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双季稻复种轮作与连作对土壤有机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双季稻复种轮作与三种复种连作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复种轮作比油稻稻连作、麦稻稻连作和肥稻稻连作更能促进土壤有机质与矿质部分的复合。同时其紧结态腐殖质氧化稳定性强,能促进土壤形成稳定的团聚体,从E#-4/E#-6比值和胡敏酸红外光谱结果来看,复种轮作较三种连作下的土壤腐殖质的芳香性及缩合度提高,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而肥稻稻连作能降低土壤、重组和粘粒的C/N比值,增加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氧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与供给。  相似文献   

2.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福清市中部地区,长期以来种植双季稻为其主要耕作制度,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种田效益较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2000~2002年,我校在福清市镜洋镇琯口村和上店村的实习基地,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适宜种植作物的种类,围绕稻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对稻田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即把每年传统的“稻-稻-薯”复种连作方式改为“薯-稻-菜-薯-玉米-稻-菜-蚕豆”两年八熟复种轮作方式。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六年定位试验,从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制度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和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看出:成都平原稻田麦稻晚秋,油、稻晚秋轮作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持续高产高效,是本区较优良的持续高产高效种植制度;在目前一年二熟制为主的情况下,应大力开发利用晚秋资源,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增种一季晚秋作物有利于后茬小麦增产,对减轻小麦连作障碍有显著作用,油菜、小麦连作都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作物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 据试验,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如1年水稻2年甘蔗,较3年连作甘蔗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可利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根据研究的结累。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1年水稻2年甘蔗轮作.较3年甘蔗连作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尽可能剽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利扩大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稻区“稻稻肥”耕作制度的生产单一性,和克服由此产生的稻田理化性状变差、地力下降等弊病,探索建立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生态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1982年,我们在长沙县谷塘公社高岸大队进行了春大豆——杂交晚稻、春玉米——杂交晚稻和早稻——杂交晚稻的试验,对三种复种方式的生物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理化性状、以及依此改善牲猪饲  相似文献   

8.
为检测长期进行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以长期稻-稻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在连续30年轮作和连作的大田(湖南安仁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类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试验于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4月3个时期对定点试验土壤进行取样。通过枯草芽孢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3个时期采样土壤的检测结果:轮作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比连作土壤分别增加37.50%,27.06%和20.20%;轮作和连作2015年7月采样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大于2016年4月采样土壤测定值,大于2015年10月采样土壤测定值。研究结果表明稻-稻-油菜轮作提高了土壤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使土壤中对作物生长有益的特定功能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省稻田双季稻绿肥长期连作,致使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坏。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其经济效益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豆(玉米)稻复种制对士壤结构和理化性状的影响,国内外作了很多研究,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报道得很少。本试验研究了豆(玉米)稻复种制与双季稻绿肥田土壤和晚稻根表微生物的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试图为调整和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油稻两季田常年种植面积在 4 6 6 90 0hm2左右 ,在水稻收获后至油菜栽植前尚有 50~ 6 0天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四川省秋季的光热资源和油稻两季田的闲期土地 ,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 ,达到持续多熟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 ,南充市农科所针对我省实行油 -稻 -豆三熟连作积温不足 ,而不能正常衔接秋大豆和油菜的生态特点 ,进行了适宜稻田连作的特早熟高产良种的筛选、秋大豆育苗免耕移栽、带状预留种植方式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试验和示范 ,获得了秋大豆平均每hm2 产 1552 .5kg ,亩增纯效益 2 0 0元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显…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统计、文献检索、内容归类的方法阐述宁夏引黄灌区近年来种植制度由撂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休闲耕作制→连作耕作制→轮作耕作制→集约现代耕作制等阶段的演进过程,以及目前麦后复种和稻旱轮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耕作制度改革及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复种方式对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品种淦鑫203为材料,于2009—2011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复种方式,即肥(紫云英)-稻-稻(ZDD)、油(油菜)-稻-稻(YDD)和闲(冬闲)-稻-稻(XDD)3个处理,副区为施用化学氮肥和不施氮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田不同复种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施氮区产量均以ZDD最高,2010年比XDD高237.2 kg/hm2,2011年比YDD高331.5 kg/hm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氮区2年均呈ZDD>YDD>XDD,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素积累总量ZD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区增幅为13.5%~21.7%,无肥区增幅为57.9%~94.6%。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积累总量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达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论文阐述了我乡稻-稻连作种植模式改为稻-薯轮作的栽培技术。通过合理轮作,科学管理,更好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复种指数,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闽北烟—稻轮作的增产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南平市是全国31个重点产烟区之一,也是福建省3个主产烟区之一,同时又是福建的产粮区。2009年全市种植烟叶31.48万亩,其中90%以上都是烟稻轮作。烟稻轮作是一种稻田高效的复种方式,春季种烟,秋季种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条稳定途径,已被烟(稻)农普遍接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苏南稻田新种植制度的轮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苏南地区麦稻长期连作带来的诸多问题,选用“油-稻”、“(麦+肥)-稻”、“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麦+菜)/玉米-稻”等几种种植制度与麦稻轮作,研究了轮作对产量,土壤养分及麦田杂草的影响,明确了轮作效应,并提出了与麦稻累作的原则及适合轮作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32-235
为解决皖南烟区烟稻复种连作方式产生的问题,采取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方法,选择并验证了烟稻1∶1隔年轮作种植是较好的轮作方式,针对影响烟稻轮作经营规模的生产服务、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等因素分析提出相应配套解决措施,探索应用基于RS、GIS技术的轮作可视化管理和全面检查、次年兑现补贴的激励机制,总结形成"烟稻轮作,规模经营,长期合作,全程管服"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研究为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烟叶规模化生产和实施烟稻轮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稻田不同复种轮作模式下旱茬作物秸秆还田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可为多元化复种轮作模式下机插稻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和‘晶两优534’为试材,研究麦-稻(T1)、油-稻(T2)、菜-稻(T3)复种轮作下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对不同机插杂交籼稻品种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3种复种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品种对有效穗数、产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崩解值、消减值等产量及米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相对T1、T3模式,T2模式下稻谷产量分别增加16.26%~18.87%、10.83%~13.60%,垩白粒率分别降低17.77%~26.03%、9.33%~35.26%,垩白度分别降低26.07%~30.73%、11.55%~56.88%,崩解值分别提高3.13%~7.52%、10.35%~11.23%,消减值分别降低9.64%~9.84%、23.48%~24.74%。3种复种轮作模式下,机插晶两优534稻...  相似文献   

20.
<正> 淮北中部平原地区耕地面积95%以上种植旱作物,是我省主要旱作区.该区由于地处南北、水旱过渡地带,作物种类繁多,种植方式丰富多样.历来群众习惯采用换茬式轮作和一定面积的连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因多凭借经验随机决断,常存在不尽合理之处. 复种轮作是种植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淮北中部平原地区,各作物在复种轮作中地位和作用如何,应以哪些优势作物为主体进行组合轮换,在作物组合和轮换中应遵循哪些原则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