内,ASP、CAT活性快速上升,后期趋于稳定。SOD活性最低点出现在冷藏36~60 d,鳞茎各部位淀粉与CAT、PPO、ASP均表现为负相关性,SOD、POD、PAL与鳞片中淀粉表现为正相关性。36 d是鳞茎解除休眠的起点,60 d时鳞茎基本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对马蹄金草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8.
正据《北方园艺》2016年第3期《一氧化氮对"大五星"枇杷贮藏期间果实抗氧化酶的影响》(作者林晓娜等)报道,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硝普钠(SNP)50μmol/L溶液浸果处理20 min,常温贮藏后,研究一氧化氮(NO)对果实贮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淹水对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淹水1~5 d对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及原品种Penncross叶片膜脂过氧化与保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品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植株淹水时间延长先升后降,粤选1号仅在淹水3 d时MDA含量略高于Penncross,其余时间均低于Penncross。2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植株淹水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先升后降,但淹水期间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叶片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远高于Penncross。  相似文献   

20.
以‘紫红龙’火龙果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内‘紫红龙’果皮中水杨酸(SA)、茉莉酸(JA)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过氧化氢(H2O2)含量、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性,以期为火龙果资源利用及贮藏保鲜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常温(25 ℃)和低温(5 ℃)贮藏条件下‘紫红龙’火龙果果皮SA、JA含量,H2O2积累以及LOX、PAL和PPO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发现低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果皮内源SA和JA的积累,降低H2O2的含量,提高LOX酶活性;低温处理可延缓 ‘紫红龙’火龙果果实的腐烂,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