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浩  马艳明 《蔬菜》2001,(1):20
鱼台县东临微山湖,水资源丰富,光温适宜,莲藕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探索日光温室、大拱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取得成功.但由于保护地环境的特殊性及多年连作等因素,莲藕腐败病日渐严重,轻者成片枯死,重者整棚无收,对莲藕产量、品质以及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笔者对我县近700hm2保护地莲藕做了系统调查和防治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鱼台县东临微山湖,水资源丰富,光温适宜,莲藕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探索日光温室、大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取得成功。但由于保护地环境的特殊性及多年连作等因素,莲藕腐败病日渐严重,轻者成片枯死,重者整棚无收,对莲藕产量、品质以及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笔者对我县近700hm2保护地莲藕做了系统调查和防治探索,现总结如下:1 病原与症状莲藕腐败是由尖镰孢菌莲专业型侵染引起的。该病主要侵害莲藕地下茎部,造成变褐腐烂,并导致地上部枯萎,点片发生或全田枯萎似火烧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地下茎维管束变褐,随病情发展,从病茎抽出的地…  相似文献   

3.
莲藕叶腐病(Lotus─SclerotiumLeafrot)是近年来随着我地区保护地莲藕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发展的一种新病害。1998年在我地区平均发病率达22.4%.部分地区已达50.3%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危及我地区绿色无公害蔬菜──一保护地莲藕的发展。为此,我们对该病在保护设施生产条件下进行病情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其结果简述如下。1症状与病原1.1病状;该病主要为害浮叶或接近水面的叶片,也为害部分立叶。发病初,病斑形状不定形,中期多呈“S”形部分形如蚯蚓状,颜色多呈褐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4.
茵陈蒿及其保护地栽培张冬梅(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271000)茵陈蒿(ArtemisiacopilarisThunb.)又名绒蒿、细叶青蒿等,为菊科多年生植物。其嫩苗是可口的野菜。用开水一焯,去其部分香味后凉拌、炒食或做汤。根据本草图经中记载:“...  相似文献   

5.
荷兰豆保护地栽培技术洛阳市农科所卫冬梅,韩建明,陈会敏荷兰豆(PisiumsativumVar.hortense),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亚洲中部。传入我国的时期很早,在《尔雅》一书中已有记载。现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但北方保护地栽培较少。而保护地栽培荷兰...  相似文献   

6.
茵陈蒿及其保护地栽培张冬梅(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茵陈蒿ArtemisiacopillapisThunb.又名绒蒿、细叶青蒿等,为菊科多年生植物。其嫩苗是可口的野菜,可凉拌、炒食,也可炸食及做汤等。《本草图经》记载说:“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黄瓜地面复草抗病增产保护地栽培黄瓜地面复草方法简便,一般以稻草、麦秸、麦余子和树叶等为原料,以铡碎为好,厚度5-8cm左右。以不露地面为宜.复草的最佳时间为缓苗后(即洗完缓苗水以后)。保护地栽培黄瓜地面复草的作用是:1.保护地栽培黄瓜由于室内外...  相似文献   

8.
桃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一些早花种类雌雄配子体发育具有特殊性。甘肃桃(PrunuskansuensisRehd.)、山桃(P.davidianaFranchet)和白碧桃(P.persicaBatsch.f.alba-plenaSchneid)花粉发育远远早于栽培桃(P.persicaSieb.etZucc.),冬季已经形成花粉粒,栽培桃春季才形成花粉粒。桃与山桃的杂种后代花粉发育与山桃相似,而且深冬寒冷条件下仍能发育。山桃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不同步。山桃雌配子体发育既早于栽培桃又表现各发育时期持续的时间较栽培桃长,二者雌配子体发育上最大的区别是,山桃冬前形成胚珠原基而后越冬,而栽培桃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9.
厚皮甜瓜(CucumismeloL.)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十大水果之一。富含糖分,多种维生素和大量矿物质,其营养价值极高。因其原产于非洲,性喜高温、干燥气候,所以在我国一般只限于西北地区栽培。我省于70年代末进行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试验,已获成功,且栽培面...  相似文献   

