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沙区景观格局特征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榆林沙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榆林沙区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了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中林草地面积最大,占65.4%,在整体景观中优势突出(0.688),为主要景观类型;农耕地、居民建设用地占24.91%,表明人类活动在区域景观格局发展过程中参与的力度己十分强烈,成为自然景观格局变化最大的外来影响因素。2)榆林沙区景观破碎度很低(0.157),景观类型较单调,分配不均匀,景观多样性较低(1.501),稳定性差。3)近20a间,林地、草地、园地面积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比例增加了10.24%,而流沙地、盐碱地等难利用地景观比例下降了14.43%,反映了近年来榆林沙地治理力度和显著成效。但是,当地的城镇、工矿、交通、电力等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3.56%,在整个景观中的比例增加了0.57%,对区域人工植被乃至全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陈德超  杜景龙  孙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58-16760,16817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迁,深入理解变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是满足区域人地协调发展的需要。以苏州环太湖地区为例,采用1986、1998、2003年TM数据,通过解译获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进而对太湖生态保护岸线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最大斑块所占面积比例(LPI)、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面积斑块分形指数(FRAC_M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蔓延度指数(CONTAG)7种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迁,为区域规划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区内主要的用地类型,其面积比例普遍超过60%,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并且1998年以后增加的幅度变大;景观总体格局遭到破坏,建设用地增加所导致的最大斑块面积比例不断上升,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密度下降,景观均匀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6年、1995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2015年的Landsat 8 OLI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分形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滇西北地区30 a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均是林地占绝对优势,其比例均在64%以上,城乡工矿用地面积最小,面积比例均不足1%,水域除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均呈上升趋势,城乡工矿用地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存在于林地—草地—耕地三者之间,2005—2015年间,三者间转换面积达到最大;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表现为林地、草地、城乡居住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形状趋于稳定,而耕地和水域趋于活跃状态;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复杂,景观总体破碎化加剧,连通度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古路镇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土地利用规划时点(2009年)、中期(2012年)、末期(2020年)3年的土地利用矢量图为基础,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层次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规划期内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明显,比例由46.12%下降到28.9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比例由8.30%增长到26.58%,增加面积最大;研究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聚集度不断增加,形状变得规则,优势度增加,而耕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剧,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均减小;区域整体景观蔓延度下降,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增加,各景观类型较规划前趋于均衡,一种或几种景观占优势的情况减少。大都市边缘区以建设用地扩张为特征的城镇化过程是影响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有生态价值的景观类型优势度下降,因此,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融入景观设计和生态保护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4个景观格局指数(边缘密度、平均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和香浓多样性指数),分析2000—2018年大运河扬州段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耕地、水域和城镇用地是沿线区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近19年城镇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增加比例为126%,而耕地面积快速减小。(2)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沿线区域的斑块连接度不断减小,景观异质性和复杂性逐步增大,景观破碎化趋势日益凸显。(3)近19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深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这一研究为大运河扬州段沿线区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下,江西省南昌市进入21世纪以来最初15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南昌市2000年、2009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图,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重心变化、景观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并定性分析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加深,耕地构成比例由2000年的16.96%减少到2015年的1.46%,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由2000年的16.18%增加到2015年的52.54%;(2)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公共绿地面积增加;(3)各类用地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其中偏移最大的是耕地;(4)从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密度(PD)、凝聚度(COHESION)、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 MN)建立景观斑块类型水平指标,从景观蔓延度(CONTAG)、聚合度(AI)、加权平均形状(SHAPE AM)、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建立景观水平指标,15年间各类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人口、经济和政策是江西省南昌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最直观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55-259
内蒙古地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对于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以2001,2005,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ArcGIS 10.0和FRAGSTATS 4.0软件,对研究区2001—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景观要素类型以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2001—2010年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幅度最大,林地最小;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频繁;研究区多样性指数从1.304下降到1.204,均匀度指数从0.728下降到0.627,优势度指数从0.598上升到0.614,景观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形态与功能的转型,而这一转变在山区尤为明显。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突出标志,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山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年、2009年和2019年3期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金寨县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金寨县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1)1999―201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率最高,持续增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降低趋势,林地和水域持续稳定增长;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之间的转换;土地利用空间上,1999―200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0―2019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2)金寨县景观格局整体上破碎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均匀度降低,不规则斑块增多,2010―2019年各景观类型间断分布,景观连通性下降;(3)金寨县的经济发展、产业水平、人口情况、生活水平和治理环境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分别利用不同时期TM遥感影像资料(1993年、2000年和2008年),结合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期景观类型分布图,重点对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景观要素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全面掌握生态修复前后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993年以来呈减少趋势,而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则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了1985年以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方向及其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985年以来:(1)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为最主要的转出土地类型,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转入土地类型;(2)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水平来看,区域景观格局愈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态势;(3)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水平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点各异,如耕地景观优势度降低、林地聚集度下降而未利用地破碎性增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