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10个荷花品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荷花花粉形状为近球形,大小为极轴长37.5~50.9μm,赤道轴长41.6~51.3μm,具3条萌发沟,外壁纹饰为脑纹状或皱波状。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6.3789%,已经代表了原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选出前5个主成分为新选主成分。在孢粉分析时各性状指标按重要性依次为极轴长(P)、体积大小指数、赤道轴长(E)、沟长(L)、P/E、脊宽、L/P、外壁纹饰、沟宽(W)、极面观形状。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野生百合性状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的野生百合性状的观察记载,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68个性状的数量分析得出,影响百合分类的前几个主要性状群为:花的综合性状,叶的特征以及包括株高、茎粗、茎干硬度等种质指标及附属指标。而叶柄的有无、花梗长、鳞片颜色、茎干突起、花药长等指标是野生百合分类的重要性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取的25个性状,能比较客观的反应种间的差别,将所观察的几种百合分成2组。结合观赏角度和园林应用方面,对百合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新疆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特征数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60份具有地域特征的新疆桑种质资源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间的叶片形态特征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选出了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7.99,叶长、叶幅及形态因子分别是第一、二、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新疆桑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分类有极显著影响的面积、长度、叶幅、周长、长幅比和形态因子参数,同时建立了6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等6个地区、38个县的50份油菜野生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油菜野生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十分丰富,变异系数最高为72.04%,多样性指数最高达为0.9821;通过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代表了西藏油菜野生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的85.19%,各主成分包含的形态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不同主成分之间差异较大;基于形态性状应用非加权配对法聚类,截距为1.61时可划分为5大类群,这五大类群的划分与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分枝部位等性状关系密切。由此可见,西藏油菜野生种质资源存在极其显著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多样性,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为西藏油菜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亲本杂交之后子代花粉的形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粗皮桉等6个树种的亲本及其杂交子代花粉为研究对象,分析亲本在杂交之后子代花粉形态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杂交子代花粉各性状遵守遗传规律,子代赤道面长、宽介于父母本之间,但萌发沟长、宽并不是都介于父母本之间;亲本和子代花粉性状除了萌发沟深度外,其他性状数据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基于5个花粉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6个树种分为3组,亲本和子代大多位于不同组,只有粗皮桉和尾粗桉关系相对较近.子代的花粉外壁纹饰类型介于父本和母本之间,但母本对外壁纹饰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发现可通过调整杂交策略以控制某个亲本在子代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桉树杂交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 166 个开选 016衍生品种(系)进行籽仁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测定,并对开选 016 衍生材料的 5 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材料分类。结果表明,166 份衍生材料粗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平均含量分别为 49.92%、24.50%、65.54%、13.91% 和 8.98%;衍生材料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衍生材料的 16 个性状简化为 4 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 84%,其中第一主成分为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荚果宽、籽仁长和籽仁宽因子,第二主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因子,第三主成分为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因子,第四主成分为饱果率和出米率因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将 166 份衍生材料聚为 3 大类群,为开选 016 衍生材料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金定鸭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方向和重点。通过测定金定鸭的10个体型性状,计算各性状的平均数与变异性指标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种公鸭的10个体型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占信息总量的85.441%),可从这3个主成分中选取体重、胸深、骨盆宽、胫围和颈长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蛋母鸭的10个体型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占信息总量的85.244%),可从这4个主成分中选取体重、骨盆宽、胸宽、胸深、胫长和颈长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对金定鸭体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利于明确金定鸭的体型特征,所研究的结果为金定鸭的选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扃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不同生态区的20份野生材料种子性状的变异进行系统研究,分别测定千粒重、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共4个种子形态指标,方差分析表明:扁蓿豆种子性状变异幅度最大的为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2.50%,所有性状均表现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来4个性状指标的93.74%,足以能够代表所有性状变异的全部信息,特征值总和为3.749.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2时,可以把20份野生材料分为六大类.相关分析表明:种子长和种子宽、种子宽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种子长和种子长宽比、种子长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扁蓿豆植物野生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322份花椰菜自交系2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可测量农艺性状中一级花枝长度、单球重、成熟期和全株重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1.87%、34.80%、32.98%和31.51%。相关性分析发现22个农艺性状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其中全株重和单球重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R2=0.74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10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41%,第1主成分定义为植株生长量因子;第2主成分定义为花球形态结构因子;第3主成分定义为花球品质因子,依据综合因子得分筛选出排名前20位的优异花椰菜自交系。聚类分析将322份花椰菜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Ⅰ极早熟类群、Ⅱ晚熟类群、Ⅲ中晚熟类群、Ⅳ早熟类群,试验材料很难按照花球松紧度和产地来源进行分类。本试验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322份花椰菜自交系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培育不同类型花椰菜优良新品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鲜穗产量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以3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株高、穗位高、叶片数、茎粗、秃尖长、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鲜穗产量等12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大于85%,说明前7个主成分就可以基本表达原12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特征。前7个主成分主要包括产量因子、穗行数因子、穗粗因子、粒重因子、株高因子、茎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这些因子大致代表了供试自交系的综合指标,为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性状综合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50个红掌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测定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其进行了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等分析。结果表明,红掌品种间差异较大,叶柄长、佛焰苞长、佛焰苞宽和花朵数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31%,佛焰苞性状主成分特征值最大,与红掌的变异性相一致。花朵数与其他的农艺性状负相关,选择亲本时要综合其它优良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红掌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其中第Ⅰ和Ⅱ类群的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今后红掌育种的重点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3.
