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谈草木樨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木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绿肥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和耐盐碱等特性。发展草木樨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广辟肥源,解决肥料和饲料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好方法。发展草木樨对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木樨种植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木樨为1~2年生草本植物,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做青饲、调制干草、青贮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草木樨有6个品种,在黑龙江省以白花草木樨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草木樨(Melilotus spp.)的二年生性状对冬小麦套种草木樨栽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掘适合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一年生草木樨种质资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对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dentatus)、二年生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和二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细齿草木樨从出苗期到初花期的生长天数为107 d;干草产量为20430.59 kg/hm2,极显著高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比黄花草木樨增产41.16%,比白花草木樨增产24.22%;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1.94%、54.23% 和44.40%;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高.采自新疆南疆拜城县的黄花草木樨的干草产量为14473.11 kg/hm2,极显著低于细齿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P<0.01),加权关联度在供试材料中最低.综上,与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相比,细齿草木樨在新疆南疆的综合表现突出,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草木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饲料与绿肥豆科作物,在我国草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干旱胁迫是影响草木樨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筛选和鉴定调控草木樨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对解析草木樨抗旱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TCP(teosinte branches1/cycloide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y)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该基因家族在草木樨中的分布以及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物学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TCP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以及干旱胁迫下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花草木樨含有18个MaTCP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表明,18个MaTCP基因可以分为TCP-P和TCP-C两大亚家族,其中TCP-P仅包含PCF分支,而TCP-C包含CYC/TB1与CIN两个分支。这些基因都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同亚家族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与基因结构,但在bHLH结构域中TCP-P亚家族相较于TCP-C亚...  相似文献   

5.
草木樨为1~2年生草本植物,是家畜重要的优质牧草之一,可做青饲、调制干草、青贮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草木樨有6个品种,在黑龙江省以白花草木樨为主。  相似文献   

6.
陈立强  白小明  蔺胜权 《草地学报》2020,28(6):1643-1649
为了发掘野生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选育一年生草木樨(Melilotus)新品种,本试验以采自新疆阿拉尔市区稀有的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 Desr.)为材料,以‘牧科草木樨1号’(M.officinalis ‘Muke sweet clover No.1’)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细齿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39~41 d,干草产量为12 078.64 kg·hm-2(2016年)和10 473.83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200.96%(2016年)和106.78%(2017年),等权关联度最高。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6 d,干草产量为5 610.43 kg·hm-2(2016年)和5 335.68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39.79%(2016年)和5.34%(2017年),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8.33%,42.00%和35.23%,等权关联度排列第二。阿拉尔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种质资源的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是一年生草木樨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草木樨系豆科草木樨属草本植物。已知较重要的有20余种。我国有6—9种,常见的如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印度草木樨、香木樨、齿状草木樨或无味草木樨等,其中以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的栽培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一、草木樨的三种利用模式当前,草木樨的利用模式主要有三种:1.当年直接全部翻压作肥料;2.刈割草木樨茎叶作家畜饲草,畜肥上地,当年翻压草木樨根茬作肥料;  相似文献   

9.
<正> 草木樨(Melilotus sp.)是目前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省区种植最广泛的一种绿肥牧草。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白香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印度草木樨等,其中栽培利用最多的是二年生白花草木樨。草木樨的根茬能肥田,鲜草沤肥饲养牲畜,种籽做精饲料,花能养蜂,还能绿化荒山荒坡,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良好的绿肥牧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水浸提液对田间常见杂草的化感抑制作用以及利用黄花草木樨化感作用进行生物除草的可行性,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对藜(Chenopodium album)、臭草(Melica scabrosa)、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等7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同时测定黄花草木樨干草粉对田间杂草生物量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能显著抑制籽粒苋、山苦荬、藜、稗草及车前草的种子萌发(P<0.05);能显著抑制藜、籽粒苋、稗草、山苦荬、车前草的幼苗生长(P<0.05);黄花草木樨干草粉能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生物量,且对田间杂草的抑制效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在施用量达90 g·m-2时,对田间杂草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黄花草木樨的抑草能力具有选择性,对不同种杂草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存在差异;黄花草木樨干草粉的施用量在90 g·m-2及以上时,能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数量及重量.  相似文献   

