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加工番茄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5个带有Tm2^nv基因的加工番茄新品系为母本,加州汁和美东作父本配制10个杂交组合,以这些试地加工番茄35个主要性关诉杂种优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早熟性和总产量的杂种优势十分明显而普遍,因此利用杂各旭加工番茄早熟、丰产育种的简捷而有效的途径,而杂种在可溶性固形物、VC、茄红素等品质性状方面多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出现强优势的机率较小,因而以改善上述品质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时,不宜  相似文献   

4.
林光涛  张先广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570-570,596
对目前研究应用的几种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测定方法 ,即线粒体互补法 ,匀浆互补光电比色法 ,同功酶法 ,酵母测定法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再杂交当代杂种优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5个ES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与 4个高油杂交种、5个普通杂交种再杂交籽粒的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研究表明 :(1)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 ,当代籽粒含油量比母本平均提高 1.6 % ,高油和低油杂交种的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值均为 0 .30 ;(2 )不育杂交种比同型可育杂交种的产量和千粒重平均提高 10 .1%和 5 .8% ,表现出显著的细胞质效应 ;(3)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与母本持平 ,千粒重下降 7.3% ;与父本相比 ,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均有较大优势 ;(4)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度、灌浆持续天数和IAA含量均表现为偏向母本的中亲优势 ,这可能是单交种再杂交籽粒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表现为中亲优势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常用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对48个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从不同类群选出的14个代表亲本相互杂交组合F1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的4个杂种优势群及6个亚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并构成28种可能的杂种优势模式.目前我国杂交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如明恢63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两系恢复系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仍然表现突出,而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有可能成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两系恢复系和其他类型亲本杂交均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定向改良后可能会提高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种优势生产鹅肥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狮头鹅一代杂种和湖南溆浦灰鹅、白鹅作父本与吉林省本地鹅杂交筛选肥肝鹅的最优杂交组合。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狮头鹅一代杂种)F_1×(狮头鹅一代杂种)F_2,溆浦灰鹅×本地鹅的2个杂交组合,肥肝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地×本地)(P<0.01);F_1×F_1组合显著高于溆浦白鹅×本地;(P<0.05);F_1×本地与本地×本地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BNS杂交小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为其品质改良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试验以2个常规小麦品种和2个BNS杂交小麦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NS杂交小麦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弱化度和粉质质量等性状高于两个普通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优势多数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不明显,但大多数性状存在显著的超标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以中国大面积推广的71个优良玉米杂交种的84份自交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分子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将其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根据杂交种的年种植面积,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我国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主次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的杂种优势群是Lancaster、Reid、唐四平头、自330和E28。到21世纪初,主要的杂种优势群则为Reid、温热I、自330、唐四平头和Lancaster,其中温热I是一个含热带玉米种质的新类群。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现了含温热I群的新模式,Reid×温热I、自330×温热I、唐四平头×温热I等,由此大大拓宽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其二是模式的主次位置有明显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前五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唐四平头、自330×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Lancaster×E28和Reid×自330。到2001年,前五位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温热I、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自330×温热I和Lancaster×唐四平头。2001年,Reid×温热I和自330×温热I已分别成为全国第一和第四大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采用NCII设计 ,以Mo17、B73、黄早四、丹 340、K12、K2 2为测验种 ,12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通过两年、两点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分析了 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 ,18个自交系可分为 5群 ,即兰卡斯特 (Mo17和P138)、瑞得 (B73、8112、铁 792 2和掖 10 7)、四平头 (黄早四、K12和 5 15 )、旅大红骨 (丹 340、E2 8、自 330、S37和 8 93)和PA群 (K2 2、CA15 6、掖 4 78和沈 5 0 0 3)。在 72个杂交组合中 ,K12× 8 93、B73×S37、B73× 8 93、K2 2×S37、Mo17× 8 93、Mo17×S37、丹 340×铁 792 2、丹 340×P138、丹 340×S37为 9个强优势组合。K12、S37、8 93和丹34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 ,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因此 ,这 4个自交系及其衍生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会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7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0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 6个类群 ,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遗传与环境互作的难点出发,通过高度不育系、显性核不育、光(温)敏不育性与环境中光周期、温度、光强、湿度的关系总结出雄性不育的利用途径与方法,为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状,分析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商业化育种的要求,杂种优势模式将逐渐简化,最终将归结为A×B模式,即Reid×非Reid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相似文献   

17.
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理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02-104
根据主要依据地理远缘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杂交种的现状,作者于2007年提出开展"谷子杂种优势群构建、建立杂优利用模式"的构想,并开展了系列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以分子聚类为基础,群体结构分析为主线,数理聚类为辅助,系谱聚类进行验证、校正的类群划分方法,以及双列交试验确定优势类群,建立杂优利用模式的技术路线。并于2009~2010年与美国Kansas State University、USDA-ARS Plant Science and EntomologyResearch Unit Manhattan合作,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工作,成功地将我国主要谷子育种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目前杂种优势群的构建工作已经完成,杂种优势群的确定和杂优利用模式研究正在进行,预计2011年12月完成。简要介绍了谷子杂种优势群的构建方法及研究进展,以期为谷子杂优利用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RFLP标记划分45份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采用54个玉米 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EcoR、Hind 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自交系和代表美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4份美国自交系的RFLP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5份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RFLP多态性。根据RFLP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热带种质类群、Mo17类群、FRB73类群、地方类群Ⅰ、地方类群Ⅱ和330或Oh43类群。供试自交系系谱关系的资料和所组配杂交组合的信息支持了该研究的分类结果,说明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该研究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地方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证明来自美国玉米带的Mo17类群、FRB73类群和Oh43类群对于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还将在我国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一自330和丹340归为一类,而这一类群和美国玉米自交系 Oh43可能是同类的。  相似文献   

19.
2个玉米优势群体穗粒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Reid和非Reid 2个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密度条件下6个穗粒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穗粒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高密度使除非Reid群体穗粗外的其余性状变劣,使非Reid群体的百粒重外的其余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大,高密度更有利于对性状实施表型选择,穗粒重和穗长更适宜作为穗粒性状耐密性的选择指标;Reid群体的耐密性优于非Reid群体;穗粒重同时由多个穗粒性状所决定,在利用Reid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协调各穗粒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自交系及其组合性状的配合力,确定其应用和改良方向。[方法]采用NCⅡ设计,以3个强优势组合的亲本自交系为测验种,与12个新选系配制72个杂交组合,分析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N045、N1150、内自268和N303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易配制出高产组合;N98、779-1、N1150、Z544、内自N36、内自268和济533在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方面应用潜力较大;N303、1F1-1、779-1、779-3和N33可归为内自N36、4011和F15所在的A群,N98、C38012、G-3、N1150、N045、SU17和Z544可归为内自268、济533和F06所在的B群。[结论]该研究可为自交系的改良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