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百姓》2004,(2):39
要别人尊敬你,首先自己的所做所为要让人能觉得你是个文明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人或身在何处. 在西方国家也有各种不文明行为的人,但是至少其比例没有我们中国人那么高和普遍,尤其在政府官员,中产阶级和较富裕的阶层他们比较注重自己在公众场合的礼仪和行为举止的得体,连这些算是处在中国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在出国时都普遍存在不太懂尊重别人的不文明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来,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替代了。儿时在农村长大的我,还懂一些方言,可在城里长大的儿子,到了老家,方言基本上是听不太懂了,睁个大眼,似懂非懂。家乡的方言在流失。久日不见的同学终于相聚了,一同学提议到烟台山下的"福来齐"就餐。嗬,一进大厅,一股浓浓的胶东文化就展现在眼前。大厅有一张大桌子,放有文房四宝,来此就餐的客人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笔墨功夫。酒饭正酣,服务员会递上一张"名片",仔细一看,好新鲜!———《胶东  相似文献   

3.
成都18怪     
一日三餐吃泡菜 成都人有泡菜情结,回锅肉、泡菜和茶水构成了成都人的饮食文化.回锅肉吃多了才有足够的蛋白质,因为喝茶是刮油的.泡菜不仅可以佐餐,也可以提胃,与回锅肉相配,是最好的饮食配伍.荤素搭配,饭不浪费;男女搭配,工作不累,这是成都人信奉的原则.成都人不仅每日三餐要有泡菜,连吃宴席也少不了泡菜.从外地出差回来更是要先啖一碗泡菜,搬家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泡菜坛子是丢不得的.越是老成都人,越值得炫耀的就是家里的老盐水,声称这是我们祖祖那一辈就留下来的盐水了,于是街坊四邻都来要这老盐水回去起泡菜坛子的新盐水,老盐水仿佛是药引子,是泡泡菜离不得的.邻居中谁家的泡菜水泡出的菜最好吃大家都清楚,这家人也最得意,见人就宣传说:"我们家的泡菜硬是巴适得很嘞!安逸腾了!!"  相似文献   

4.
正吃了冇?木牛!各意人、不老盖、烧包……河南方言有很多,作为一个河南人,你知道多少咱嘞河南方言呢?河南话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不管你是中学、大学、研究生……河南话不及格,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河南人?  相似文献   

5.
2013年5月6日,立夏后第一天. 新疆兵团第五师塔斯尔海垦区的风很大,虽已是春夏之交的季节,但种田人依旧穿着棉衣. 棉花正在出苗期,绿色的田野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给狂风吹起来的地膜盖土,他们知道,见苗三分收,把棉花苗侍候好后,等待的就是收获了. 八十九团三连,在被戈壁围绕着的数千亩棉田里,有一个人在田间穿梭,查看着棉花的滴水、出苗情况,他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三连副连长王文华.在三连当了近20年的职工,王文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战胜许多困难,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理想,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承诺.  相似文献   

6.
徐锋 《百姓》2005,(2):49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相似文献   

7.
1.科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懂科学,给菜打药治病时才会对症下药.要掌握科技知识就得多看书,多读报,多和其他的菜农交流种植技术.不要小看和其他菜农的交流,他在生产中犯下的错误,会让你引以为鉴;他有好的品种、好的技术,你也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现在电脑越来越普及了,有时间要多上网,在网上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互联网还有很多用途,是个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8.
苏齐 《农家致富》2006,(18):10-10
江苏省淮安市林读者来电说,目前无论做什么事,想多赚钱,都要有一技之长,这个理自己懂,可是如何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却很困惑,想请我们指点。  相似文献   

9.
对于北方农村的人来说,普通话一般不会成为进城务工的障碍,但是对南方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人来说,如果自己家乡的方言与普通话相差甚远,自己的口音又很重,进城之前练好普通话就极为迫切和必须了,否则的话你在城市里将寸步难行.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不会说普通话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10.
<正>引凤筑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对人才的感叹如今依旧。转行发展磷加工的开磷在当时对化工人才的引进更是求贤若渴。"说采矿可以说一天,说地质可以说半天,说化工也就一支烟。"这是当时有人对开磷干部专业知识结构的形象描述。开磷人挖了几十年矿,懂矿山的人一大堆,可懂化工的却凤毛麟角。在开磷化工发展举步维艰的时候,1993年,贵州磷酸盐  相似文献   

11.
我最早见风险投资商的时候,感到很自卑。因为在引见我的团队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和我一样,背景都很土,连穿着、打扮、谈吐都很土。我的风险投资人说,你怎么找了这样一些人?我在方正干了四年,认识方正和联想的很多中高级干部,其实,他们也很土,他们当初也是从没有经验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但是,很多中小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山东省某部门在搞乡村调查时发现,180位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当中,就有143位从未问津过农村的"春种秋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连自己日常生活也难以照顾好.这些"农民贵族"找了配偶不愿和父母分家,或分了家仍到父母家吃饭,弄得老人养了儿子养孙子,劳累得头昏眼花、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三〇团七连有这样一个人:第一个在推广应用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是他;第一个推广应用稀植棉技术的也是他;第一个采用一膜三管栽培技术的还是他;第一个运用滴水出苗干播湿出技术的仍然是他。这个人就是七连科技示范户、庄稼地里敢吃"螃蟹"的罗松林。今年42岁的罗松林和妻子涂桂荣多年来在七连承包着180亩土地。由于懂经营、善管理,夫妻俩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连队领导看中了罗松林的精  相似文献   

