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牦牛奶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乳固体、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进行了检测并与常乳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原牦牛奶蛋白质含量为4.96%,脂肪含量为4.80%,乳固体含量为15.8%,均明显高于常乳;红原牦牛奶和常乳中都检测到17种氨基酸,除胱氨酸含量基本相同外,其余16种氨基酸组分含量红原牦牛奶都高于常乳,其氨基酸总量为4.77%,人体必需的亮氨酸、赖氨酸明显高于常乳;红原牦牛奶中钾、钙、磷含量明显高于常乳,而红原牦牛奶的微量元素铬含量更是常乳的10倍以上,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分别是常乳的11倍和3倍以上。该研究为红原牦牛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骆驼奶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测定了骆驼奶、牛奶、羊奶、人奶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在骆驼奶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65.02%)极显著高于牛奶(40.76%)、羊奶(40.23%)、人奶(58.17%)(P<0.01),尤其是骆驼奶中的亚麻酸(C18∶3)含量(5.09%)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牦牛乳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对青海高原牦牛乳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牦牛乳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谷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牦牛初乳中总氨基酸含量(5.485%)显著高于常乳。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9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常乳中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初乳。[结论]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地区市售牛肉来源品种尤其是奶肉牛品种的肉用品质特点,为牛肉生产和牛肉产品的消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市售牛肉的2个来源品种中国荷斯坦牛和安格斯牛为研究对象(n=6),经宰后处理分别生产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3种形态牛肉,测定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指标,观察其肌原纤维微观结构,比较分析2个品种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安格斯牛相比,荷斯坦牛冷鲜肉的胱氨酸(Cys)和脯氨酸(Pro)含量、冷冻肉的甘氨酸(Gly)含量显著升高,冷冻肉的Pro含量显著降低,热鲜肉的甜味和芳香味氨基酸、冷鲜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荷斯坦牛热鲜肉的十三碳酸、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肉豆蔻酸和花生四烯酸、荷斯坦牛肉的二十一碳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显著升高;冷鲜肉棕榈酸、二十碳三烯酸的含量显著降低;荷斯坦牛热鲜肉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冷冻肉系水力显著升高,各组化学成分、p H、剪切力等食用指标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荷斯坦牛热鲜肉的肌原纤维直径显著粗于安格斯牛,冷冻肉肌节长度显著短于安格斯牛,肌原纤维密度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综上,荷斯坦牛的PUFA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安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牛奶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中国水牛奶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测定和分析,同时对中国水牛奶,摩拉水牛奶和中国荷斯坦牛奶的理化性状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水牛奶的总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摩拉水牛奶和荷斯坦牛奶;中国水牛奶水分含量比荷斯坦奶低,非脂固形物和钙的含量较荷斯坦牛奶高,其它成分含量和物理性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新鲜牦牛乳脂脂肪酸与当地牧草脂肪酸情况,探索和揭示牧草和牦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采取两地区夏季牧场新鲜牧草和牦牛乳酥油,利用GC-MS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海北牧草中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甘南牧草中检出33种脂肪酸,两地区牧草中PUFA含量差异大(72....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采用GC-MS分别对中国对虾肉和对虾头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对虾肉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3.69%;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67%;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的52.53%。虾头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63%;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82%;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脂肪酸的44.58%。虾肉和虾头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是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亚油酸。中国对虾肉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15.40%,DHA高达14.90%,而对虾头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也高达5.48%,DHA达8.73%;中国对虾肉中的∑PUFA n-3与∑PUFA n-6的比值为1.58,对虾头中的∑PUFA n-3与∑PUFA n-6比值为0.66,均大大高于推荐的∑PUFA n-3与∑PUFA n-6日常膳食比值。无论是中国对虾肉还是对虾头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的脂肪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采用GC-MS分别对中国对虾肉和对虾头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对虾肉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3.69%;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67%;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的52.53%。