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深地区市政类花境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市政类花境是应用于城市公园、道路、广场等区域的花境。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市政类花境在广州和深圳的应用情况,得知广深地区常用的市政类花境植物共有173种,隶属于56科134属,其中灌木66种,草本106种,木质藤本1种,分析了单色系组团、双色系组团、多色系组团3种的花境应用配置模式。同时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强化花境植物种类选择,加大乡土草花植物培育力度;优化花境配置结构,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加强病虫害的监控与防治,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水生花境是水景营造、美化的新兴植物造景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水生花境的渊源及发展,并在杭州、上海地区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旱溪、滨水、深水、岛屿式和容器式等5种水生花境主要形式,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水生花境的特征及适用植物,明确了水生花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适宜郑州地区的花境景观评价体系,探索郑州地区优秀花境营建模式,以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内54个花境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性、观赏性、主观感知和经济性4个方面构建花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出14个花境景观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54个花境样地中共有植物320种,涉及80科;4个评价准则所占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生态性(0.343 2)>主观感知(0.280 2)>观赏性(0.277 4)>经济性(0.099 1);公园花境总体质量较好,共有5个花境景观的建设水平处于Ⅰ级。探索了5个Ⅰ级花境景观构建模式并给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4.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60-165
以徐州城市公园花境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取的20个花境景观单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形式美、时空美、意境美、生态美;指标层中空间层次美、季相观赏美、植物观赏特性位列权重值的前3位;花境单元的评价结果是Ⅰ级6个,占总数的30%;Ⅱ级10个,占总数的50%;Ⅲ级4个,占总数的20%,无Ⅳ级。该结果表明徐州城市公园花境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并对效果欠佳的景观单元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前花境在我国城市园林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开始应用并逐渐成为热点,内地一些城市还没有真正开始应用,且应用于园林的花境景观效果单调,应用水平不高,其花境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该文针对这种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结合石家庄市当地植物种类情况,总结出花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  相似文献   

6.
于2017年4-9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79处花境进行调查分析,探寻花境在新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西湖风景名胜区花境主要有林缘花境、路缘花境、墙垣花境、草坪花境、滨水花境和岩石花境6种类型,其中路缘花境应用数量最多;花境植物有74科172属228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百合科Liliaceae和唇形科Labiatae等为主,植物应用整体呈现新型化、品种化等特点;79处花境的地点选择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与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花境设计强调主题性,注重个性和功能,出现了以万松书院阴生花境和武松墓松柏主题花境为代表的创新型花境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调查,广州锦绣香江花园的花境植物种类丰富,以彩叶植物为主,注重花境植物形态的组合和色彩搭配;主要的花境应用形式是因地制宜的林缘花境、路缘花境、路中双面花境、阴地花境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花境目前存在维护费用高、花境植物未专业化供应、四季季相不分明及花境植物种类品种须进一步选择等问题,建议广州园林管理部门通过重点市政工程推广花境,逐步发展花境植物供应市场,在花境推广中对花境植物作长期的选择,并建议广州可因地制宜发展阴地花境。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花境植物配置手法的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园林植物配置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成景快、空间小、维护低等,提出了学习西方现代花境的植物配置手法。并举实例分析现代花境的植物配置手法在中、西方当今园林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园林花境种植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境是指利用地块边缘、园林景观重要节点等区域,混合种植花卉、花灌木,形成一种狭长的半自然式园林景观。它的原理是以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森林边缘地带景观多样性,创造一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景观意境。目前,花境在公共绿地、道路美化、居民小区及家居庭院等广泛应用。花境设计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与广州城市公园花境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物材料是花境景观效果的基础,花境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配置灵活,南北城市的花境植物不同,直接影响了其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以北京、广州两地各5个效果良好的花境为实例,对比与分析两地花境营造的植物选择、配置与造景效果等,结果表明:调研的北京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63种,隶属36科59属,其中常用的有49种;广州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71种,隶属40科62属,常用53种;两地共有种16种,隶属14科16属;北京公园花境素雅而富有野趣,广州公园花境精致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第二届(信阳)园林花境大赛为例,对参赛作品从设计立意、总体布局、配置模式、表现手法、造景要素、长效可持续花境展示、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花境小品构筑物体量与数量,材料与环境的契合,植物材料偏平面化等问题。从花境苗源、花境建设实施概况,花境竞赛与城市花境建设特点等方面对郑州市、安阳市的花境建设进行分析总结,倡导花境可持续性和文化性,探索中国特色的花境。  相似文献   

12.
花境是一种极具美感的自然式植物配置形式,它起源于西方,在国外的应用历史悠久,但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多。通过对长沙市典型的一些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休闲广场等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发现长沙市的植物景观设计开始注重花境的运用,目前长沙市应用的花境形式主要有草坪花境、路缘花境、林缘花境、墙垣花境、滨水花境,花境植物种类共43科59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22种。针对目前长沙市花境的应用不广泛、品种单调,植物种类少,设计手法不成熟等问题,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大力开发乡土野生植物,适度引进新优品种,并提高花境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花境园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北龙湖湿地公园54个花境园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花境植物种类、使用频次、应用情况以及花境色彩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花镜植物共80科、213属、320种,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唇形科、蔷薇科、百合科、马鞭草科、玄参科;花镜园中使用植物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是灌木,使用频次较高的植物为亮晶女贞和松果菊;花镜整体以紫色系植物居多,其次是黄色系、红色系植物。结合北龙湖花境植物的分析研究,对花境植物优化配置以及花境材料的选择提出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雅碹 《绿色科技》2013,(3):102-103
对如何营建花境及花境概念、分类、组成要素和在植物造景花境设计方面的要点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利用花境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主要配置模式和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杭州西湖风景区花境的主要配置模式和应用现状,对其在花境理念认知、花境植物应用及花境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城市花境的应用,加大对花境植物的引种、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园林绿地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个代表性园林绿地花境或花坛的实地调查,分析其应用的植物种类与配置、设计手法等。结果显示,应用的植物共78种,隶属45科72属;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根据主题可梳理为传统节庆、红色节庆、大型会议与活动、城市生活4类。基于对不同主题花境与花坛的应用特点与配置手法的分析,以及创新表达方式、合理选择植物、融入地域文化等的优化策略,凝练出具有广州花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的节庆主题花境或花坛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花境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意义,进一步阐述了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可用于花境的植物材料、花境的设计要点等,并在城市园林造景中推广花境的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南低维护花境植物初步调研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花境普遍观赏期短,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如何降低维护难度和成本显得十分的重要。通过对深圳、广州等华南城市花境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低维护花境植物品种,期望能在花境设计中起到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绿地中植草沟设施与花境景观结合途径的研究,首先界定了水陆两栖型花境的概念与类型,明确了水陆两栖型花境是一种具有雨水传输作用和花境艺术价值并助于雨水渗透和净化的生态基础设施;然后从种植基质、植物材料、设计特征3方面阐述了水陆两栖型花境的构建途径,同时结合太阳宫公园改造过程中的研究性应用,讨论其在城市雨洪管理体系内各个阶段的延伸性;最后对水陆两栖型花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我国花境规划的特点与现状,从规划原则、景观塑造、意境挖掘等方面探讨了南京市居住区的花境规划,进而对目前花境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