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旱灾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北方干旱地区按水利设施条件可划分为无水利设施区域和有水利设施区域。前者应以旱作农业为重点,推广地膜覆盖、作物绿肥带状轮作培肥保墒、蓄水保墒耕作、秸秆覆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窑窖蓄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有水利设施区域则以节水农业为重点推广输水系统节水、田间节水、节水型井灌、非充分灌溉和局部灌溉等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2.
旱作农业+节水农业——21世纪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灾害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从总体上讲,水资源绝对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按照水利设施条件划分,北方干旱地区可划分为无水利设施区域和有水利设施区域。无水利设施区域应以旱作农业为重点,推广地膜覆盖、作物绿肥带状轮作培肥保墒、蓄水保墒耕作、秸秆覆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窑窖蓄水灌溉等旱作农业技术。有水利设施区域应以节水农业为重点,推广输水系统节水、田间节水、节水型井灌、非充分灌溉和局部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要把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作为跨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各级党政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尽快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用政策调动各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探索不同区域农业增产增收新路子;四是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办好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3.
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等的影响,该文以传统施肥技术为对照,设置6.67 hm~2大尺度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定量分析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产值、生产成本、效益、氮磷用量和灌溉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具有增产、增收、节约成本、节肥、节水的良好应用效果。与传统施肥相比,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季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0.6%,增加效益43.77%,降低生产成本26.17%,减少氮磷化肥24.20%,节约灌溉用水57.45%。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夏玉米季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13.73%,增加效益13.73%,降低生产成本17.09%,减少氮、磷养分用量20.34%,节省灌溉用水36.94%。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季增产12.26%,增收效益37.39%,降低生产成本21.85%,减少氮磷化肥22.26%,节省灌溉用水46.51%,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生理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通过定点定位试验,比较了喷灌与常规畦灌条件下农田生态环境、冬小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喷灌可以明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作物蒸腾驱动势,使气孔阻力增大,最终导致蒸腾速率降低;在土壤水分相近条件下,喷灌条件下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畦灌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明显低于畦灌的蒸腾速率;喷灌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畦灌,表明在华北平原喷灌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发展节水农业的一个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5.
苏联污水灌溉(污水土地处理场)总面积超过15万公顷,灌溉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地面灌溉法——沟灌、畦灌、蓄水灌溉,喷灌法及地下灌溉法等都采用。然而,等的研究证明,以地下灌溉法的效果最好。卫生蠕虫学检查表明,在地下灌溉浸润器内的沉淀物中查出有蠕虫  相似文献   

6.
灌溉方式对露地菠菜的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比较了在山东莱阳的生产条件下畦灌和喷灌方式对菠菜(Spinacia.oleracea.L.)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条件下施N180kg.hm2处理的菠菜产量最高。播后29d,相同氮素处理下喷灌的菠菜生长明显好于畦灌;喷灌条件下的施N120与180kg.hm2处理的菠菜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在畦灌条件下二者差异显著。高氮条件下喷灌比畦灌可明显减少表观氮素损失,可考虑减少氮素投入。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菜施氮量(即施肥量和播前根层土壤无机氮之和)喷灌和畦灌应分别为N164和224kg.hm2,以保证秋季露地菠菜的生长而不造成肥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调控农业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于此,从膜上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微喷灌技术等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节水增效并不断改进苹果灌溉方式,在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山地果园,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通过3/4、1/2、1/4根系体积交替灌溉、1/2根系体积固定灌溉、常规畦灌和全根系干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灌溉区根系活力在各时期均高于常规畦灌,3/4交替灌溉的平均根系活力最高,与1/2交替灌溉和常规畦灌无显著差异;树干液流通量随灌溉体积的减少逐渐降低,1/2根系体积为保证液流的最小灌溉体积;1/2交替灌溉的产量比常规畦灌降低了7.10%,与3/4交替灌溉无显著差异,但糖酸比却最高。综上表明1/2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作为片麻岩山地果园的有效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辽西地区不同节水补灌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2013年进行了膜下微润灌、膜下滴灌、膜下微喷灌、裸地微润灌、裸地滴灌、裸地微喷灌、传统漫灌和无灌溉处理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条件下,所有灌溉处理中覆膜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均最高,其次是膜下微喷灌。膜下滴灌和膜下微喷灌较传统漫灌分别节水31.3%和30.8%。传统漫灌耗水量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无灌溉处理产量最低。膜下滴灌比较适宜于辽西旱作区玉米节水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及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株籽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土壤水分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期内,玉米生物量膜下滴灌高于喷灌,喷灌高于低压管灌,膜下滴灌高于喷灌46.74%,高于低压管灌98.81%,喷灌高于低压管灌35.49%;膜下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2.85%,大于低压管灌7.83%,喷灌大于低压管灌4.84%。总体来说,3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最好,喷灌次之,低压管灌最差。  相似文献   

11.
