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固定沙丘(盖度约40%)、白刺固定沙丘(盖度约40%)、流动沙丘(CK)5种典型下垫面,运用风蚀钎和风沙流采集系统,实时监测5种下垫面的风蚀动态,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及粒度组成的差异性。【结果】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同期土壤风蚀深度为: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当风速达到4.1 m·s~(-1)时,流动沙丘即可观察到沙粒蠕动,当风速达5.1 m·s~(-1)时积沙仪可收集到风蚀物。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的风速分别达到6.3,6.5,6.8,7.9 m·s~(-1)时方可发生风蚀;5种下垫面0~100 cm垂直断面上,67.6%~90.0%的风蚀输沙均分布于30 cm高度范围之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呈单峰态分布,峰值处在250~100μm之间,0~20 cm高度层峰值与其余各层的峰值范围差异明显且偏向粒径趋大的方向;自下而上,极细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风蚀程度显著减轻,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年风蚀深度依次降低。盖度为40%的油蒿、白刺群落,其地表风蚀深度仅为流动沙丘同期风蚀深度的1.73%~1.52%,0~100 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仅为流动沙丘输沙率的6.6%~5.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覆盖地表、提高下垫面的粗糙度和拦截沙粒的运动来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因此,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2.
经分析德州地区近40年风沙资料得出:(1)春季风沙最多(占56.8%),冬季次之(占25.1%),夏秋最少(不足10%);(2)春季风沙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风日数多(约占54%),干旱,植被少,风吹裸露表土易形成风沙;(3)本区90%沙尘来源于当地,10%来源于上游干旱荒漠和黄土高原;(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是改善生态环境、抑制风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杉植苗成活期耐盐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在我省沿海地区可以推广.但水杉植苗造林成活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怎样,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该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地设在本站条田内,地面真高1.5—2.0米,面积720平方米;土壤盐份呈自然分布,从0.05%以下、0.05%—0.06%、0.06—0.07%……0.10%以上7个等级均有,但面积大小不一.1982年全年气候正常,不旱不涝.试验地南北长30米,东西宽24米.东西分为12个垄,每垄宽2米,植树2行,行距1米,株距1.5米,每垄计40株,全试验地计480株苗木(见图).图中由西向东数第3、7、11垄为深栽,深度为30—40厘米;第1、5、9垄的1年生苗为浅栽.深度为10—20厘米,其他苗栽植深度为20—30厘米.图中三角为固定采土点,每垄4个,计48个.取样分0—20厘米与20—40厘米两层.盐份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地处东经106°35'—107°10,北纬40°09'—40°59'N,东临黄河,面积33.4万公顷,年平均气温7.8℃,平均无霜期168天,年均风速4.1米/秒。下伏沉积物为沙粒、粘土互层的冲积湖积物,在长期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的气候条件下,地表发育了沙丘链、灌丛沙堆与丘间洼地相间的风沙地貌,可开发为以防护林为主体的人工绿洲,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灾害。因此,根据预期防风沙目标,依照风情背景合理设计并实施防护林体系是改善农耕条件的关键所在。二、风(沙)情背景与林带设计(一)起动风速与输沙率发…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系藜麦苗菜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品系藜麦Chenopodium quinoa苗菜在浙西南地区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对引自于国内的11个品系藜麦(Q_1~Q_(11))苗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可食用嫩茎鲜产量、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品系藜麦苗菜在浙西南地区均可正常生长,播种至采收历期27 d,可食用嫩茎鲜产量为10 763.9~13 888.9 kg·hm~(-2),各品系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除维生素E未验出外,不同品系藜麦苗菜所含9个主要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CV)从大到小的排序为:锌钙硝酸盐β-胡萝卜素皂苷脂肪蛋白质草酸含水量,其中,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4.94%;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序为:Q_9Q_5Q_(11)Q_1Q_6Q_(10)Q_4Q_8Q_7Q_2Q_3;营养分级为Ⅰ级有2个品系,为Q_5、Q_9,Ⅱ级有2个品系,为Q_1、Q_(11),其他7个品系分属于Ⅲ和Ⅳ级。根据研究结果,可将Q_5、Q_9品系作为藜麦苗菜推广的主要品系,Q_1、Q_(11)品系可作为优质高产藜麦苗菜品系选育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6.
