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天然和人工饲料饲养小花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食性广泛,室内分别用昆虫及螨类、植物花粉,或人工饲料饲养,均能完成发育,有较高的成活率。用蚜虫、叶螨、蓟马、米蛾卵饲养小花蝽,可以获得60~80%的成虫,但必须供给饮水或植物枝叶,否则易死亡。喂人工卵可以不喂水,其成活率也达72~83%。在供水的条件下,试用10种植物花粉为饲料,以取食苦瓜、扁豆、丝瓜、月季花花粉的小花蝽,成虫获得率为90.9%,黄瓜花粉72.7%,其它花粉较差。凡成虫获得率较高的饲料,其若虫发育历期也较短,在27℃、70%RH条件下,一般为10~13天。 相似文献
2.
3.
红铃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展红铃虫抗虫品种鉴定,红铃虫寄生蜂繁殖及药效筛选等研究,我们从1977年开始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红铃虫。1977年,主要利用豌豆、发芽棉籽与Raalston(1971)实用饲料等四种配方,初步摸索饲养方法和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对红铃虫的影响,饲养成功红铃虫11头。1978年改进了配方,在饲料中增加蛋白质营养,经过多种配方饲养试验逐步掌握饲养操作能完成幼虫发育600多头。现把饲养技术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是为害茶树、油桐、柑桔等经济果木的重要害虫之一。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扩大增殖这种病毒,生产病毒杀虫剂,需要大量的健康幼虫,因此,有必要摸索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这种尺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杀虫双不同剂型和施药方法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杀虫双和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二代三化螟防治效果和对稻田天敌的影响有不同结果。用18%杀虫双水剂250mL或5%杀虫双颗粒剂1500g拌细土撒施其防效较好,能分别达94.15%和95.42%,且省工省时,对天敌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7.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是一种常见的食蚜、食蚧瓢虫,已被用来防治农林害虫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发挥其效用,除进行人工招引,积极利用天然瓢虫资源外,有必要进行人工饲养,以补充天然资源之不足。寻找适宜的代饲料是人工饲养瓢虫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这一工作有所进展,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grgioni)的人工饲养工作中,经盆栽桑苗和马铃薯块茎2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后者优于前者,现介绍于下: 一、盆栽桑苗饲养法:桑白蚧雌成虫因固定不动,所以不能将它随意迁移用作室内饲养;虫卵仅0.2毫米,而且光滑无粘着性,不容易移栽。利用盆栽桑苗,在其主干上移接若虫,进行饲养。花盆可平稳地横放在解剖镜下,能自由倾斜转换方向,便于操作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的人工大规模饲养,对国外学者已经报道的半人工饲料配方进行改良,比较了取食5种饲料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组建苹果蠹蛾在20、24、28、32℃条件下取食最优配方时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来自我国西北疫区的苹果蠹蛾,在以豆粕、蔗糖、面粉、小麦胚芽为主要成分并添加酵母粉配制成的配方B饲喂后,与传统饲料配方相比显著影响苹果蠹蛾的发育历期和种群参数,提高存活率至50.24%、缩短幼虫发育历期至20.18 d、增加蛹重至26.54 mg,并提高单雌产卵量至85.30粒。生命表结果显示,24℃时种群趋势指数最高为16.42、单雌产卵量最大为62.44粒,28℃内禀增长率最高为0.08、雌性比例最大为0.55。表明我国西北疫区的苹果蠹蛾在24~28℃条件下,取食优化的半人工饲料利于其种群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部 ,属典型的桂东北丘陵地气候 ,水稻常年双季复种面积 2 .4万 hm2 次。 三化螟在该县 1 a发生 4代 ,世代区分明显。三化螟由于发生面广、受害后难以补救 ,历来是该县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搞好预测预报是防治三化螟的重要前提 ,本文以 1~ 3月份降水量及冬后残留虫量作为预测因子 ,对当年早稻三化螟主害代发生量 (即发生面积 )进行中长期预测。1 建立预测模型 本文以平乐县 1 990~ 1 999年 1~ 3月份降水量、冬后虫源基数 (即三化螟冬后残留密度加权平均值 )和每…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数年来的田間观察和室內飼育結果,江苏地区三化螟幼虫大多数为4龄,少数4龄以上。幼虫龄数多少常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气温在29—35℃时,多为4龄;23—29℃时,4龄以上的虫数則增多。幼虫的营养:全部食分蘖期水稻和1—2龄时食孕穗(或分蘖)、3—4龄食圓秆水稻的多数脫皮三次;全部食圆秆水稻的,则4龄以上的虫数增多。雌、雄虫的龄数没有显著差别,但雌虫在低温和食料不适时,脫皮三次以上的虫数也会增加。幼虫从2龄开始,前后龄的头寬有重迭現象。1—4龄的前胸背板和4—5龄的趾钩彼此都有显著的差异,可作为鑑别虫龄的依据。幼虫历期同样受温度、营养条件等影响而有长短,雌虫的历期一般长于雄虫。 相似文献
13.
