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村法律援助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助力农村法治建设,从而助推乡村振兴。但是,新时代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夯实农村法治建设基础,有效提升农民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知晓率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而让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更好地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决定了农村发展可持续性和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其中法律援助是有效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法律援助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完善现有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专门面向农村的法律援助机构;培育高素质的法律服务队伍;建立国家财政支持与社会慈善行为相结合的法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仍然处于初步开展的阶段,仍然难以满足农村逐 步增长的需求,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仍然需要得到完善。因此,本文探讨了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 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解决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包括水资源)纠纷的关键。解决农村水资源纠纷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49-150
近年来,农民对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农民因土地承包发生的纠纷明显增多。为积极探索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通县2005年成立了青海省第一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仲裁机制的建立,有效化解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26-229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中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在现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域的资源差异导致了我国城乡之间的法律援助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将"诊所式"法律援助适用于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弥补农村法律援助现实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机制,让农民在土地使用权利上得到有效保证,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农业经济形势良好发展,农民对土地也愈发重视。在农村,关于土地纠纷这类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就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主要问题以及仲裁方式进行简要阐述,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巩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捉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捉村土地纠纷仲裁与农村信访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和农村信访均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必须依法行政,密切协作、各负其贵。共同担负起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民富裕保驾护航的责任,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有助于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也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淑华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94-194,196
农民因履行承包合同,因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及因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发生的纠纷,不但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正常调整,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特着重分析诱发土地纠纷矛盾的主要成因和解决土地纠纷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胡怀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45-7947
从完善涉农立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农民土地、创新农地法律机制、保障农民诉讼法律的权利和加强执法力度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新农村,以法治管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为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农民负担过重、干群矛盾激化等突出问题,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在介绍农村税费改革的现状与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与传统涉农法律存在相抵触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国外涉农法律的主要规定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对重建农村税费改革涉农法律问题做了探讨,以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大,区域性分布广泛,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良好的生 态环境,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三农问题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法律视角 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农村环境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俞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742-12744
基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形态的延续,"三农"问题在我国历来是最关键和最艰难的问题。农业遗传资源权作为一种独立财产权的确立,有助于"农民增收",从而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另一有效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分析农村土地纠纷过程中农民的心理认知状况,并提出调整认知偏差的对策性建议。以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农村土地纠纷中农民的心理状态,探索土地纠纷发生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土地纠纷发生和加剧的原因有: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城市居民相比、与其他农民个体相比、与自己过去相比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官民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土地纠纷矛盾升级,包括信息流通方式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官民信息沟通不畅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农民对土地纠纷事件的归因模式偏差和不良的认知方法。因此,应当在政府宏观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农民个体心理疏导机制,对农民的认知偏差状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高瑞琴 《农学学报》2011,1(8):60-64
旨在分析农村土地纠纷过程中农民的心理认知状况,并提出调整认知偏差的对策性建议。以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农村土地纠纷中农民的心理状态,探索土地纠纷发生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土地纠纷发生和加剧的原因有: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城市居民相比、与其他农民个体相比、与自己过去相比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官民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土地纠纷矛盾升级,包括:信息流通方式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官民信息沟通不畅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农民对土地纠纷事件的归因模式偏差和不良的认知方法。因此,应当在政府宏观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农民个体心理疏导机制,对农民的认知偏差状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建立在农民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即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破农民素质"瓶颈"的制约,成为事关整个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和改革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构建适应广大农村需要的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现阶段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