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钻蛀性螟虫是广西水稻最主要的防治对象之一.本文对其在广西的发生为害情况、发生变化原因和防治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豫南位于北纬32度左右,东经114—116度,海拔高度79公尺,年降雨量1,000毫米,主要是水稻小麦一年两熟的轮作地区。稻田面积约600万亩,大部分是在淮河以南与大别山以北之间。淮河以北几县种植部分水稻与旱稻。 水稻螟虫在豫南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其中以大螟最少)。水稻区历来螟害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3.
梅州市水稻螟虫种群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37-138
连续3年对梅州各地进行水稻螟虫种群比例发生情况及发生习性进行监测,分析发生原因,总结提出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耕作制度的改革进展较慢,同时又大面积推广药剂防治,螟害率曾压低到1%左右。七十年代初,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耕作制度改革加快,逐渐打破了原有农田生态体系,水稻螟虫生物学特性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也导致了为害情况的变化。凡水稻栽培制度复杂的地区,螟虫大发生的频率增多,危害也趋严重。因此,目前螟虫仍是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湖北省水稻二化螟种群的发生动态,指导开展合理化防治,该研究于2015年在咸宁市崇阳县、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区设置诱虫灯,监测水稻二化螟的灯下虫情.监测结果表明,三地二化螟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孝感市孝南区、随州市曾都二化螟的发生呈现明显的"主峰+次峰"现象,而咸宁市崇阳县二化螟发生基数明显较轻,全年具有3个发生高峰,没有明显的"主峰".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是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必须认真对待,重点加以防治. 1 重发原因及分析 1.1 越冬死亡率低,冬后基数高 1.1.1 冬、春季高温少雨天气有利于螟虫越冬与羽化.冬季气温偏高,春季雨水偏少,有利螟虫越冬和羽化.特别是 3~5月上旬是螟虫化蛹羽化的生理转换时期,代谢旺盛,呼吸消耗量大,此时如降雨量过多或长期浸水,极易导致幼虫及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石安镇以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水稻。摸清掌握二化螟、三化螟发生危害规律,科学精准指导水稻大田生产,抓好综合防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浦城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呈加重危害趋势.该文利用1980 ~2013年水稻螟虫资料,结合田间调查,总结水稻二化螟在浦城县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岳池县近几年水稻螟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螟虫发生趋势加重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宜兴市螟虫发生仍属轻发生年份,但三种螟虫发生各有特点:大螟比前两年较重发生;二化螟前期灯下表现蛾多卵少,后期田间表现危害偏轻;三化螟灯下及田间仍难得一见,实际发生量很少.螟虫发生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性,丘陵山区、沿隔湖乡镇仍相对重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沿江丘陵稻区二化螟发生特点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望江县二化螟种群迅速上升 ,且连年大发生 ,其发生特点是 :冬后有效虫源基数大 ,死亡率低 ,灯下始见期早 ,蛾量大 ,峰次多 ,盛发期长 ,为害症状多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提出“狠治 1代 ,挑治 2代 ,巧治 3代” ,特别是加强有效栽培技术的协调应用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95年以来江苏省金坛市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灯诱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螟虫种群在江苏省金坛市的消长动态,总结了螟虫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近年来二化螟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基数高、发育不整齐;防治药剂不对路;对沙蚕毒素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未能做到适期用药和施药次数偏少。提出了狠治一代压基数,控制发生危害;适期用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选择对路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点滴法监测了湖北省4个地区二化螟对三唑磷和氟虫腈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对这两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监利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而且抗性发展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由12.65上升为27.85倍,对氟虫腈的抗性倍数由8.40上升为12.70倍.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1-2006年扬州市邗江稻区二化螟调查测报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结果显示,6 a间整个稻区二化螟一、二代蛾盛发期多出现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蛾和卵高峰期具多峰现象;2001-2003年越冬残留和一代幼虫量及螟害率变化一致,其余3 a间一代和冬后残留幼虫量变化相反,仅与一代螟害率一致,其中2003年螟害发生最重。研究还表明,除去外源因素影响,二化螟冬后残留和一代幼虫量高低可评估当年螟害率及预测翌年该虫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皖南单季稻区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其回升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后期 ,二化螟发生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 :回升势头猛、发生型改变、发生期异常等。对皖南单季稻区历年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 :7、8月份高温 ,主防农药品种防效下降 ,秋播免 (少 )耕面积扩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物多元化是导致二化螟危害势头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杂交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结合水稻螟虫发生及水稻螟虫的类型等特点总结了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三唑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2 0 %三唑磷EC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0 0~ 2 2 5 0ml/hm2 处理药后 2 0天防效为 89.80 %~97.96% ,是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二化螟发生期的日益复杂化,以田间化蛹进度剥查来测报下一代发生期的传统测报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形势.应用灯下诱蛾量来确定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改进方法,在实践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江鸿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279-279,281
药效试验表明 :防治水稻 3代三化螟 ,在 3代三化螟卵孵盛期内 ,水稻破口 2 %时喷药较水稻破口 5%时喷药 ,防效可提高0 .43~ 2 .53个百分点。防治 3代三化螟以三唑磷、二嗪农等有机磷的单剂或混剂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