卷盘式喷灌机实现精准水肥一体化作业对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卷盘式喷灌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桁架式喷头车选配的低压喷头径向水量分布特性测试,构建了低压多喷头组合喷灌水量分布模拟模型,提出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灌溉施肥参数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喷灌均匀系数、设计喷灌强度、单机控制灌溉面积、单位面积年投资、年运行费5个指标的卷盘式喷灌机综合评价体系。研发了一款基于Web平台的卷盘式喷灌机灌溉施肥参数设计软件,以北京地区种植冬小麦为例,对JP75-300卷盘式喷灌机桁架式喷头车配置三款低压喷头进行方案优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筛的12种机组运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高综合得分0.78为最优运行方案,即喷头类型PG134、工作压力0.15 MPa运行方案下机组喷灌均匀系数为88.96%,喷灌强度为57.31 mm/h,单机控制灌溉面积为5.05hm2,单位面积年投资1 981.04元/hm2,年运行费为1 019.99元/hm2。研究成果可为卷盘式喷灌机灌溉施肥的参数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异形喷嘴变量喷头结构设计及其水量分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灌溉质量,降低喷灌系统工程投资,在摇臂式喷头基础上安装动静片和改装异形喷嘴装置,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异形喷嘴变量喷洒喷头,介绍了其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对安装异形喷嘴的变量喷头和圆形喷嘴变量喷头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及分析,并绘制了单喷头三维水量分布图和径向水量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异形喷嘴变量喷头运行可靠、基本能够实现三角形喷洒域,减小了现有的变域喷洒喷头喷洒均匀性容易受工作压力波动的影响,与圆形喷嘴的摇臂变量喷头相比其喷洒性能良好,减小了雨滴打击强度,改善了喷灌均匀性。经计算其平均喷灌强度为6.74 mm/h。用异形喷头装置可以改善变量喷头喷洒均匀度。  相似文献   

13.
The irrigation return-flow coefficient (IRFC) is based on rule of thumb estimations in most aquifers in Iran. The errors may be significant, and thus misleading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e used lysimeters to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IRFC. Five wheat and barley farms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which were irrigated using a border system, plus one with a sprinkler system, were selecte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lysimeters. The practices at each farm were applied to the lysimeters.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IRF) were measured every other day over two growing seasons. The IRF time series displayed sharp peaks at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growing season and decreasing towards the end. IRFCs were classified into early and late stages. The average IRFC during the early stage was 29.9%, decreasing to 6.5% in the late stage. High IRFC values ar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border irrigation to provide a small uniform amount of water, and over-irrigation due to low water deman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Variations in annual IRFCs of 0.4 to 38.7% are functions of total applied water, border length, management and soil texture. The early stage IRFC for the sprinkler system was small. Therefore, high early stage IRFCs can be reduced by changing from border irrigation to a sprinkler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喷灌强度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一维条件下喷灌强度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湿润峰运移、水分再分布特征及盐分淋洗的影响,选用滨海盐碱地黏质重度盐碱土和砂质重度盐碱土2种土壤,设置5个喷灌强度(分别是1.72、3.13、5.27、8.75、10.11mm/h),进行室内喷灌条件下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强度与土壤黏粒含量显著影响湿润锋运移。湿润锋推进速度随着喷灌强度增加而增大,而湿润深度随之减小,且土壤黏粒含量越高,越不利于湿润锋运移;随着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的推进,黏质重度盐碱土在3.13mm/h喷灌强度下同一深度体积含水率较其他处理大,砂质重度盐碱土在1.72mm/h喷灌强度条件下土柱具有较高的保水性;采用喷灌淋洗,可使上层土壤脱盐,盐分均累积至下层土壤,并使其急剧增加且达到最大值。对于黏质重度盐碱土,3.13mm/h喷灌强度下,盐分淋洗效果较好,而对于砂质重度盐碱土,8.75mm/h喷灌强度淋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该研究可为喷灌技术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果树涌泉灌溉方式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涌泉灌又称小管出流.涌泉灌溉技术是针对滴灌系统使用过程中灌水器容易堵塞,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而设计的一种微灌技术.它具有节水、节能、灌水均匀、水肥同步、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等优点.经过试用,涌泉灌溉果树一般较传统的地面灌节水50%~70%,增产6%~10%,灌水均匀度在90%以上.该文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及田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喷灌和畦灌对冬小麦农田表层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two-year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 of sprinkler irrigation on the topsoil structure in a winter wheat field. A border-irrigated field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ore shape distribution, soil cracks and soil compaction were measured. The sprinkler irrigation brough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capillary porosity, air-filled porosity and pore shape of topsoil lay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order irrigation. The total porosity and air-filled porosity of the topsoil in the sprinkler irrig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order