11.
草木樨 ,耐旱 ,耐寒 ,耐盐碱 ,适应性强 ,分布广 ,其花期长 ,花朵多 ,泌蜜丰富 ,含糖量高 ,蜜质优良 ,花粉充足 ,既能取蜜又能繁殖 ,是辽西夏季重要的辅助蜜源植物之一。又因草木樨根系发达 ,并有根瘤 ,具有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是绿化造林的优选植物。其茎叶是优良的牲畜饲料 ,茎秆纤维还可造纸或制造人造棉 ,作燃料等。其种子和晒干后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因此草木樨有“宝贝草”之称。1.草木樨的形态特征草木樨系二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茎直立 ,高 1~ 2m ,全株有香气 ,叶为 3小叶组成复叶 ,小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 ,长 2~ 3cm…  相似文献   

12.
邓艳芳  肖冰雪 《草学》2024,(1):52-56
草木樨(Melilotus spp.)是一年或两年生的优良豆科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全草入药,是具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粗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饲用牧草,也可作为绿肥、蜜源、香料使用,是重要的轮作牧草,在高寒地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对草木樨的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成分、遗传多样性、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高寒地区的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草木樨的开发利用及其在高寒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草木樨是一种营养价值不亚于三叶草及禾本科类混合牧草的饲用作物。草木樨中存在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培育香豆素含量低的草木樨品种、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期、合理的青贮等,可以明显地降低草木樨中香豆素的含量。当用草木樨(干草、半干草、青贮等)作饲料而调制工艺不当时,就会为一些能将香豆素转变为双香豆素的真菌的发育创造条件。双香豆素是发生急性和慢性草木樨中毒的原因。发生慢性(潜伏性)草木樨中毒时,动  相似文献   

14.
杨超  李宛姝  黄丹  戎郁萍 《草地学报》2016,24(2):251-257
以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贮藏温度和含水量对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含水量对草木樨种子发芽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 < 0.01),温度和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草木樨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同样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 < 0.01)。随着草木樨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增加,发芽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含水量为10%,贮藏温度为4℃的草木樨种子发芽率最高,含水量为12%,贮藏温度为20℃时发芽率降为0;随着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增加,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含水量为12%,贮藏温度为20℃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丙二醛含量随着含水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贮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草木樨种子的发芽率与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 < 0.01)。综合各项活力指标,草木樨种子的最适宜贮藏温度为4℃,最适宜含水量为10%。  相似文献   

15.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具有化感除草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黄花草木樨化感抑草的研究,阐明黄花草木樨中所含化感物质的化感抑制机理,本实验采用生物检测法以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处理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种子,并对其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能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种子的发芽率、根长、根干重、茎长和茎叶干重等生长指标(P<0.05);能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的叶绿素含量(P<0.05),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和苏丹草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苏丹草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黑麦草可溶性糖含量(P<0.05);苏丹草和黑麦草在4和6 d处理组的CAT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8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苏丹草处理组和黑麦草处理组的POD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6.
白花草木樨与燕麦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了单贮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单贮燕麦(Avena sativa)、70%白花草木樨和30%燕麦混贮、50%白花草木樨和50%燕麦混贮与30%白花草木樨和70%燕麦混贮5个处理组,贮后分别测定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由此找出白花草木樨和燕麦混合青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白花草木樨的pH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43年推广种植草木樨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主要品种有黄花(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s Lamark)、白花(白香)草木樨(M.alba)和印度草木樨(M.indica)。二十年代,加拿大人首次报告,给家畜饲  相似文献   

18.
陈立强  边艳霞  马春晖 《草业科学》2016,33(12):2526-2532
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校园内试验站(地处新疆阿拉尔市,40°54′21′′N,81°30′20″E)为试验点,以4份栽培和4份野生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种质资源为对照,对阿克苏白花草木樨(M.albus)品系的草产量性状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阿克苏白花草木樨出苗后64d进入现蕾期,75d进入初花期,生育天数较短;阿克苏白花草木樨的干草产量为5 874.23kg·hm~(-2),较对照增产18.76%~67.20%;株高为125.27cm,鲜干比为4.23,均优于对照,草产量性状较好;叶片保水率为65.00%,越夏率为99.00%,对阿克苏地区高温和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能排名第一,具有转化为野生栽培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草木樨(Melilotus)是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然而草木樨分子标记匮乏,限制了草木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M.albus)转录组数据为基础,设计了18 182对草木樨EST-SSR引物,并对所开发的EST-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PCR扩增从55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得到206对白花草木樨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67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2.888个基因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分布范围为0.239~0.855,平均值为0.468。206对多态性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169和0.239。本研究开发的EST-SSR丰富了草木樨属的分子标记,为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香豆素(Coumarin)在草木樨属植物中含量较高,约为0.43~0.58%。目前,在我国草地农业生态体系中,草木樨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草木樨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和绿肥作物,它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茎杆还可作燃料,在改善干旱、瘠薄、沙漠地区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