10.
沈椒四号系早熟,抗病,丰产的一代辣椒杂交种,适宜温室,中小拱棚,大棚等保护地及地膜覆盖栽培、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植株长势健壮略矮,株高40cm,株幅36cm,枝叶茂盛,叶片绿色。熟性早,第9~10叶节着生第一花,播种后 94d(天)左右开花,谢花后幼果膨大速度快,约径16d~19d(天)可采收嫩果。果实长灯笼形,成熟果长11cm,横径6cm肉厚0.35cm左右,单株结果数13~15个。果面略有沟纹,果色绿,胎座较小,可食率85%以上,Vc含量100.6mg/100g,有辣味,肉质脆,深受广大消…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莲藕萌芽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以东河早藕为试验材料,利用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模式改变莲藕生长环境温度,通过温度变化的跟踪分析,探求温度与莲藕萌芽的关系。结果表明,莲藕大棚、小拱棚栽培模式.主要通过促进莲藕前期生长实现早收增收,其中钱叶抽生时间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21d和18d,具有较好的促进萌发的作用:终止叶抽生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前25d和7d,早熟作用明显,但单位面积产量并无优势。此外,东河早藕在日平均温度12~13℃时约10d即可萌芽,与各地报道莲萌发温度在13-15℃有差异。因此,早熟莲藕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葫芦岛市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山地和丘陵地带很适合保护地甜瓜栽培。由于保护地甜瓜栽培需要较多的设施投资,栽培管理技术较难掌握,当地保护地甜瓜栽培面积日趋减少,近年仅占甜瓜栽植总面积的5%左右(兴城市科技局统计数字)。为促进当地保护地甜瓜生长的发展,现将冬暖日光温室和小拱棚甜瓜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菜用枸杞的保护地栽培张德纯王德槟马宾生(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石艳荣田力华张琦(河北省迁安市迁安职教中心)枸杞为茄科枸杞属(LyciumL.)多年生灌木,有两个栽培种:宁夏枸杞(L.bar barumL.)和枸杞(L.ch...  相似文献   

14.
柑桔体细胞杂种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霖  孙中海 《园艺学报》1995,22(3):209-214
以4个柑桔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飞龙炽(CitrussinensisOsb.cv.Hamlin+PoncirustrifoliataRaf.cv.FlyingDragon)、哈姆林甜橙+粗柠檬(C.sinensisOsb.cv.Hamlin+C.jamhiriL.)、伏今夏橙+宁波金柑(C.sinensis,Osb.cv.Valencia十FortunellacrassifoliaSwinglecv.Meiwa)、伏令夏橙+宜昌橙(C.sinensisOsb.cv.Valencia+C.ichangensisSwingle)及其融合亲本为试材,对其抗寒性、耐热性和抗脚腐病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从叶片膜脂脂肪酸成分分析了体细胞杂种的抗寒性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哈姆林甜橙+飞龙枳杂种表现抗脚腐病、抗寒(-14℃)、耐热(52℃)、矮化、半落叶、扦插易生根,是极有希望的新砧木类型;伏令夏橙+宜昌橙杂种表现抗寒(-12℃);哈姆林甜橙+粗柠檬杂种表现耐热(53℃)。4个体细胞杂种的抗性较之抗性弱的亲本一方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甘兰栽培技术潘淑梅(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小拱棚覆盖的方法,在我区已普遍应用,但是用此方法栽培甘兰则刚刚兴起,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保护地栽培措施,采取这种栽培措施,有四大优...  相似文献   

16.
番茄红粉病Trichothenciumroseum(Pers.)Link是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中新生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病程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一般可减产5%~10%,发病严重的减产30%以上,最严重者可导致绝收。目前已成为大棚番茄栽培中值得重视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硫菌霉威防治韭菜灰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菌霉威防治韭菜灰霉病试验司乃国,刘君丽,沈忠佑(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111021)韭菜灰霉病(BotrytissquamosaWolker)是保护地韭菜栽培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河北、天津、辽宁等地普遍发生,已成为保护地韭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过去多用...  相似文献   

18.
守宫本     
饶璐璐 《蔬菜》2000,(5):32-33
守宫木,学名:sauropus androgynus(L.)Merr.,别名越南菜、树枸杞、树仔菜、天缘香,大戟科(Euphorbiaceae)守官本属。多年生常绿灌木。产于我国云南南部、四川峨嵋、洪雅和越南国。为热带和亚热带灌木,以嫩茎叶供食。近年经驯化栽培、推广,已成为深圳、香港和台湾市场倍受欢迎的最新蔬菜,北方可在保护地栽培。一、植物学特征野生灌木,株高1~1.5m。北京于日光温室栽培,高达3m多。茎光滑无毛。小枝绿色,略有棱角,小校充实后很易发生不定根。叶:互生,2列,卵形至披针状卵形,…  相似文献   

19.
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滨  王庆福 《蔬菜》2006,(10):18-20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形式的推广,各地均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地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要求较低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笔者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时间对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推广,全年实现两种三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667m^2年收益1.0~1.2万元。目前已经在当地推广该模式533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甜瓜地膜覆盖新方法及栽培技术杨记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4)近年来,甜瓜保护地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尤以地膜覆盖和小拱棚增加最快。地膜覆盖投资较少,果实成熟期投露地提早1周左右.地膜覆盖具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