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11月份,猕猴桃落叶,即将进入休眠期。管理的几项重要技术如下。1预防溃疡病采果后,落叶前,用屠溃原液或加一半水(后期)摇匀涂抹主干、主蔓、分叉口。1.1喷雾防治落叶期是溃疡病防治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落叶后,应立即给架面淋洗式喷150倍液屠溃或0.1%过氧乙酸或施纳宁或叶枯唑或铜制剂,封堵叶柄痕,防止溃疡病菌通过叶柄痕入侵,或通过叶柄痕吸入药液,抑杀皮层内溃疡病菌。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树腐烂病的病菌孢子随风雨落在树体上,从修剪伤口、叶痕、芽痕、果柄痕等部位入侵并潜伏,伺机侵染扩散。随着苹果衰老园的增加,病菌基数也在逐年增大,苹果树腐烂病呈现快速蔓延之势。预防该病除了要通过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外,还必须做好各类伤口的保护。1伤口类型1)物理性伤口,如芽痕、叶痕、果柄痕等。2)修剪造成的伤口,如剪锯口、环剥伤口,以及摘心、扭梢、揉枝、拉枝等造成的伤口。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树体老龄化及高接换头的普及,溃疡病发病率日趋严重,根据周至县植保站3月份调查,全县平均病园率70%、平均病株率49.2%、平均病指20.3,猕猴桃溃疡病已成为目前猕猴桃生产的主要病害和长发性病害。1发病症状(1)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属丁香假单胞杆菌,是一种腐生性强,又能耐低温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在藤蔓的病枝上越冬,或者于病枝、病叶等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溃疡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今春以来,陕西眉县猕猴桃园溃疡病大量发生,发病率高达30%~50%,对产量影响极大。1发病主要原因1)2003年春季树体遭受冻害和后期多雨、湿度过大,导致其病原菌大量传播和侵染。2)2004年春天气寒冷,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及为害。3)上年结果过多,营养消耗过大,导致树体衰弱,抗病性差。2发生规律猕猴桃溃疡病病菌腐生性强,能耐低温。主要在病枝上越冬,其次是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从2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可通过风雨、昆虫、农具及农事操作传播。病菌多从伤口或衰弱的枝干皮孔…  相似文献   

5.
王鹏 《河北果树》2012,(1):44-44
<正>1樱桃叶斑病樱桃叶斑病(早期落叶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叶柄和果实也能受害。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第2年在樱桃开花期,子囊孢子成熟飞散出来,在潮湿条件下萌发侵染叶片。病菌侵入后有1~2周  相似文献   

6.
从病菌自剪锯口木质部侵染再谈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病害,笔者最近研究发现苹果树腐烂病病菌能从剪锯口的木质部侵入,病菌侵染后在木质部生长扩展或潜伏,条件适宜时扩展到达皮层,导致发病;从枝干表层或伤口侵染的病菌主要在枝干表层或伤口死组织内生长潜伏,条件适宜时突破栓皮层到达皮层致病。对于苹果树腐烂病应从苗期和幼树期开始保护剪锯口、伤口和枝干,防止病菌侵染;当树体受侵染或发病后,应彻底铲除带菌组织;当无法彻底铲除潜伏病菌时,应保持健旺树势,防止潜伏病菌扩展致病。  相似文献   

7.
<正>每年9—11月份采果前后以及落叶前后,日平均温度5~15℃时段,是猕猴桃溃疡病侵染高峰期。症状初始表现期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判断猕猴桃树是否已经感染溃疡病菌,对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该病进一步侵染蔓延,减少来年春季病菌暴发成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快速判断树体是否感染溃疡病的经验,供参考。1 (秋、冬季)易感染溃疡病的部位1.1嫁接口嫁接口是砧木和品种接穗交接结合的部位,即使已经愈合但仍属于永久性"伤  相似文献   

8.
<正>果树肥害一般是指施肥不当使树体发生灼伤及损害。肥害不仅损害树体,也会给当年及以后的产量带来损失。肥害症状发生肥害时,首先表现在树体的根部,须根和小根颜色变成红褐色后死亡,大根皮层变褐、木质部呈黑色。幼叶和花朵干缩萎蔫,影响果树的展叶和开花。甚至有些树的皮层还有一条从受害大根基部沿树干向上连续变褐、干枯下陷的条带,其皮下的木质部变  相似文献   