14.
成都18怪     
满嘴脏话随口带 成都人说话爱带把子,张嘴就是"老子",而且国骂、省骂、市骂随口带.成都人同外省人吵架幸亏别人听不懂,否则,就要惹大祸.外地人同成都人吵架肯定不是成都人的对手,成都人不仅嘴巴翻动的频率快,而且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脏话随口带出来,往往外地人气得跺脚,却不知怎样应对.有少数成都的姆姆以吵架为快事,为了一点小事就跟人对骂,骂得越毒她感到越有成就感.姆姆吵架声音之大,想象力之丰富,语言之生动,把子之多,使听者闻所未闻,难怪成都人一听见哪里有人吵架就要围得水泄不通,是被那些语言所吸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7,(4)
<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些天,民谣歌手赵雷的原创歌曲《成都》频频被刷屏。赵雷说,2007年自己第一次到成都。那里温馨的酒吧、市民的热心,点点滴滴无不打动着他,他喜欢成都慢悠悠又极具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的感觉。也曾到成都旅行,不禁和出租车司机感慨:"在成都生活真惬意啊!到处都是酒馆和茶庄。"司机笑说:"成都房价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个农资坛友,他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总结出农资零售开夫妻店的经营经验和多项优势,发在论坛自己的日志中,笔者认为总结的很不错。现征得本人同意,从中择录出部分内容稍作修改润色,奉献给读者,兴许能使广大乡村级零售商有所收获。懂技术,重经验他说,什么技术营销,什么农技服务,什么科技兴农,那统统都是唱高调的,任何技术不到实践当中检验都是没用的。老百姓就是相信眼见为实,最怕被忽悠,只有换位思考心里装着农民,用真心感动农民,才能赢得农民的拥戴和欢迎。他也种田,也懂农业技术,也在不断积累经验,这就是最大的技术优势。他的田地就是实验田,他卖的农药、化肥,自己先用,用好了再卖。崇信尚义,乡情是根赊欠是最为头痛的难题,特别是乡村级经销商赊欠现象更普遍、更难解,那么如何应对呢?他说,要想在乡村经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家有个人姓杨,人们都叫他老杨.老杨在镇上摆地摊卖菜.自菜摊开张以来,他总是比别人卖得多. 我常回老家,也经常去买菜,对老杨菜摊的生意总比别人好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问老杨,他则笑了笑说:"你自己看吧!"我于是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走到了另外一个菜摊观察,只见那个菜老板正向一位大爷夸耀自己的蒜头,说自己的蒜头是全镇最好的,也最便宜.大爷半信半疑,说:"你当然说自己的蒜头好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菜老板嘿嘿一笑,说:"那是当然,别人的蒜头就是没有我的个大,又没有我的辣."大爷呢,岁数大了,菜老板如此一说,反而有些反感了.  相似文献   

18.
正二连,是江苏农垦滨淮农场第一生产区二大队在兵团时期的称呼,全称是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一营二连。二连是我的第一故乡,从蹒跚学步到高中毕业,我的童年和青少年都在这里。二连当年拥有十多幢公房,近二百号人口,是个规模较大的农业连队,现在却是人去房空,无一住户。只有那些历经沧桑、像部队营房一样的老屋、  相似文献   

19.
黎明写意     
《新农村》1999,(9)
二牛正准备上场打麦子时,媳妇兰兰担着水进来了。走到水缸跟前,她边卸担子边喘着气说:“知道吗?李红家的猪昨晚让人毒死了,也不知是哪个缺德鬼干的?”二牛听了这话先似是吃了一惊,接着又幸灾乐祸地说:“活该!”“你咋不说人话呢?李红哪一点亏待你了?”兰兰擦着汗,不满地说。“你懂啥?”二牛一边往门外走一边说:“我一看见他就来气,这就叫恶有恶报!”。来到街上,二牛抬头看着天,只见刚刚还瓦蓝瓦蓝的天空,已经有一片黑云压了过来。想到还要打场,  相似文献   

20.
成都18怪     
牵群打浪出城来 成都是个大村庄,成都人中一多半是农民或农民出生,所以,成都人有乡村情结.一到星期天成都人倾城出动,去哪里?去农家乐!十多块钱一个人,不仅管两顿饭,还管茶,管打麻将,成都人觉得其乐无穷.耍农家乐的人并不一定只是工薪族,许多人是开着高挡轿车来的,一下车就喊点杀一只土鸡,要资格的山里放敞的土鸡,吃饲料的不要.然后大打麻将,打完了吃一桌土鸡农家宴,成都人觉得安逸,觉得巴适,觉得通泰,成都话说"巴适腾了",叫做"只有那么安逸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