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就蔬菜而言,为了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在施肥技术土要求: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为基础;插入豆科作物以提高土壤含氮量,减少化学氮肥用量;严格掌握氮肥追肥时间,控制蔬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在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的过程中,对化肥施用应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绿色蔬菜在施肥技术上要求: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为基础;插入豆科作物以提高土壤含氮量,减少化学氮肥用量;严格掌握氮肥追肥时间,控制菜体硝酸盐会含量。在生产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的过程中,对化肥施用应有正确的认识。1绿色食品和施用化肥并不矛盾不要把绿色食品与施用化肥对立起来,化学氮肥是蔬菜可直接吸收的无机态氮源,而有机肥料经过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绿色食品是安全、优质、无污染、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根据中国绿色食品研究中心的规定,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绿色食品两种。 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激素等。在国际上称为有机食品,有机蔬菜。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物,是指可以使用磷、钾肥,但禁止使用硝酸盐化肥。化学合成的农药规定一些毒性不大,残效期短的可以使用,这是目前国内的标准。 食用硝酸盐过量的蔬菜,在人体肠胃中经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同胃肠中的含氮化合物(如仲胺、叔胺、酰胺及氨基酸)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明显的致癌作用。至于食用被农药污染的蔬菜,引起的直接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在蔬菜生产中造成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①化肥施用不合理或施用过量,尤其是氮素化肥的过量,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大量积累;②使用农药不当,使农药残留于蔬菜中;③工业"三废"中的有害物质;④有害微生物造成的蔬菜污染。为了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杜绝农药污染,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在蔬菜生产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禁止施用硝酸盐化肥 化学合成氮肥可分为铵态氮肥(如氯化铵,硫酸铵)、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和酰胺态氮肥(尿素)。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只要施用合理,一般很少能在蔬菜中积累过量的硝酸盐。硝态氮肥和含有硝态氮的复合肥施用蔬菜后,容易在蔬菜中积累硝酸盐。所以要禁止施用硝酸盐化肥。  相似文献   

4.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肥料种类 蔬菜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特别是硝酸盐含量,与所施用的肥料种类密切相关,其含量顺序是:①化肥;②沤肥;③高温堆肥;④生物菌肥.化肥中的硝态氮肥可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大幅度提高,应限制化肥、特别是硝态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5.
<正> 绿色食品是指在优良生态条件下生产的无污染优质的营养食品。它的生产不仅对灌溉用水、周边环境以及农药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还对施用化肥的种类、用量等有严格的限制。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并不是不施化肥,而是要讲究科学施肥。为了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在施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施肥原则 生产无污染绿色食品的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其它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  相似文献   

6.
绿色食品蔬菜分A级和AA级。A级是在生产过程中准许科学施用一定量的农药化肥。而AA级不能施用农药化肥。目前AA级大面积生产还很困难。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优质无公害食品已成为当今的潮流。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对肥料的模糊、误解和不正确的认识,有些消费者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就不能施化肥。其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并不是不能施化肥,而是如何科学施肥、平衡施肥。蔬菜生产最好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会导致蔬菜硝酸盐污染,且使蔬菜耐贮藏,品质好。有机肥应经高温堆沤腐熟杀死病菌、虫卵后施用。沼气废渣液肥效高,经常施用,病虫少,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量。施用沼气渣的蔬菜,是最佳的无公害蔬菜。蔬菜地施用化学肥料,则应掌握科学合理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肥料类型和种类蔬菜产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特别是硝酸盐含量与所施用的肥料种类密切相关.化肥中的硝态氮可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限制使用化肥,特别是硝态氮肥.生产无公害蔬菜可供选择施用的肥料有:  相似文献   

9.
一、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概念.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生产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绿色食品一般分为AA级和A级两种,AA级绿色食品称为有机食品,它要求除产地环境条件符合规定外,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A级绿色食品称为无公害食品,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物质,限量使用规定的农药.无公害蔬菜属于A级绿色食品,习惯上称为"放心菜".  相似文献   

10.
一、合理施用化肥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严格控制化肥的投入,特别是氮肥的数量.化肥的施用要重底早追,并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时间:即蔬菜不宜在收获前8天、果树类作物不得在收获前20天、粮食作物不得在收获前15天追施氮肥及其他叶面肥,以防止农产品中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1.
李志 《河北农业》2004,(10):14-15
根据我国绿色食品AA制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准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激素)”,但这种标准的生产一般不易做到。目前我国推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达到A级水平,既允许限量使用某些化肥、低毒农药和激素等,蔬菜体内的有毒残留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这就要求在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要做到农药的严格控制,科学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86-187
从基地选择、建园定植以及果园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金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其中,农药与化肥的施用和基地环境的要求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1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 1.1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尽量减少和限制化肥的施用量,确实需要时,可以有限度、有选择地施用部分化肥.在使用化肥时要掌握不使用硝态氮肥,每亩用量不得超过25千克,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少施叶面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及健康问题,绿色食品备受瞩目,由于多数消费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理解甚至不接受绿色食品生产中施用化肥。以下将对此予以分析,澄清错误认识,说明化肥的施用不会对绿色食品的营养及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绿色食品蔬菜发展展望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食品蔬菜,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蔬菜,它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和产品不受污染.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规定,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两种.A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其余条件与AA级绿色食品相同.凡是符合上述两种条件生产的蔬菜,可以称为绿色食品蔬菜.我国目前推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达到绿色食品中A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合理的施肥技术 1、控制氮肥用量 合理的氮肥用量,除了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外,对蔬菜的品质也有一定改善,因此合理施用氮肥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氮肥种类上应适当控制氮素化肥用量,适宜的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为  相似文献   

17.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用量越来越大,过量施用化肥,使土壤退化,水质污染,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当今世界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呼声非常强烈,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各地制定法规来制约化肥在农产品中的科学用量,要求用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来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能施化肥吗?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严格控制化肥的投入,特别是氮肥数量.在用量较高的地方和田块,应实行降氮、稳磷、补钾;在化肥用量中等的地方和田块,可采取稳氮、补磷、增钾的施肥模式.力争将现有N、P2O45、K2O的施用比例调整到1:0.4~0.5:0.3~0.4.化肥施用要重底早追,控制氮肥的追施时间.一般来讲,蔬菜不得在收获前8天,果树类作物不得在收获前20天,粮食作物不得在收获前15天追施氮肥及其他叶面肥,防止农产品中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超标.要根据土壤和作物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化肥产品进行合理施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应不施含氯化肥.  相似文献   

19.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 1、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 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其它肥料为辅;以施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尽量减少和限制化肥的施用量,不使用硝态氮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少用叶面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公害蔬菜生产呼声日益高涨,一些地方政府已把它列入议事日程.其实,化肥对蔬菜生产所产生的内源性污染主要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归根到底是氮肥施用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无公害蔬菜的施肥应重点抓以下3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