9.
<正>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经近年来在陕西秦岭高地凤县研究发现,腐烂病菌主要是先在树皮的落皮层扩展,积聚侵染势,进而侵害树皮健组织.夏季,苹果树体的某些部位形成落皮层.当落皮层组织已经死亡而尚未失水干翘时,由于病菌在这类组织中扩展,树体的这些部位即发生病变.夏秋季内苹果树处于活跃生长期,生活力旺盛,抵抗力较强,病菌的扩展受到限制,发病后一般是形成表面溃疡.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特点 苹果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寄生性较弱的兼性寄生真菌。病菌的菌丝不能直接侵入活细胞摄取营养,只能从伤口入侵死亡的皮层组织并分泌毒素,杀死周围的活细胞,菌丝向四周蔓延,使皮层组织腐烂死亡。苹果树的冻伤、日灼、机械伤、剪锯口、病虫伤等都是病菌入侵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正>猕猴桃溃疡病在皮层、木质部蔓延,造成病斑环绕枝蔓、主干时,即可导致病斑上部枝蔓枯干。这是溃疡病对猕猴桃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根本原因。经实践,我们认为纵划道给药方式能使药剂渗入皮层内部,抑制或杀灭病菌,保护健全组织,避免病斑上下输导组织中断,最大程度地保  相似文献   

12.
渭南市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原因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猕猴桃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同时也危害叶片和花蕾。由于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在我市猕猴桃产区有逐步加重之势,已经成为对猕猴桃威胁最严重的病害。1影响溃疡病发生的因素1.1树势凡田间管理良好,树势强健的果园发病明显较轻;管理粗放、树体营养不良、滥用膨大素、树体  相似文献   

13.
1 保护性杀菌剂。1.1 特点与类型 在作物的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目的。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一种药剂能够防治多种病害;保护性杀菌剂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它能形成保护膜,抑菌杀菌防止病菌入侵。但是病菌一旦侵入体内,保护性杀菌剂则不具备渗入传导、追杀病菌、控制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有代森锰锌类、矿物源类和铜制剂类农药。  相似文献   

14.
正1修剪时间修剪时间的确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有机营养的回流贮藏;二是剪口脱水封闭(大伤口愈伤的时间和条件)。因此,在日平均温度0~5℃之间,无论是树体状态(休眠)、养分回流情况还是伤口愈伤条件都是较理想的,而且修剪后有利于溃疡病的防控。2雄树修剪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大凡种植猕猴桃的区域,很少有不感染溃疡病的。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控制也只能停留在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原基数,将溃疡病发生侵染率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围内。从根本上铲除溃疡病菌感染,尚无理想方案和措施。笔者近年的防治实践表明,采用系统化综合防控技术,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认识溃疡病的发生规律1.1锁定病菌侵染时间研究显示,溃疡病适宜侵染和发生温度在5~20℃范围内,尽管有研  相似文献   

16.
果树腐烂病周期变化始于每年夏季。从6月上中旬开始,病部树皮逐渐形成鳞片状的自然落皮层,进入7月上中旬落皮层组织义逐渐变色死亡。夏季是苹果树生长旺盛期,不是腐烂病菌扩展侵染的有利时机.但是这种落皮层为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入侵条件,侵入树皮的病菌不断入侵扩展,致使落皮层发生病变,形成表层的溃疡斑,直到11月上旬气温下降,果树进入休眠期,生活力减弱,病菌的活力才加强,侵入健康的皮下组织,形成多个坏死点,进入深冬后,病菌扩展减慢,次年2~3月外观症状最明显,到5月份发病盛期才结束。因此,夏季是防治腐烂病的好时机,其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正>1白粉病1.1为害症状瓜叶菊白粉病属于一种广泛传播的真菌性病害,是由二孢白粉病引起的。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气流、水珠飞溅传播。瓜叶菊在幼苗期和开花期,如室温高、空气湿度大,叶片上最容易发生白粉病,严重时可侵染叶柄、嫩枝、  相似文献   

18.
<正>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为细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借助风、雨和嫁接、修剪等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秋冬季是猕猴桃成熟采收、修剪的重要时期,由于采果、落叶、修剪等造成树体大量伤口,加上此时温度相对低,湿度相对大,植株极易感染溃疡病,因此秋冬季防治至关重要,应坚持做好以"主动预防为主、综合措施防控"的防治策略,重点把好四项技术关。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树腐烂病是寄生性很弱的兼性寄生菌 ,具有潜伏侵染特性。它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孢子角和子囊壳在病树皮上越冬。病菌孢子多经风雨传播 ,从各种伤口或死伤组织侵入枝干皮层。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低时 ,病菌从侵入部位向外扩展 ,使皮层组织腐烂。此病多发生于老园区的结果树 ,也发生于幼树。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 增强树势是关键  1 )增施有机肥料至少达到“斤果斤肥”的标准。采后施肥总量达到全年施肥量的80 %。 2 )春旱时补浇充足水量。 3)疏花疏果 ,适量负载。 2 0年生左右的大树 ,6 6 7m2 产量应控制在 2 0 0 0kg…  相似文献   

20.
梨黑星病(Pear scab)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鳞片、叶片、叶柄、新梢、花器、果实等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很象一层煤烟。叶片染病后,先在正面发生多角形或近圆形的退色黄斑,在叶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病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新梢染病初生梭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的疮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