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低聚糖及其在断奶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聚糖又称寡聚糖、寡糖,是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由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分子通式一般表示为(C6H10O5)n,n=2~1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2000u。按生物学功能可分为普通低聚糖和功能性低聚糖两大类[1]。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等主要的糖苷键为α-1,4型,它们能被机体消化吸收,产生能量,称为普通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含有α-1,6、β-1,2型糖苷键,如异麦芽低聚糖(α-GOS)、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等,不能被单胃动物直接利用,但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动物营养学界称之为“Probiotic”…  相似文献   

2.
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类,其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大豆低聚糖的特性、生理功能、应用,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低聚糖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寡糖(低聚糖)一般是指由 2~ 10个单糖以糖甘键联结而成的聚合体。由一种单糖结合而成的低聚糖称为单低聚糖( homooligosaccharid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结合而成的低聚糖称为杂低聚糖( heterooligosaccharides)。功能性低聚糖是由 2~ 10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单糖以糖甘键聚合而成的(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功能性低聚糖因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已引起广泛关注。 1低聚糖的作用与机理 低聚糖一般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其利用价值过去一般也体现在理化性质上。然而随着新兴糖工业工程的发展,寡糖链作为某些蛋白质的特殊受体,在…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低聚糖对动物机体的免疫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低聚糖或称寡糖,有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性低聚糖两大类。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单胃动物直接利用,但可以促进动物后肠内有益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动物健康。目前在动物上应用的低聚糖主要有甘露寡糖(MOS)和果寡糖(FOS)等。MOS是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visiae)细胞壁分离得到的。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包括30%的甘露糖、30 %的葡萄糖和12 5 %的蛋白质。细胞壁有很强的抗原激活特性,MOS也具有较强的抗原激活特性。Newman等(1993)实验证实:给…  相似文献   

5.
4种重要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4种功能性低聚糖的化学组成、分布及生理功效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功能性低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5,(6):70-73
主要概括了功能性低聚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人体的主要益生功能,以期为功能性低聚糖的深入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开发现状并对大豆低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酵母发酵结合酶法纯化石莼功能性低聚糖.以蛋白脱除率、低聚糖保留率和低聚糖含量为指标,探讨影响石莼功能性低聚糖脱蛋白、去除游离糖的主要因素,并采用U_(10)~*(10~8)拟水平均匀试验设计优化其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酵母发酵结合酶法纯化石莼功能性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酵母接种量7%、发酵时间4.0 h、酸性蛋白酶使用量250 U·g~(-1)、酶解液pH 4.0、酶解温度45℃,同时结合150 r·min~(-1)的摇床转速、30℃的发酵温度、2.5 h的酶解时间,所得纯化后的石莼功能性低聚糖样液中的低聚糖含量从其粗品的(5.00±0.04)%下降为(3.37±0.02)%,蛋白脱除率为(68.5±0.37)%.在此纯化条件下,石莼功能性低聚糖的纯度为81%.  相似文献   

9.
王爱华  陶宁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49-3250
甘露低聚糖是由甘露糖与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功能性低聚糖。功能试验及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甘露低聚糖调节肠道菌群和润肠通便功效显著。目前,甘露低聚糖已应用于食品工业及其他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大豆低聚糖作为功能性低聚糖的营养生理功能、生物学作用机理及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棉籽低聚糖是一种功能性聚合糖,试验在水貂的饲养过程中通过观察粪便的表观变化,测定腹泻率和日增重的方法来评判棉籽低聚糖对水貂的饲养效果及最佳饲喂量。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棉籽低聚糖可改善水貂粪便外观,降低腹泻率,提高日增重,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棉籽低聚糖在水貂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4g·d^-1·只^-1.  相似文献   

12.
低聚糖素对香蕉叶斑病防病增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聚糖素防治香蕉叶斑病,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或微量元素混用,不能提高防治效果,但能起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和微量元素混用,则防效与百菌清、百可宁相近,且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与百菌清、百可宁相比,低聚糖素防治效果略低,但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在蔗糖深加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超  米运宏  陈星河  罗斯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13-214,216
概述运用生物技术以蔗糖原料或主要原料制备功能性新糖类或食品甜味剂的方法,并重点介绍异麦芽酮糖和蔗果低聚糖2种产品的生物技术法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常见功能性低聚糖对发酵乳生产适用植物乳杆菌XC-10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相同浓度葡萄糖对照比较,1.2%~1.6%低聚果糖对发酵过程中XC-10的活菌数影响最大,发酵16 h后活菌数达到3.4×10~9 CFU/g,为对照组的1.9倍;14 d的贮藏期内,低聚糖对XC-10的生长具有保护作用,活菌数比对照组多10%以上;在人工胃液中添加1.2%~1.6%低聚果糖或低聚半乳糖,XC-10生存率是对照组的1.2倍以上,表明低聚糖在极酸摄食环境下对XC-10菌株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6个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幼苗体内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用PEG6000水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HPLC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含有可溶性低聚糖、蔗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等,可溶性低聚糖是其中主成分。水分胁迫下各糖组分含量均增加,其可溶性低聚糖含量呈规律变化,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可溶性低聚糖含量增加与胁迫时间呈正相关。可溶性低聚糖可能是小麦幼苗阶段主要的糖类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6.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的甘蔗渣中,碱溶性低聚糖含量最多,可达2.96%;水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为1.21%;酸溶性低聚糖的含量相对偏少,最高可达0.42%。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白糖,可是寡糖却很少听说。寡糖也叫低聚糖,可以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两种。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蔗糖就是普通寡糖中的一种,它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普通寡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介绍一下功能性寡糖。功能性寡糖中含有  相似文献   

18.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低聚糖,它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功能性低聚糖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详细阐述了功能性低聚糖在食品、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蝇蛆几丁低聚糖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蝇蛆几丁低聚糖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病原菌和一些果蔬腐烂菌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影响其抗菌活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蝇蛆几丁低聚糖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测试的32种农作物病原真菌和果蔬腐烂真菌中的花生白绢菌等31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蝇蛆几丁低聚糖的抗菌活性与脱乙酰度和分子量大小有关,随着脱乙酰度的增加,几丁低聚糖的抗菌活性逐渐增强,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几丁低聚糖的抗菌活性逐渐下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蝇蛆几丁低聚糖处理玉米、小麦和棉花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蝇蛆几丁低聚糖喷雾处理对玉米苗期小斑病具有一定的防病  相似文献   

20.
培养条件对木霉菌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中最有效的木低聚糖可从木质纤维的有控酶降解反应获得 .为此 ,可以采用培养木霉菌 ,使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专一性的合成木聚糖酶 ,这种最佳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的探索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两方面 .期望用这种木聚糖酶降解木质纤维原料时 ,能尽可能多的得到木低聚糖 ,而较少出现木单糖 .该文就木霉合成木聚糖酶过程中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通气条件、pH值等 ,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木聚糖酶活性在培养 84h时达到最大值 ;当将温度控制在 30℃ ,摇床转速为 180r min时 ,木聚糖酶活性最高 ,达到 2 0IU mL ;酶合成的最适pH值为 5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