黄麻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祁建民  李维明 《作物学报》1996,22(5):587-594
估算了我国和东南亚等地区100份黄麻品种11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以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作系统聚类分析;以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一作二维排序分类。  相似文献   

14.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资源库提供的2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数码考种仪获得的11个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深入了解鹰嘴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百粒重变异系数高于其余性状;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与百粒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达到极显著水平。对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14%、22.17%、7.70%,表明3个主成分几乎包含供试鹰嘴豆材料11个种子表型相关性状的全部信息,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及百粒重等6个表型性状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籽粒大小性状;在遗传距离9.11处,将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Ⅳ类群6个表型性状均值均高于其他类群。为鹰嘴豆优异基因发掘、育种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春甘蓝育种材料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春甘蓝目标性状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对10份春甘蓝育种材料9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柱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球宽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中心柱长与其他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为:株高>球长>外叶长>开展度>外叶宽>单球重>球宽>外叶数;主成分中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76%;将10个育种材料分为3个群体,第Ⅰ群体包括S1和S10,第Ⅱ群体包括S2、S3、S4、S8和S9,第Ⅲ群体包括S5、S6和S7,各群体间差异比较明显。可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春甘蓝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的亲本材料,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21,(6)
为客观评价披碱草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22份野外采集的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1.894 6);小花数变异系数(CV)最大(29.94%);株高与茎粗、旗叶长、旗叶宽、倒2叶长、倒2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22份披碱草属野生种质资源分为四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9份种质,具有穗长和花序长最短、花序小穗数最少等特点;第Ⅱ类群包括4份种质,具有最长茎长(包括花序)最长、花序小穗数和小花数最多,千粒重最重的特点,可作为选育种子产量高的品种的优良亲本;第Ⅲ类群包括5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矮小、茎秆较细、叶片细小的特点;第Ⅳ类群包括4份披碱草属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较粗、叶片宽大的特点,可作为选育饲草产量较高抗倒伏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5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积贡献率达83.16%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披碱草饲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穗长和花序长;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长和茎节数;第四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种子宽;第五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小花数。综上所述,22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E 22和E 08种质具有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等优良特点,可以作为亲本用于改良当地披碱草属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7.
早熟禾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利用形态学指标探讨早熟禾(Poa 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早熟禾品种改良和选择亲本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34份早熟禾种质资源的14项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了解其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早熟禾种质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茎秆节数最大,小花数和叶长变异次之,而返青—成熟期生长天数为1.86%,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长、叶宽、草层高、生殖高4个性状是造成早熟禾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34份种质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与第三类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的分析、评价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对70份种质资源果实的15个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各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果实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贡献率分散,性状变异具有多向性。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由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及果梗长决定,第2主成分主要由果皮颜色、表皮光滑度及果形指数决定,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第4主成分反映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情况。因此在软枣猕猴桃育种改良过程中,第1主成分增大时有利于增大果实大小,第3主成分增大时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秋播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对蚕豆多品种、多性状等多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对12个秋播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变异系数较小外,其余均较大;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提取的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所有性状信息的86.318%,第1主成分为产量相关因子,贡献率为56.187%,第2主成分为生育期因子,贡献率为19.156%,第3主成分为荚长与株高因子,贡献率为10.975%。综合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分别是‘织金小青皮’、‘监利小蚕豆’和‘成胡18号’,研究为蚕豆多品种综合评价及品种筛选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影响木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高产木薯品种(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0个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个木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除落叶高度和块根粗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农艺性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品种(系)SC9、SC124和58-7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农艺性状中又以单株产量、地上鲜重、鲜薯个数和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鲜薯个数、块根长和块根粗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关键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8.1%,反映了农艺性状指标的基本信息,其中,鲜薯个数是第1主成分的主导变量,块根长是第2主成分的主导变量。10个木薯品种(系)中,SG-9的综合得分最高,GMT和SC9的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种植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