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2018年洛南县采用飞机喷洒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白僵菌+尿素防治松阿扁叶蜂效果为87.8%~93.9%,可有效控制松阿扁叶蜂危害和扩散,防治成本为250.1~262.5元·hm-2,比人工防治降低67.2%~68.7%。该方法省时、省工、防治成效高,值得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2.
沂源县运用AS350B3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30%阿维·灭幼脲、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阿扁叶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7d后,飞防区样木上松阿扁叶蜂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噻虫啉96.8%、30%阿维·灭幼脲92.5%、1.2%烟碱·苦参碱95.3%;施药15d后,松阿扁叶蜂虫口减退率分别为为2%噻虫啉97.7%、30%阿维·灭幼脲96.2%、1.2%烟碱·苦参碱96.5%。采用飞机施药灭杀松阿扁叶蜂,用时少,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发生大面积虫害的区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1998—2001年在马尾松腮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林问调查、室内饲养、室内外试验结果:已发现的马尾松腮扁叶蜂各虫态天敌有20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提高松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在马尾松腮扁叶蜂虫尸上获得的白僵菌菌株致病力明显优于其它白僵菌菌株;林虫净白僵菌、速效白僵菌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控制能力较强,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陕西、甘肃的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河北的落叶松锉叶蜂P.laricis和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iciphila、山西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陕西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posticalis、云南的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 xiangyunicus和南华松叶蜂D.nanhuaensis的幼虫及茧期病原真菌调查统计,并从以上虫茧中分离出真菌13株,初步鉴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8株、布氏白僵菌B.brongniatii 4株、青霉属Penicillium sp.1株。选取5株白僵菌以3龄月季叶蜂为试虫进行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菌液对试虫有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69.5%~91%。  相似文献   

5.
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间喷施不同浓度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了松褐天牛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效果,且持效期可达35d以上。2%、1%、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d后天牛校正死亡率依次为82%、75%和47%。林间喷施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30d内可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而1%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有效期可持续70d。喷施0.5%、1%和2%噻虫啉粉剂的林区松树死亡率分别为0.15%、0.16%和0.08%,相对防效分别为75%、73.3%和86.7%。因此,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林间喷粉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6.
黄缘阿扁叶蜂的防治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Maa.是马尾松、云南松的重要食叶害虫,1990年以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花德河林场大量发生,每年成灾面积均在300hm2以上,单株虫口密度达2500多条。该虫主要...  相似文献   

7.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用于贵州省马尾松林内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的药剂和方法,调查了松褐天牛在马尾松植株上、中、下各部位的蛀干特征。选用诱木引诱剂、APF-1、噻虫啉、白僵菌等4种新型药剂开展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幼虫蛀树干上部占40.13%,蛀树干中部占37.58%,蛀树干下部占22.29%,随树干自下而上松褐天牛的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经4种药剂处理后,与对照比较,树干松褐天牛幼虫减少比例为:噻虫啉(42.46%)APF-1(37.38%)诱木引诱剂(33.78%)白僵菌(31.48%)。本文还阐明根据不同林分特征选用不同特点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红腹叶蜂是宁南山区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本文通过在固原市原州区的水沟和叠叠沟林场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酶等对落叶松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菌粉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74%;粉拟青酶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82%.利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霉可有效的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  相似文献   

10.
噻虫啉药剂防治松墨天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进行防治试验,根据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高效低毒杀虫剂2%噻虫啉微胶囊对林间松墨天牛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对松墨天牛等难以防治的鞘翅目害虫有速杀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浓度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0.5%、1%、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药后35 d效果分别为64.26%、86.60%、86.94%,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防效远高于0.5%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与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建议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 kg/hm2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采用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雾化喷粉方法进行防治板栗桃蛀螟试验,结果表明在板栗园喷施不同剂量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后,均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噻虫啉的使用剂量成正比。噻虫啉每公顷用量为3 000 g和4 500 g时,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64%。平均防治效果均超过70%;噻虫啉每公顷用量1 500 g时,平均防治效果超过60%。防治区比对照区虫果率至少降低16.4%。  相似文献   

13.
松阿扁叶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4 000倍、1.2%苦.烟乳油1 500倍、绿得宝2 500倍喷雾防治松阿扁叶蜂初孵幼虫,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 柴油1∶20喷烟防治松阿扁叶蜂初孵幼虫,施药后3 d幼虫死亡率达到91.9%。具有省事、高效、无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林间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且持效期达30 d以上。在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32.4头,诱木上平均成虫产卵刻槽数为19.6个/m2;而在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93.8头,是喷药区的2.83倍,平均刻槽数达191.02个/m2,是喷药区的9.75倍。施药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6.3%。  相似文献   

15.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模拟自然环境饲养松阿扁叶蜂,测定该虫各虫态历期、幼虫期食叶量和咬断后未取食针叶损失量,确定了30cm长油松单枝松阿扁叶蜂各龄幼虫的防治指标值,研究了该虫的物候法、发育进度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预测预报,从而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方式及防治适期提供了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对2007年5月营造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库不同无性系的星天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使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树干涂白剂、涂白剂+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白僵菌菌条等4种防治措施进行星天牛林间防治。结果表明,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星天牛幼虫有虫株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呈现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即在11月以前,不同无性系上的星天牛有虫株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11月—翌年3月,有虫株率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有虫株率差异明显。不同防治措施的有虫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无防治措施),且除了涂白剂与涂白剂+噻虫啉2种防治措施间有虫株率(分别为10.2%、9.1%)差异不显著外,其它防治措施间有虫株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使用白僵菌菌条绑缚在树干基部处理的有虫株率(8.7%)最低,防治效果(82.7%)最好;而树干基部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0倍液处理的有虫株率(24.5%)较高,防治效果(36.5%)最差。  相似文献   

17.
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以取食油松、赤松、樟子松针叶危害,繁殖快,食量大,危害严重,近年在陕西秦岭东段及商洛市各县油松纯林中发生严重,洛南受害油松林面积达3万多hm2,加强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异耦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林区首次发现异耦阿扁叶蜂危害马尾松。该虫一年发生一代。7月中旬以老熟幼虫下树入土作室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至7龄。该虫幼虫期可被蜘蛛、蚂蚁取食和白僵菌感染。经试验多效杀虫灵、森保Ⅰ号、有机磷及拟除虫...  相似文献   

19.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太岳山,关帝山的油松林遭受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为害,笔者经化学药剂筛选试验,及人工剪虫枝和挖茧防治试验,探索出一套防治该虫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