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种杀虫剂,开始使用时,效果往往很好,但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害虫抗药性上升的案例不断出现。其实,自然界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对农药敏感程度不同的个体。杀虫剂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杀虫剂对昆虫种群起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次杀虫剂,就会留下相对抗药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这也就使  相似文献   

2.
一、害虫的扩散与抗性进化 害虫的扩散对于抗药性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因为感性个体的迁入能够使种群的抗性基因得到稀释,从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降低,延缓了抗性的发展;反之,抗性个体的迁入,则使抗性程度提高,促进抗性的发展。如果有两个小区用同一种杀虫剂防治,则在这两个小区间种群的扩散交换就不能降低害虫的抗药性,而在这两个小区施用  相似文献   

3.
武之新  武婷 《农家顾问》2008,(10):30-33
总体来说,杀菌剂、杀虫剂药效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抵御外界恶劣环境,是生物的一种本能,害虫和病原体在不断受到农药袭击后,也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在同一种农药的连续袭击下,这种抗性反应更为强烈。另外.一种农药喷施到同一种病原体或害虫上,敏感的个体容易死亡.而不敏感的个体就有针对性地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下一代。这些不敏感的个体所产生的下一代,也是不敏感的。  相似文献   

4.
<正> 害虫抗药性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并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害虫抗药性治理已成为害虫防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害虫抗药性与耐药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耐药性是昆虫天然存在的对杀虫剂的耐受能力,而抗药性则是指一个昆虫种群的个体对杀虫剂的耐受能力发展到超过天然存在的最高耐受能力;目前约定成俗的标准是发展形成的耐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胁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受到各种外界压力胁迫 (stress)时生态系统就会产生健康失调的风险。广义的胁迫可以概括为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产生反应或功能失调的作用因子。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杀虫剂,就是外加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胁迫因素。杀虫剂在有效防治害虫的同时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如用于控制土壤害虫的杀虫剂——呋喃丹、甲拌磷等对土壤蚯蚓和一些节肢动物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另一些杀虫剂的施用能引起田园边鸟类、鱼类等的大量死亡;而更多的杀虫剂则是对害虫—天敌种群结构的破坏,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一、破…  相似文献   

6.
棉红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3个不同用药水平的棉区棉红铃虫初孵幼虫为试虫、采用滤纸药膜法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抗药性初步研究,建立了4种药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对3个地方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发现:江陵种群对四胺磷、久效磷已出现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对丙溴磷和对硫磷暂处敏感性变动 阶段;鄂州种群对4种有机磷杀虫剂处基本敏感水平;只有武昌种群最为敏感。以相对敏感基线的LC99值检测3个地方种群的实际死亡率,结果与理论率的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过程中,露地、温室、畜禽舍、菇房内的飞翔害虫一直困扰着种植户和养殖户。这些害虫飞翔能力强,传播病菌的速度快,令种养殖户烦恼不堪。如果不能有效进行灭杀,不仅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而且直接关系到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传统方式主要使用杀虫剂来防治害虫,这些杀虫剂都是化学农药,有些甚至是剧毒农药,使用后农产品农药残留高,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而且随着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差,只能不断加大杀虫剂的使用量来增加杀虫效果,但其负面作用就越来越大,形成了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有害生物种群中,总有一部分个体对药剂十分敏感,有一部分则不很敏感,甚至会有少数个体极不敏感,将农药以一定的浓度喷施于有害生物以后,对此浓度很敏感的个体就存活下来,最后形成了不敏感的种群,成为抗药性种群。其繁殖的后代所形成的种群往往是抗药性很强的种群,其中由农药使用技术方面引起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贵州长顺烟区烟蚜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对贵州烟区烟蚜的有效控制提供借鉴,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贵州长顺9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品系比较,长顺县主要烟区烟蚜种群对灭多威、溴氰菊酯、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马拉松的抗性指数均小于3;对乐果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为5~9;马路乡烟蚜种群对乐果的抗性指数为6.721,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为4.491。  相似文献   

