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文庆  刘会超  姚连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25-2727,2729
从鳞芽培养、胚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叶柄、叶片、上胚轴和枝条培养、花药与花粉培养和生根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NAA或2.0mg/L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几种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对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化数为3.4个/株;WPM培养基次之为3.2个/株,培养基中附加2.~3.mg/L 6-BA/与0.mg/LIAA或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24℃和30℃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0℃稍次,30℃下试管苗长势慢、老化很快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4.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影响生根的主要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褐化、玻璃化3大难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就传统组织培养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新型组培技术,以期为今后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蕉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蕉吸芽经诱导培养基MS 6—BA5.0mg/L NAA0.2mg/L诱导出不定芽后,接种于添加5种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的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2—4代的增殖培养中,MS 6—BA4.0mg/L NAA0.1mg/L培养基对大蕉不走芽分化作用较好,平均分化倍数为2.3倍,且不定芽分化正常;不定芽在MS NAA0.5mg/L IBA0.2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经1周后长出根;组培小苗在假植移栽中成活率在95%以上,且未出现变异苗。  相似文献   

6.
牡丹组织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平红’牡丹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灭菌方式、抗褐化物质、激素配比、培养基、生根培养条件对牡丹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升汞液消毒8 min,再用7%次氯酸钠溶液消毒8 min灭菌效果最佳,鳞芽、土芽和种子的污染率分别为0、4.5%和22.0%;在改良MS培养基中联合添加PVPP 0.5 g/L和AC 0.5 g/L可有效减少牡丹外植体的褐化;改良MS+BA 1.0 mg/L+NAA 0.2 mg/L+GA 0.3 mg/L+CH 0.5 g/L+PVPP0.5 g/L+AC 0.5 g/L适宜牡丹鳞芽的诱导;MS+BA 1.5 mg/L+NAA 0.2 mg/L+PVPP 1.0g/L适宜于牡丹芽的增殖;1/2MS+IBA 5 mg/L+AC 0.5 g/L适用于牡丹试管苗生根。  相似文献   

7.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辣木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优选辣木无菌苗的真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诱导、增殖、生根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新鲜种子去壳后用0.1%升汞处理6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成功率达85%.辣木无菌苗真叶不定芽诱导及增殖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1.0 mg/L+KT0.1 mg/L+2,4-D 2.0 mg/L+NAA 0.05 mg/L、MS+0.5 mg/L 6-BA+0.03 mg/L NAA,丛生芽明显.辣木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 IBA,生根率可达100%,炼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8%以上.[结论]辣木外植体的离体培养表明,不同的激素组合及其浓度对辣木外植体诱导效果差别大,各种激素经过优化配合,可以获得更高的诱导率,本研究为辣木的无菌快繁奠定应用基础,并为辣木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试管苗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农业科技》2005,(1):42-43
  相似文献   

10.
手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手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技术条件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近成熟的4月胚龄的种胚的萌发和成苗最具优势.PT培养基为手参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在其中加入10%的马铃薯提取物可提高萌发率和成苗率,加1%的活性炭可对试管苗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在MS培养基中加入0.4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试管苗茎尖的增殖效果最佳.生根培养时在MS培养基中加0.5 mg/L NAA和0.6 mg/L IBA的效果最好,加1%的活性炭有利于生根壮苗.  相似文献   

11.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12.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因花大色艳,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大,开展牡丹组培工作是满足人民需求的一个重要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的针对牡丹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包括牡丹无菌苗的培养、启动、增殖、生根和管苗的驯化等方面。同时牡丹组培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褐化现象、玻璃化、茎尖及叶片坏死、生根难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牡丹组培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丽江3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与代表中原的3个牡丹品种的叶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中原牡丹品种与丽江牡丹品种在解剖特征上最大的差异表现为栅栏组织形态、海栅比及气孔密度的差异。中原牡丹品种具有旱生植物的解剖特点,栅栏组织发达,排列紧密,气孔较小,而丽江牡丹品种则表现为栅栏组织的退化,细胞间隙大,海栅比大。丽江3个牡丹品种中,香玉板Paeonia suffruticosa‘Xiangyuban’和丽江粉Paeonia suffruticosa‘Lijiangfen’在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上的差异不大;而丽江紫Paeonia suffruticosa‘Lijiangzi’气孔密度最大;丽江粉具有稍发达的栅栏组织,细胞多呈长柱状,海绵组织稀疏松,细胞小,海栅比最小,且海栅比和气孔指数与中原牡丹3个品种相差不大;叶比较解剖特征反映出两品种群间的耐湿能力存在差异,气孔密度和海栅比与品种的耐湿能力呈正相关。图1参15  相似文献   

14.
牡丹幼嫩花瓣愈伤组织诱导及芽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凤丹"的花瓣为外植体,在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础上,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实现植株再生,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1+6-BA 1.5mg.L-1+NAA 0.3mg.L-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ZT 0.5mg.L-1+6-BA 2.0mg.L-1,分化率达到59.0%。  相似文献   

15.
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属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存在严重的褐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年的研究,对芍药属植物在组培褐化问题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牡丹试管苗生根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航  王永伟  何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99-3499,3513
从生根培养基、蔗糖浓度、环境因子、生根移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试管苗的生根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研究可以从生理生化及细胞学方面入手探索牡丹试管苗的生根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对牡丹进行促成栽培或组织培养,选取牡丹早、中、晚花3种类型,共41个品种,取其带顶芽的枝条在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研究发现:经过45 d(10℃以下)的自然低温,牡丹晚花品种的电导率要高于早、中花品种,但是晚花品种鳞芽的生长情况,不如早、中花品种。  相似文献   

18.
牡丹花药诱导愈伤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品种‘凤丹’的带花丝的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利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诱导愈伤组织,确定了最佳的花药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利用单核中期的花药,在确定合适激素配比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蔗糖质量浓度、4℃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等方面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诱导愈伤组织合适的激素组合为MS+2,4-D2.0 mg.L-1+6-BA1.5 mg.L-1+NAA1.0 mg.L-1;花药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4℃条件下处理8 d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可达50.8%,优化了牡丹花药愈伤组织培养组合。  相似文献   

19.
牡丹繁殖技术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了 15a ,但从接种到小植株驯化等工艺还存在问题 ,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 .体细胞胚胎发生将是继器官发生之后以细胞克隆植株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20.
芍药组培中抗外植体褐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种黑龙江省野生生境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供试材料,对外植体取材部位、培养条件、抑褐剂几方面进行了褐化抑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接种于改良MS+2.4-D 0.5 mg·L-1+6-BA 0.5 mg·L-1+蔗糖30g·L-1+琼脂8 g·L-1培养基,叶柄和茎段接种于MS+6-BA 3.5 mg·L-1+蔗糖30 g·L-1+琼脂8 g·L-1培养基;并且在两培养基中添加1 g·L-1的PVP,就能够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化.使褐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