巨菌草种植于黄河乌兰布和段低矮沙丘的迎风坡上,通过HOBO气象站和100 cm以及30 cm的集沙仪研究不同配置、不同风蚀年限巨菌草样地的风沙输移特征,结果表明:(1)巨菌草植株样地的输沙率在不同风速下为裸沙丘的0.38%~0.79%之间,留茬样地的输沙率在裸沙丘的1.8%~7.7%之间。近地表30 cm以下,植株风蚀1年样地和留茬风蚀1年、2年样地在不同风速下,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分布符合幂函数(R~20.58)。当风速大于6.32 m/s时,植株风蚀2年样地的输沙率随高度符合二次函数变化规律(R~20.60)。(2)通过比较植株风蚀样地的风沙流结构,植株风蚀2年样地在沙丘表面4 cm高度以下的防护效果优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在4~30 cm低于植株风蚀1年样地。4种不同配置的巨菌草在近地表0~30 cm高度内的平均固沙效果均保持在80%以上,固沙效果顺序为:植株风蚀1年样地植株风蚀2年样地留茬风蚀1年样地留茬风蚀2年样地。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南平对2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2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对照)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米老排、杉木各器官相对生长模型W=a(D2H)b的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拟合效果较好。22年生米老排乔木层生物量为244.39 t·hm~(-2),比杉木(对照)高68.4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54.51%)根(21.07%)枝(11.45%)皮(5.79%)叶(3.44%)枯枝(2.89%)花果(0.85%),均大于杉木;米老排直径大于2 cm枝的生物量比例(41.31%)远大于杉木(2.43%),但0.5 cm枝的生物量比例(19.02%)小于杉木(26.78%);米老排人工林根系生物量为51.50 t·hm~(-2),比杉木人工林高61.39%,其83.91%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0~40 cm深度的土层中;米老排细根(直径0.2 cm)生物量在0~10 cm表层土壤中的比例(42.35%)高于杉木(33.00%),且在40 cm以下土层生物量的分配率也大于杉木。米老排较高的细根生物量可能是其生产力高于杉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摘     
石河子地区胡杨受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严重为害,被害株率高达96—100%,2—3年生树被害率最高,5年生以上被害率逐渐递减。树干地面以上100厘米内,尤以0—40厘米内最为集中,占50%左右。地径1.2—4.5厘米被害率最高。越冬卵量树干的阳面多于阴面。9月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红松、油松人工林是辽东山区3种典型的人工林,在我国东北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该研究针对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Rs)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连续3年的野外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红松、油松林平均Rs分别为2.29±2.73、1.91±1.54和1.52±1.82μmol CO_2·m~(-2)·s~(-1),落叶松林与红松、油松林差异显著(p0.05);3种森林类型Rs年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3种森林类型Rs均与10 cm层土壤温度(T_(10))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呈指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达到0.8以上;生长季期间,红松林Q_(10)(4.46)油松林Q_(10)(4.12)落叶松林Q_(10)(3.32),说明红松林的Rs对T_(10)敏感性最强,落叶松林Rs对T10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0.