10.
诊断剂量法在黄曲条跳甲抗性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诊断剂量法测定的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氯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个体与抗性个体诊断剂量分别为40和600mg.L-1、50和800 mg.L-1、63和1000 mg.L-1.根据诊断剂量,利用滤纸药膜法测定4个菜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抗性个体频率,并与点滴法、浸叶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诊断剂量法确定的平坡诊断剂量监测田间种群的药剂敏感性,基本上能够反映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因此,诊断剂量法也是一种可供选用的害虫抗性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棉花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对特定范围的杀虫剂表现非常低的药剂敏感性,而且这种敏感性具有遗传性。只要有杀虫剂的使用,就有药剂的选择作用,选择压越大,抗性形成越快,反之则慢。所以说抗性的形成,实质上是昆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过程。Jeppson(1960,1962)确认叶螨对内吸磷和三氯杀螨砜只要经过3~5次处理即能产生抗性,对三氯杀螨醇经7~12次,杀虫醚经14次即可产生抗性,但杀螨特经19次处理,叶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种群生命表调查 ,研究了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个体和种群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杀虫剂之间在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上有差异。印楝素和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个体虽没有强毒杀活性 ,但能通过拒食、忌避产卵和生长发育抑制 ,以及发挥天敌的作用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硫酸烟碱对柑桔潜叶蛾幼虫的毒杀活性与对照药剂杀螟丹相近 ,但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不如印楝素和印楝油。  相似文献   

13.
陕西棉花苗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  相似文献   

14.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也称为害虫综合管理,是针对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而引发的"3R"问题(即害虫的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的再猖獗(resurgencn)、药剂的残留(residue)提出的.基本定义为:害虫综合治理是一套害虫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种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以尽可能地互相配合的方式,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危害的水平.可理解为治理害虫应当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相互配合,而不是单一地使用化学杀虫剂.一般认为,害虫综合管理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它们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玉溪十字花科蔬菜桃蚜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和分布特征,针对桃蚜已产生抗性的问题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玉溪4 个田间种群和1 个自然保护区敏感种群对6 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得出田间种群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通海种群最高,处于敏感至极高抗水平(0.64~409.52 倍);元江种群处于敏感至极高抗水平(0.19~317.55 倍);澄江种群处于敏感至高抗水平(0.59~77.71 倍);红塔区种群抗性水平最低,处于敏感至敏感下降水平(0.38~4.79 倍)。6 种药剂的抗性为:抗蚜威(4.79~409.52 倍)>溴氰菊酯(4.27~80.22 倍)>毒死蜱(1.97~13.95 倍)>吡虫啉(0.93~5.74 倍)>吡蚜酮(1.25~3.49 倍)>阿维菌素(0.19~0.64 倍)。玉溪菜区4 个种群,除红塔区种群外,均对抗蚜威、溴氰菊酯、毒死蜱3 个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过程中应停止使用抗蚜威、溴氰菊酯,适当使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虫啉和阿维菌素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昆虫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是由于大量反复使用杀虫剂,逐渐把抗药力弱的个体淘汰,使具有抗药力强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因而群体对杀虫剂的抗性明显增高。通过这种选择作用,使个体中的不定向变异逐渐成为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变异。因此,选择作用和抗性稳定性是研究抗药性机制、预测抗性发展和进行抗性治理的工作基础。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虫的为害,并且可能在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区均有分布,对小菜蛾的防治一开始就依赖于使用有机杀虫剂。由于小菜蛾生活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毒杀虫剂相对其他化学及生物杀虫剂,具有如下优点:①兼容性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没被昆虫取食并感染昆虫时,只具有一般的蛋白质大分子的特征。因此,病毒杀虫剂能与绝大多数的化学及生物农药混用。②高效持效。昆虫病毒能在害虫种群中水平传播,害虫相互多次感染,形成  相似文献   

20.
1990~1995年间在陕西渭南、三原、大荔棉区,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花苗蚜对九种常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陕西各棉区苗蚜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基本处于敏感水平;对久效磷的抗性相对较高,其RR值为2.5~4.5.对菊酯类杀虫剂则表现出极高的抗药性,1995年测定发现,对溴氰菊酯的RR值高达134571;而对氯氰菊酯则相对敏感些,三原苗蚜仅为14.36;而渭南苗蚜种群则高达164.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