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微孢子虫饵剂的不同配方对新疆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用微孢子虫对3种草原蝗虫进行室内感病性试验,结果不同种蝗虫的感率差异很大,经胫戟纹蝗的感病率高达83.5%,而意大利蝗和西伯利蝗仅分别为34.5%和17.7%。用飞机在草原喷洒,微孢子虫饵剂每100克加50%马拉硫磷4ml和10ml,对意大利蝗和红胫戟纹蝗虫口减退率可增加到76.7%和76.0%,明显高于单用微孢子虫饵剂的杀虫效果。作者认为在一般蝗虫发生年份,单用微孢子虫饵剂可压低虫口到防治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用微孢子虫对3种草原蝗虫进行室内感病性试验,结果不同种蝗虫的感病率差异很大,红胫戟纹蝗的感病率高达83.5%,而意大利蝗和西伯利亚蝗仅分别为34.5%和17.7%。用飞机在草原喷洒,微孢子虫饵剂每100克加50%马拉硫磷4ml和10ml,对意大利蝗和红胫戟纹蝗虫口减退率可增加到76.7%和76.0%,明显高于单用微孢子虫饵剂的杀虫效果。作者认为在一般蝗虫发生年份,单用微孢子虫饵剂可压低虫口到防治指标(10头/m2)以下,蝗虫发生量大的年份,采用加微量农药的微孢子虫饵剂,既可提高防效,也可比单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菜青虫是杂食性害虫 ,能危害 9个科 ,36种以上植物 ,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为害严重。菜青虫偏嗜十字花科植物 ,尤其是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 ,轻则吃成缺刻孔洞 ,重则全叶吃光 ,造成植株死亡 ,危害极大。过去 ,主要使用巴丹、敌敌畏、氯氰菊酯等化学农药防治 ,效果虽好 ,但具有毒性 ,污染环境。随着人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 ,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研制出对人无害 ,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农药或新剂型已成为当务之急。据此 ,我们于 2 0 0 1年采用了无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型农药——— 0 .5 %印… 相似文献
6.
7.
蝗虫微孢子虫对雌性东亚飞蝗生殖器官侵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侵染蝗虫的靶组织主要为脂肪体(Canning,1953;Hen-ryandOma,1981),在蝗虫的围心细胞及神经组织,以及后肠、生殖腺中也发现有病原。在感病的摩门螽斯(Anabrussimplex)体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将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与一种未定名的侵染巨头蜢Aulocara lliotti和Psoloessa delicatula的微孢子虫的孢子多肽谱带进行了比较。对巨头蜢和P·delicatula中这种未定名的微孢子虫没有测出独特的孢子谱带,但其谱带明显地不同于蝗虫微孢子虫的孢子多肽谱带。这些结果表明,这种微孢子虫不是蝗虫微孢子虫的多态型,而是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9.
印楝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印楝素乳油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好。每667 m2用63~83 mL,药后3 d、7 d、10 d和15 d,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在63.35%~80.14%、74.99%~93.33%、74.42%~93.15%和73.61%~92.99%。该药剂速效性较差,持效性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在全国小麦产区均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替代化学农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蝗虫微孢子虫Antonospora locustae是蝗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讨论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明确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独特的压缩特征,了解蝗虫微孢子虫获取能量的途径.此外,本文对蝗虫微孢子虫在我国蝗虫的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的治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究使用产卵驱避剂防治苦瓜上瓜实蝇的可行性,本研究于室内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并对印楝素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均具有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印楝素的驱避效果最好,以有效成分12.5mg/L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24h后,产卵驱避率达100%;进一步试验表明,印楝素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具有较长的持效期,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后,至第5天时仍有80%以上的产卵驱避率;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对苦瓜果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3次后,保果率为93.33%。因此,印楝素可作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14.
蝗虫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约翰·E·享利研究应用微孢子虫来防治蝗虫,同时也可结合病原病毒利用,其控制效果既快、残效又长。 相似文献
15.
鱼藤酮与印楝素对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鱼藤酮与印楝素混配后对防治小菜蛾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鱼藤酮:印楝素位于7.52:2.16和7.20:3.6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当2种药剂混配比为7.52:2.16时,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为164.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印楝素作为鱼用杀寄生虫药物开发的可能性,选用ISO推荐的斑马鱼Brochydaino rerio为试材研究了印楝素对鱼的急性毒性。印楝素对斑马鱼48 h和96 h的LC50值分别为41.9和23.3 mg/L,属中低毒鱼药。采用安全系数0.1,印楝素对鱼的安全浓度为≤2.3 mg/L。采用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鱼种为试材,研究了印楝素对鲤鱼外周血细胞微核产生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印楝素不会诱导鲤鱼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突变产生微核,可认为其对养殖鱼类没有致突变性。在研究了印楝素对鱼类安全性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鱼类寄生虫病——车轮虫病Trichodina sp.的防治,在鱼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印楝素对车轮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印楝素具有较好的鱼用杀虫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印楝原产于印度,是一种常绿乔木,从印楝种子中提取的印楝素农药具有高效、广谱、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等温血动物无害及对害虫天敌安全等特点,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肽,阻止表皮几丁质的形成。印楝素不影响胆碱酯酶活性,对人及其他高等动物安全。印楝素对害虫的防治广谱性强,具有拒食、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为了验证其对蔬菜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笔者用1%印楝素水分散 相似文献
18.
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对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的研究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深入到分子毒理水平, 进行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文章就目前印楝制剂的使用技术研究状况作了评述。由于植物性杀虫剂在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上与有机合成杀虫剂有一定的差别, 对害虫的作用靶标有所不同, 因此, 在剂型和药剂分散体系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对这些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包括印楝在内的植物性杀虫剂在田间的使用效果, 是植物性杀虫剂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d和20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本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作用,采用叶碟法测定印楝素乳油对其成虫的拒食作用,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印楝素乳油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成虫有较强的非选择性拒食作用,且拒食率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取食36 h后,浓度为6、7.5、10、15和30 mg/L印楝素的拒食率分别为55.5%、59.1%、53.4%、76.1%和63.3%,拒食率与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但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的选择性拒食率较低,各浓度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取食36 h时,选择拒食率约20%;在田间10 mg/L印楝素溶液施药1 d和3 d后,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6.52%和50.76%,显著高于对照组,施药9 d后,马铃薯甲虫的校正防治效果为48.86%。表明印楝素对马铃薯甲虫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