秆柄长3—9厘米,直径0.4—1.2厘米。秆丛生,高1—3.3米,直径O.4—0.9厘米,梢端微弯;节间长4—16厘米,圆筒形,光滑,无毛,初时被白粉较多,中空,壁厚1—2毫米,髓呈环状;箨环隆起,无毛;秆环平或在分枝节上微隆起;节内宽2—4(5)毫米。秆芽1枚、密被灰褐色柔毛,边缘具浅褐色纤毛。枝条在每节上4—10枚,长14—40厘米,直径8—15毫米,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林带减轻高速公路污染的状况,在距连霍高速、包茂高速、京昆高速公路路基0、15、60m的林带内分别设置监测点,测定了CO、CO_2、NO、NO_2等气态污染物和固体悬浮微粒(PM2.5、PM10)的浓度及噪音值;分别采集距离路基10,20,40,60,100m处无林带和有林带地段0~10、10~20、20~40、40~60cm层土壤,测定了铅含量。结果为:三条高速公路林带内CO_2、NO、NO_2、PM2.5、PM10浓度和噪音值均随距高速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于距路基0m处,CO_2浓度在15m处降低了4.0%~19.3%、在60m处降低了9.4%~21.8%,NO浓度在15m处降低了25.5%~97.1%、在60m处降低了46.7%~98.0%,NO_2浓度在60m处降低了28.3%~83.4%,PM2.5浓度在15m处降低了2.6%~23.4%、在60m处降低了7.7%~25.5%,PM10浓度在15m处降低了3.0%~19.4%、在60m处降低了11.1%~29.1%,噪音值降低1~14分贝后在15m处接近一般环境值(50~60分贝);距路基10、20、40、60、100m地段,0~60cm层土壤平均铅含量有林带为12.34~13.96mg·kg~(-1),低于无林带的16.53~19.72mg·kg~(-1),降低8.5%~31.2%。三条高速公路林带都有降低大气CO_2、NO、NO_2、PM2.5、PM10等浓度,噪音值和土壤铅含量的作用,京昆高速林带降低气态污染物浓度效果最明显,连霍高速林带降低PM2.5、PM10浓度效果最明显,京昆高速林带降低噪音效果最好,林带宽度超过15m之后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效果会下降。  相似文献   

12.
酸枣     
一、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树干通直,幼树树皮不裂,具明显的皮孔,老树树皮黑褐色,纵裂,呈片状剥落。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30厘米,叶柄长5—10厘米;小叶7—15,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叶全缘(幼苗时叶缘具疏锯齿),基部偏斜,一侧近圆形,一侧楔形。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排成聚伞状圆锥花序,长4—12厘米;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内;萼片、花瓣各5;雄蕊10;子房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内蒙古地处干旱草原地区,高寒、大风日期长,降水量只有250~40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10倍。有些地方几乎年年有旱灾,有的年份甚至四季连旱。在这里大面积分布着钙积层土壤。土壤层次非常明显,表层腐殖土土层较薄,较疏松,只有20~40厘米厚。下层一般为30~70厘米厚的石灰性淀积层(白干土),渗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沿江高沙地带,土壤深厚肥沃,是我省淡杂竹的适生分布区之一.这里生长的竹子,不但长势好,产量高,而且群众栽培的竹种较多.其中篾性好,便于劈篾加工的蔑用竹种,经在如皋、海门、启东等地的不完全调查了解,就有如下五种:1.淡竹(蔑竹、青竹、透天青竹),图1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梢端微弯.胸围12厘米的立竹,秆高7—10米;枝下高可达7.5—8.5米.全秆38—42节,平均节间长19.97厘米,中部最长节32.8厘米,出现在基部第10—12节.平均节内长0.27厘米,最长的0.35厘米.平均胸围11—15厘米,最粗的达23厘米以上.节部不高,箨环比秆环略高,箨环平均直径为3.77厘米时,秆环平均直径为3.7厘米.竹肉厚度竹秆上下部不等,基部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并量化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探讨各自贡献率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壕沟法和气体红外分析法,研究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贡献率和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总土壤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均呈夏季速率高、冬季速率低。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及异养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指数相关,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大小为自养呼吸(3.40)异养呼吸(2.90)土壤总呼吸(2.45);栓皮栎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异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速率与0 10 cm土壤电导率显著相关。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_(10)值均在冬季最大,夏秋季最小;而自养呼吸的Q_(10)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栓皮栎人工林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月贡献率为13.23%37.33%和62.67%86.76%,且自养呼吸的贡献率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与自养呼吸的CO2年通量分别为1 616.41、1 199.39、417.02 g·m~(-2)·a~(-1)。[结论]经过区分与定量化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确定异养呼吸为本研究区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总呼吸的主要组分,作用于异养呼吸的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均能显著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表层CO_2总排放通量的大小,进一步为该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红叶桃是一种观花赏叶植物。