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测水温定投饵量 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摄食越强,投饵量也越大。但如不适量。投饵越多。鱼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每日投饵量。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须用商品饵料、鲜嫩青草喂鱼.每天1次.  相似文献   

2.
投饵量、施肥量和酸碱度可以说是养好鱼的三要素。但不少人在养鱼过程中,不是根据水的温度、透明度和酸碱度科学地投饵、施肥,而是盲目投施,结果既导致鱼类死亡,又增加了养鱼成本。实践证明,采用“三测”法养鱼新技术,是降低鱼类发病率,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措施。其具体方法是:一、测水的温度定投饵量一般来说,在7-32℃的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能力越  相似文献   

3.
抓好早春鱼塘越冬后的饲养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及时开食,恢复体质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当气温平稳回升后,在晴天可适当降低鱼池水位,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鱼类摄食,增强体质,同时也要防止因气温突变引起水温变化过大。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开始少量摄食,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当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节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测水温定投饵量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得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鱼、鳊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鱼、鳊体重的50%,7~9月份,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草鱼、鳊体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要相应减少。(二)测水透明度定施肥量池塘养鱼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低,说明…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5期第38页) 2.投饵率.投饵率是指在正常的摄食状态下,投饵量与鱼体重量的百分比.它与水温高低成正比,与鱼体的体重成反比.网箱养殖虹鳟的日投饵率、投饵次数和粒径见表1.  相似文献   

6.
1.合理投饵:要使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根据在池吃食鱼的总重量,合理确定每日的投饵量.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投饵原则,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水位和鱼类的生长活动等情况,对鱼的每日投饵量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1.池鱼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越冬鱼池温度,既可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肥体壮,又可减少冻害,提高池鱼越冬成活率.据实践,采用此法调节水温的鱼池,其水温可比未作调节鱼池的水温提高2℃左右,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上升3℃以上,大部分鱼种越冬成活率可由70%左右提高到90%左右.12厘米以上的1龄草鱼种越冬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经精心投饵管理,越冬后的肥满度都较好,体质健康强壮.  相似文献   

9.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旺季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加强投喂: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当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1.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度,贝类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度。  相似文献   

10.
1.成鳖:水温已较稳定,鳖开始正常摄食。由于正值梅雨季节,鳖的摄食状况随天气不同而变化,一般在晴天时适当地增加投饵量;雨天则酌情减少,给饵标准为体重的3%。  相似文献   

11.
<正>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池动态。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3次,观察鱼体活动情况、摄食饵料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天气情况等,做好投饵与水温及水质测量等工作,判断鱼类是否有异常或鱼病发生,做好预防工作,防治浮头泛池。2)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及摄食情况,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与数量。3)掌握池水排注,注意调节水质,保持适当水量,防旱抗涝。······  相似文献   

12.
1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生长及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北方养殖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  相似文献   

13.
1.加水越冬法.鳝鱼是变温冷血鱼类(生长温度15~30℃),对环境适应性强,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鳝鱼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70~8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池面普遍结冰,必须每天把冰块打开防止鳝鱼缺氧.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再加深水位,以防止结冰.  相似文献   

14.
冬季来临,水温持续降低,鱼类活动能力开始减弱,摄食量降低,龟类进入越冬季节.为了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冬季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确定鱼类合理放养密度,防止因鱼类放养密度过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施肥关: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首先粉碎兑水后全池泼洒,每亩总用量为3~7公斤,每次追施间隔5~10天。使池水质保持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宜。 二、投饵关:当水温达到10℃时,鱼类开始活动摄食生长。初春投饵应以豆饼、麸皮、玉米粉等精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16.
1 提高水温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8~1m,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勤注水.  相似文献   

17.
1.要满足各种鱼类的饵肥需要.5-10月水温处于20~30℃之间,正是各种鱼类大量摄食、迅速生长的时期,对草食性鱼类要供给量足质优的饵料,不可时饥时饱.  相似文献   

18.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用饵料系数来标志饵料利用率的高低。饵料系数指摄食鱼类的单位增重量与所耗饵料量的比值,其关系式是: 饵料系数=(投饵总量)/(摄食鱼类总增重量) 饵料系数越小,说明饵料的利用率高,饵料质量好;反之,说明饵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1水质控制 高温季节,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的水质调节,是获得高产稳产的措施。水质调节主要是提高水中溶氧量,减少耗氧量和氨氮含量,提高池水透明度。受冷空气的影响,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休眠状态,摄食量明显减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由于自入秋以来,降雨量少,养殖鱼池内注入新水的量小,同时由于池塘内大量投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和鱼饲料,连同鱼类粪便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