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燕 《河北农业》2004,(4):21-21
枣褐斑病又叫枣黑腐病,此病主要引起果实腐烂和提早脱落。一般在八九月份枣果膨大发白即将着色时大量发病。枣果前期受害则先在前部或后部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变色斑,病斑逐渐扩大并有凹陷或皱褶,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至黑褐色,打开果实可见果肉呈浅土黄色小病斑,严重时整个果肉呈褐色至  相似文献   

2.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是枣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大发生时,对枣果的品质和产量均有严重的影响。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  相似文献   

3.
1主要病害种类1.1褐腐病1.1.1症状特点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花、叶、枝梢,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果实接近成熟时受害严重。果实受害后,先发生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果实呈褐色软腐状,并在表面产生白色或褐色丝绒状点粒,至同心圆。病果易脱落,有的失水后变成僵果而久悬于树枝上。  相似文献   

4.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引起烂果的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病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外果皮暗红无光泽.病果个小、皱缩,味苦,不堪食用.  相似文献   

5.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果粒,也危害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幼果受害,表面呈现黑色,圆形病斑,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展,病部只限于表皮。从果粒着色期开始,病斑较快扩展,病果出现圆形稍凹陷病斑.浅褐色.严重时病斑扩大到半个果面.痛斑表面逐渐生出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遇潮湿天气病斑长出粉红色粘状物,发病严重的果粒软腐易脱落。后期天气干燥病果干枯.最后变成僵果。  相似文献   

6.
<正>柿炭疽病、圆斑病和角斑病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柿果及新梢,叶部较少发生,造成枝条折断枯死,果实提早脱落。1危害症状1.1柿树炭疽病。发病初,在果面出现针头大小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病斑,直径达25mm以上时,病斑凹陷,中部密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黏质的孢子团。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硬块。一个病果上一般有12个病斑,多则达十几个,病果提早脱落。新梢染病,初期产生黑色小黑圆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中部凹陷褐色纵裂、并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病1发生症状辣椒疫病在辣椒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尤其以现蕾至挂果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或猝倒;成株期主茎和分枝处发病,产生环绕的褐色病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扩展后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软腐,易脱落;果实受害,病斑多从蒂部开始发生,病斑为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黑褐色软腐,病部常见白色霉状物,病果失水后干缩,变成淡褐色僵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苹果炭疽病的症状1、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烂呈漏斗形,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2、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时,表面形成小粒点,后变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被害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边缘清晰的圆点,逐渐扩大成水烂眼,最后形成一个表面凹陷的暗褐色大斑,病斑中央长出一圈圈的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粒点。剖开病果  相似文献   

9.
一、辣椒疫病 1.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变成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变病斑加长,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浸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表现   梨黑星病是梨的主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能发病为害,它为害新梢、叶片、叶柄、果实等部位,易引起梨树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主脉两侧和支脉间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霉状物,严重时叶背长满黑霉,叶面变成黑褐色.梨果被害后,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水渍状淡黄色小斑.后变成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其上长出黑色霉层,最后病斑凹陷,并出现龟裂,严重时受害果呈畸形,病部坚硬.在雨季,常诱发腐生菌,从而使表面着粉红色或灰白色霉状物.果面形成黑色霉层,严重的可以畸形龟裂,大大降低梨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
李清 《陕西农业》2000,(6):15-16
褐腐病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果面起初为淡褐色水浸状小斑.病部迅速扩大呈软腐状,短期内(10天左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果肉松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病部中心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茵丝团。病果多数脱落,少数残留树上,失水形成僵果。花和果枝有时受害,发生萎蔫与溃疡。  相似文献   

12.
一、症状特征: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狍子盘)。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狍子团)。1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长10~20mm,宽7~12mm,新梢易从病部折断,严重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相似文献   

13.
1症状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猝倒,有的茎基部变成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成株期多在初夏发病,以茎基部和枝受害为主,叶片、花、果实也可染病.病初茎基部和枝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黑或黑褐色条形斑,环绕表皮扩展,侵染点以上枝叶凋萎、枯死.木质化以前侵染,病斑明显缢缩.叶片染病,叶片上出现直径2~3厘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很快变褐色软腐.田间温度大时,病斑处可见白色霉层,后期变为僵果,挂在枝梢上,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症状 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期的果实上,但是病菌能侵染绿果、蔓、叶和卷须等,而且组织上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1.1 果粒.幼果表面呈现黑色、圆形、蝇粪状病斑,但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大,不发展,也不形成分生孢子,病斑只限于表皮.果粒典型的发病是从着色期开始的,果粒着色后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后来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当空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大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为僵果.  相似文献   

15.
1 奇台县辣椒疫病的主要症状 幼苗期染病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侵状软腐,幼茎上部倒伏,有的茎基部呈黑暗色,幼苗枯萎死亡.叶片受害会出现圆型或近圆型病斑,扩散后边缘呈黄绿色,中央暗黑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病斑干后变为淡褐色.植株茎部受害,病斑为水侵状,后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萎蔫,茎基部分叉处常呈黑褐色或黑色.茎部木质化前染病则植株茎病部明显收缩,常从病处折断.果实染病多从蒂部开始,出现暗绿色水侵状斑,并迅速变褐软腐,干燥后成暗黑色干果残留枝条上.  相似文献   

16.
1症状 该病为害叶、花、果柄和果实.叶片发病时,产生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开花后,先侵害花萼与花瓣的交界处,花萼呈褐色,然后侵染花托,最后沿果柄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小斑点,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密生黑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7.
孟瑛 《农村科技》2005,(12):18-19
一、主要病害 1.韭菜疫病 ①症状根、茎、叶、花薹均可被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和花薹染病,多始于中下部。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变黄凋萎,空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根毛减少,影响养分的吸收与积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枣萎蔫病)发病面积大,危害趋重,成为枣园主要果实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质量。一、受害症状枣果感病后,外果皮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水浸状斑,后期呈暗红色,无光泽,果皮收缩。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色,病斑区由外向内  相似文献   

19.
一、大蒜叶枯病1.为害及发生特点大蒜叶枯病是大蒜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它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白色或褐色病斑,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花梗受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20.
1 症状 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果穗受害一般发生在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首先在小果梗或穗轴上发生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果穗;果粒发病,先在基部变淡褐色软腐,迅速使整个果粒变褐腐烂,果面密布灰白色小点.严重发病时全穗腐烂,果梗穗轴干枯缢缩,受震动时病果甚至病穗极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有棱角的僵果,悬挂枝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