春天桃花盛开,春、夏、秋三季桃叶紫红,妩媚可爱,与其它绿叶植物相映成辉,又可作为南北园林的桩景材料。在江浙一带,于7、8月份采用芽接繁殖育苗,成活率达80—90%。用毛桃苗作砧木,苗高40—50厘米,地径粗0.4—0.8厘米时即可嫁接。在嫁接前半月至10天左右,要抹去砧木下部距地面7—8厘米内的分枝、叶片、泥土。前2—4天灌水一次,使砧木吸足水分利于切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固碳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固碳功能及其变化趋势,为合理评价其生态效益提供依据。[方法]以桂西北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广西南丹县4个年龄阶段秃杉林(9、17、25、37年生)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年净固碳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1)秃杉不同器官碳含量为425.3~507.2 g·kg~(-1);灌木层碳含量为446.9~461.3 g·kg~(-1);草本层碳含量为387.0~412.5 g·kg~(-1);凋落物层碳含量为410.5~438.2 g·kg~(-1);土壤层(0~80 cm)碳含量为5.72~45.79 g·kg~(-1),且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同时随林龄增加而增大。(2)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80.39、223.24、254.65、314.59 t·hm~(-2),其中,乔木层依次占20.15%、33.72%、38.31%、46.70%,灌草层依次占0.37%、 0.66%、 0.88%、 0.84%,凋落物层依次占0.51%、 0.93%、 1.17%、 1.41%,土壤层依次占78.98%、64.69%、59.69%、51.06%。(3)9、17、25、37年生秃杉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5.42、7.15、7.32、7.03 t·hm~(-2)·a~(-1),其中,乔木层依次占85.24%、73.85%、70.41%、68.58%,年凋落物依次占14.76%、26.15%、31.42%、29.59%。[结论]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生长过程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研究结果为桂西北地区碳汇林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我场住于温宿县台兰河灌区,略居上游,水源丰富,可垦荒地约10万亩,地形坡降较大,一般为2/1000—1/IQ00,土壤以深粘盐土为主,地面植被系芦苇、芨芨草、甘草、红柳和一些盐生植物,地下水位较高(1—1.5米),土壤含盐量:0—15厘米土层一般含盐1/100Q—5/1000,土壤质地变化较大,有机质少,较瘠薄,一些荒地稍加改良,即可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北小流域4种植被类型的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均以叶为主要积累凋落物方式,其次是枝条,碎屑最小,而坡耕地有别于各森林植被类型,坡耕地碎屑排第三,最小的是落果积累的方式。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总厚度以枫樟混交林最大,坡耕地的最小;枯落物总储量马尾松林最大,为18. 75 t·hm~(-2);其次是枫樟混交林,为13. 59 t·hm~(-2);坡耕地的最小,仅为5. 81 t·hm~(-2);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储量均表现为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坡耕地。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在5. 59~21. 05 t·hm~(-2)之间,枫樟混交林最大持水量最大,为21. 05 t·hm~(-2),其次为杜仲林、马尾松林,坡耕地的最大持水量最小,为5. 59 t·hm~(-2)。不同植被类型最大持水率均值表现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中半分解层表现为杜仲林(249. 07%)马尾松林(234. 29%)枫樟混交林(203. 27%)坡耕地(195. 92%),未分解层表现为杜仲林(301. 10%)枫樟混交林(268. 01%马尾松林(192. 56%)坡耕地(102. 94%);不同植被类型最大持水率表现为半分解层(220. 64%)未分解层(216. 15%),说明半分解层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大于未分解层。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现明显的对数关系(R0. 93),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0. 99)。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质土壤改良剂作为沙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外蒸发试验比较了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和羊粪2种改良介质的不同施用率(0%,10%,20%,30%,40%,50%)对风沙土物理性状及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质改良剂追施比例的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3.76%~42.11%,孔隙度、孔隙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52%~54.09%和15.55%~151.13%,饱和含水量最大增幅达到157.44%,是对照的2.57倍;经方差分析证明,G2、G3、G4、G5处理的土壤容重,G3、G4、G5处理的土壤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与CK相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各时段内累积蒸发率快慢呈CKG1G2G3G4G5,即随着改良剂添加比例的增大而递减。与同比例下的羊粪相比,经过生物质改良剂作用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明显升高;各蒸发时段内累积蒸发率表现为:G1Y1、G2Y2、G3Y3、G4Y4、G5Y5。综合分析认为,生物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物理性状,降低蒸发速率,增强沙土的保水能力;此外,在土壤各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上,生物质土壤改良剂的最佳配比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