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生态保护在法制体系中被边缘化、农村生态资源权利主体虚位、农村生态损害缺乏救济机制,是我国农村生态保护陷于困境而面临的制度性难题。只有在立法上明确农民对农村生态资源的权利主体地位,赋予农民对农村生态的保护利用、知情参与、救济等权利,使农民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态权益在立法上争取发言权,才是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长效机制和根本出路。因此,我国立法应尽快规定农民生态权,并保障农民生态权各项权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当中,需要进行土地征收以及土地经营权按入股来进行土地集中管理,提振农村经济。在 使用上述措施当中,出现农民补偿、知情、民生保障、收益和自由交易、司法救济等相关权益损害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 原因主要是相关制度以及保障措施建设不健全的问题,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丰富补偿措施、建设民 生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完善司法行政救济来促进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民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是理论界尤其是实践界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论证私力救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以私力救济(相对方行使抵抗权)和公力救济(相对方提起确认无效之诉)相结合来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具体制度缺失、执法监管困难、权利救济不畅、农民的主体性和参与能力不足等困境。需要采取多种优化路径,包括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政府执法部门执行和监管能力、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和司法救济,进而保障农民参与的主体性与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行政资助属于行政给付的范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业行政资助正呈现范围越来越广、资金数额越来越大的趋势。美、法、英、德、日诸国对行政给付提供了程序不同、方式各异的法律救济。我国对农业行政资助提供了行政复议、申诉和信访等法律救济渠道。应进一步拓宽救济渠道,同时赋予行政一定的裁量权,使农业资助行政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推进民生政策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同君  王筱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2-16664
在村民自治的近30年中,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显现,且对此类冲突的救济途径不畅通,广大农村农民的权益保护遭遇瓶颈。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以及诉讼体系来看,应赋予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自治组织以准行政主体的资格,通过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基本法律、宪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村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相对畅通的司法救济,并辅之以调解救济,以到达保护村民利益最大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村干部传统职能的逐渐削弱,安徽省村干部面,临着角色困境,致使部分村干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村干部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与农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层领导者,破解其角色困境,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地方改革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补偿机制不合理、退出程序由行政力量完全主导、保障措施未及时跟进等现实困境,极大影响了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为此,应根据各地改革探索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构建兼具集体审批与行政备案流程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措施,激发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对农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也对农民权益维护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法律规范缺失、农民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对农民的环境污染侵权救济存在诸多困难。如何实现农民权益的救济成为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难题,而我国可以在环境正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合理配置、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采用加重污染者责任承担方式逐步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侵权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行政指导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法律上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救济的缺陷,这也成为人们指责行政指导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行政指导的涵义出发,对当前中国行政指导实践面临的“合法性危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行政指导司法救济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及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是涉农改革的关键。集体成员身份的保留,是阐释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保障正当依据和法律边界的前提。当前,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权益保障面临权益冲突及身份认定、承包地财产权实现、承包地权益救济三大法治挑战。为此,应健全进城落户农民成员身份的认定与权益冲突的协调规则,兼顾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财产权益与保障功能的充分实现,构建以诉讼救济为兜底的多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层政府是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者,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基于对河北省秦皇岛市B区街道办事处行政人员及管辖区域内10个村庄的农民进行调研,发现基层政府硬性推行政策、基层行政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导致基层政府互动低效性,而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农民互动意识淡薄、农民互动能力不足使得农民缺乏互动意愿。因此,从重视对农民互动能力的培养、强化基层行政人员责任意识、实施基层情治、构建基层政府与农民互动平台和健全基层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优化互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开展文化和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教育基地,是传播科技文化与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其职能是不可替代的,其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取得的成绩是世人瞩目的。但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通过调研,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展走向与对策建议,旨在为学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台湾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台湾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但其农政部门一直致力于培养现代农民,出台了许多政策对农民加以辅导和培训。该文深入分析了台湾现代农民的内涵与现状,梳理了台湾培养现代农民的政策变迁,归纳了现行培养农民的主要政策措施,最后总结了台湾经验对大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农民及农机管理部门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信息,本文依据山西省农业机械管理的现状、特点,使用计算机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及数据库管理语言Access,对我省常用的农业机械的价格、生产厂商及各项性能指标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为我省农民合理购机及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提供帮助,为农业机械化有计划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失地农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和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就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J2EE技术开发了水稻病虫害管理专家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种知识的表达方法,对水稻病虫害诊断的知识进行有效组织,较好地解决了病虫害诊断过程中知识的不确定性;并设计出一种高效的推理机.该系统能提供在线查询以及水稻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J2EE技术开发了水稻病虫害管理专家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种知识的表达方法,对水稻病虫害诊断的知识进行有效组织,较好地解决了病虫害诊断过程中知识的不确定性;并设计出一种高效的推理机.该系统能提供在线查询以及水稻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上有重要作用。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何需求是发展合作社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对福建省永安市部分行政村的500位农户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认知程度、农产品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是否能满足农户需求等因素对农户的需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