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花苜蓿种子的休眠期较长,出苗不整齐,而且第1年种植生长缓慢没有经济收入,通过春小麦套种紫花苜蓿的栽培方式,很好地解决了紫花苜蓿在第1年栽培中的经济收入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合理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紫花苜蓿幼苗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不与春小麦抢墒、抢肥;紫花苜蓿可苗期受到小麦遮荫,可保证土壤的墒度,提高出苗成活率,有利于其生长。在春小麦收割后,紫花苜蓿可充分生长,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和利用率,这种粮、草套种的配置方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的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而紫花苜蓿的栽种在促进光禄镇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当地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栽种紫花苜蓿的重要性,即使有少部分人栽种,也是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这导致了光禄镇的紫花苜蓿种植业一直停滞不前。基于此,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光禄镇大力发展紫花苜蓿的思路,为促进光禄镇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鑫 《甘肃农业》2004,(10):118-119
紫花苜蓿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营养价值与饲用价值最高的优良多年生豆科牧草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陇中地区对紫花苜蓿的栽培逐年猛增,就陇西县而言,种植面积已达到24万亩。由于陇中地区目前在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仍属粗放的经营方式。为了充分挖掘紫花苜蓿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苜蓿营养品质,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紫花苜蓿的附加值,有必要对陇中紫花苜蓿的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方面概述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着重指出一些细节问题,对于紫花苜蓿的栽培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N、P2O5为标准,研究了单位面积粪污土地承载力、以奶牛日粮营养需求为标准,研究了单位面积紫花苜蓿饲草奶牛承载量,达成了土地—饲草—奶牛—粪污—土地种养生态循环,构建了紫花苜蓿饲草种植与奶牛规模化养殖之间的生态平衡。试验表明,10公顷多年生紫花苜蓿土地,共可承载38头奶牛的粪污,同时紫花苜蓿干草可供应82头奶牛饲草用量。并推算出,多余44头奶牛粪污可供应一定面积的燕麦—青贮玉米轮作、小麦—籽粒玉米轮作土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随着播期的延迟。紫花苜蓿的越冬率明显降低:紫花苜蓿的越冬能力受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型间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存在差异;覆土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并结合临夏州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其利用现状.从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割、贮存、利用等方面,总结提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是各种家畜的上等饲草,但饲喂不当,可导致绵羊中毒。本介绍了紫花苜蓿中毒的诊治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紫花苜蓿种植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阜新地区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阐明了阜新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阜新发展紫花苜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