irrigation. The changes in the air-filled and elongated pore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total porosity. The porosities of round and irregular pores in topsoil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Sprinkler irrigation produced smaller soil cracks than border irrigation did, so sprinkler irrigation may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macropore flow in comparison with border irrigation. The topsoil was looser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than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opsoil structure, it is preferable for crops to grow under sprinkler irrigation than under border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行走动力和光伏功率匹配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晰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动力匹配设计理论和方法,促进太阳能喷灌机组推广应用,解决能源短缺地区的灌溉动力问题.文章以课题组研发的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为平台,通过对机组工作方式和行走驱动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一种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动力需求与光伏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对机组行走驱动需求功率计算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以夏季典型晴天下机组累积最大工作时长和设计日标准工作时间为标准,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上对机组日工作能力和光伏系统供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灌机组行走驱动功率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7.3%,进一步验证了行走驱动功率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夏季典型晴天下,机组累积最大工作时间随机组喷灌功率和运行速度减小而变长,以试验当天为例,当机组以最大设计流量、最大运行速度处于最大负荷工况下时,最大工作时间接近20 h,表明机组工作能力较强;以机组设计日8h工作时间为准,在2016年7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光伏供电监测,从横向上对系统供电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为期一个月的检测过程中系统总缺电时数8.75 h,占系统总供电时长的3.5%,表明光伏供电系统可靠性较高.该研究为实现太阳能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太阳能喷灌机组驱动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促进太阳能驱动喷灌机组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解决能源短缺地区灌溉动力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涌泉根灌是一种可以直接将水肥输送到作物根区进行局部灌溉的地下微灌技术,由于克服了其他微灌技术灌水器易堵塞、毛管易老化、对果林树灌水效率低等缺点,是一种节水、省工且水肥利用效率高的灌溉技术,在中国果树节水灌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研究从涌泉根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的特色出发,介绍了涌泉灌溉技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灌溉方式、布置形式、水力性能以及投入成本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涌泉根灌与传统微灌相比表现出的优势,探讨了该技术在田间水分利用、土壤水氮运移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和研究进展,在总结对比前期研究取得进展基础上,提出了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田间试验单一、研究周期不连续、施肥条件下相关研究不足以及灌水器性能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涌泉根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涌泉根灌灌水技术在灌水器性能改进、典型果树灌溉制度优化、土壤水氮运移与利用以及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于进一步完善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节能、节水,提高灌溉和土地利用效率,在对太阳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导航技术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基于 GPS 导航的太阳能驱动平移式喷灌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导航控制系统。整个机组以太阳能光伏组件和蓄电池为电源,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采用四轮差速转向。以喷灌机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作为控制输入变量,直流电机脉冲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转速调节电压增量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基于线性比例控制的导航控制器,实现了对喷灌机两侧车轮转速的调节控制。导航控制系统以32位先进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ARM)微控制器 STM32F103芯片为核心,集成导航控制器、转速操纵控制器、GPS、电子罗盘和转速传感器,采用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结构进行通讯,实现喷灌机的自主导航控制。路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喷灌机自动导航控制系统能基本满足喷灌作业要求,并能较好地实现路线跟踪,在以0.4、0.8 m/min 速度行驶30 m 过程中直线跟踪最大横向偏差不超过20 cm,系统可靠性较高。研究可为实现农业机械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提供参考,对类似自走式喷灌机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喷头安装高度对圆形喷灌机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物高度适时调整喷头安装高度,是保证圆形喷灌机灌水均匀度和喷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喷头安装高度调节装置,以安装D3000低压折射式非旋转喷头的圆形喷灌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喷灌机出流量(8.8、16.7、24.2 m3/h)情况下喷灌机水力性能的稳定性,测试了喷灌机3种出流量在喷头安装高度(0.5、1.0、1.5、2.0、2.6 m)改变时的灌水均匀系数和灌水深度。结果表明,在喷头标准安装高度(1.5 m)下,圆形喷灌机水力性能稳定,喷灌机3种出流量的灌水深度沿径向均呈锯齿形波动,灌水均匀系数为82.5%~84.0%。喷头安装高度小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出现了较大波动,0.5 m时波动最剧烈,灌水均匀系数最大降低23.9%。喷头安装高度大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更为均匀,灌水均匀系数与标准高度的均匀系数无显著差异。与标准高度时的灌水深度测量值相比,喷头安装高度调节后的测量水深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为保证喷灌均匀性和灌水深度,建议作物高度大于1.5 m时,可根据作物高度适时升高喷头安装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