14.
三化螟中长期统计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江西丰城县近二十年来三化螟虫情及气象等历史资料,在通过相关系数检验,找出影响螟情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中的列联表法,相似分析法,多因子综合相关法及周期图分析法,试作三化螟发生期及螟害趋势的中长期预测,从试测情况看,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5.
16.
连作晚稻三化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化螟幼虫在晚梗稻分蘖、圆秆、孕穗、破口期均能侵入,所形成的为害株数、为害类型和幼虫存活率与生育期有密切关系,为害丛、株增长呈S型曲线。分蘖期、孕穗—破口期引起丛、株为害率和损失率与卵块密度显著相关,每个卵块损失稻谷分别为59.11±2.99g、74.58±3.31g。考种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减少。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三化螟经济允许卵块密度为:分蘖期130—150块/666.7m~2,孕穗—破口期100—120块/666.7m~2;防治指标:分蘖期100—110块/666.7m~2,为害团50—60个/666.7m~2,丛为害率2.0%—3.0%,株为害率1.0%—1.5%。 相似文献
17.
桃小食心虫人工合成饲料及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年对桃小食心虫人工合成饲料及饲养技术的研究和累代饲养,所产生的19代桃小食心虫仍保持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15种人工合成饲料选择性试验,证明了其中的4种饲料饲养效果比较好,等于或略高于苹果饲养的效果,而且比苹果饲养的成本降低91.67%。本试验还根据桃小食心虫的行为反应,在人工饲料中增加了香蕉香精,以及把饲料做成半弧状块喂饲,大大提高了饲养效果。此外还对饲料的防腐,卵粒表面消毒等进行了研究,为大量人工饲养繁殖桃小食心虫取得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
赤眼蜂体外培育研究(一):培养液初筛及体外培育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的(1975—1978)试验证明,赤眼蜂能在多种培养液制成的人工腊卵上产卵并发育,同时还筛选出十余种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培养液配方,可使赤眼蜂完成全世代发育,羽化出蜂,子蜂具生活力。并用优选法选出最优配比(柞蚕蛹血淋巴43.1%,鸡蛋黄34.48%,无机混合盐13.79%,猪血清8.62%及蓖麻蚕蛹血淋巴31.75%,牛奶31.75%,鸡蛋黄23.81%,无机混合盐12.70%)。试验证明用悬滴法培育出赤眼蜂的历期与在自然寄主卵中发育所需的历期相仿,而人造腊卵必须在自裂或被挑破以改善通气条件后始可培育出蜂,但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0.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本区历年仅第一代发生量多,为害三麦较重。1981—1983年稻田粘虫大发生。1983年,发生为害面积200万亩。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达20—30万头;一般减产5—15%,高达30%以上。与本区毗邻的盐域、滨海、响水、干榆、新沂、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作者对其地方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