虾头中共检测出饱和脂肪酸11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63%;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82%;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占总脂肪酸的44.58%。虾肉和虾头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是棕榈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亚油酸。中国对虾肉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15.40%,DHA高达14.90%,而对虾头中EPA的相对百分含量也高达5.48%,DHA达8.73%;中国对虾肉中的∑PUFA n-3与∑PUFA n-6的比值为1.58,对虾头中的∑PUFA n-3与∑PUFA n-6比值为0.66,均大大高于推荐的∑PUFA n-3与∑PUFA n-6日常膳食比值。无论是中国对虾肉还是对虾头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的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技术对贵妃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并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 分比含量结果表明贵妃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21 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 种,分别是豆蔻酸,十五烷酸, 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和花生酸,占总脂肪酸的28.61%,不饱和脂肪酸(UFA)15 种,分别是十四碳一烯酸,棕榈 油酸,油酸,亚油酸,十七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一烯酸11,14 二十碳二烯酸8,11,14-二十碳三 烯酸,花生四烯酸(AA),芥酸二十二碳五烯酸(DP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酌-亚麻酸, 11,14,17-二十碳三烯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1.4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5.08%,必需脂肪 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3.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理评价牦牛乳硬质干酪的品质及营养价值.【方法】以甘肃天祝牧区新鲜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原料,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作为溶剂提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石油醚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46种脂肪酸成分,氯仿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36种;在两种溶剂提取物中,均以棕榈酸、(E)-9-十八烯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和11-十八烯酸5种脂肪酸的含量较高.【结论】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的脂肪酸种类多,含量高,提取效果更好,是研究与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脂肪酸成分与其含量较理想的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牧区的牧民家庭采集了96份乳及乳制品样品,从乳样中分离到41株乳酸球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发酵试验发现有些菌株能产酸凝乳,发酵乳风味纯正,大部分菌株生长温度范围较广,适合做乳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2.
乳酸发酵豆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粒大豆沸水处理脱除豆腥工艺可生产出高蛋白、无豆腥味的豆奶.生产酸豆奶必须有专用菌种。在本试验中,赖氏乳酸菌是所选用菌株中较理想豆奶发酵菌,其发酵条件为;蔗糖添加量4%,接种量4%,32℃恒温培养12小时,产品PH值为43,乳酸含量0.43%。  相似文献   

13.
CLA是一组18碳二烯酸结构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产品(尤其乳制品)中CLA含量丰富,是人类天然食物中CLA主要来源,是唯一具有抗癌作用的动物源脂肪酸,已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此,从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及调节机理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缓解动物动脉硬化,还可促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和减少脂肪沉积。综述了乳中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其含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以豆乳为主要原料,经除腥、调配等特殊处理,以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来研究豆乳乳酸发酵工艺,并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豆乳为主要原料制作酸豆乳具有传统酸乳的风味和外观,以及营养平衡、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针对四种不同的牛奶脂肪酸分析方法,按牛奶样品来源分为2个区组,即区组I为8头奶牛个体按每天早、中、晚产奶量加权后的混合样;区组II为60头牛早上挤完奶的混合样,每组16个重复。由于不同CLA异构体间的生物学效果不同,采用常规的气相分离柱(60m)不能完全区分CLA异构体。因此,以Kelly等[1]和Palmquist[2]方法为参照,在利用离心方法和离心加有机溶剂分离乳脂肪并结合酸碱混合甲酯化的基础上,利用进口安捷伦公司HP6890N气相色谱仪结合100m长硅胶毛细管柱(HP2560),采用通过程序升温,气相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乳中常规脂肪酸及其CLA异构体(4种)进行区分,不仅对于乳脂大部分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能弥补乳脂肪提取时存在耗时、工作量大、环境污染、成本高和处理效率低的缺陷。该分析方法每天可以预处理300个牛奶样品,能极大地提高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测定乳中乳清酸含量的方法。用三氯乙酸提取昌台牦牛(Bos grunniens)和两种品牌液态乳脱脂乳中的乳清酸,然后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分离和定量。对试验条件(缓冲液浓度、p H等)进行了优化,乳清酸色谱保留时间为15 min左右,最小检测限为0.02 mg/100 m L,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回收率为99.66%。试验共测定了12头处于泌乳中期的昌台牦牛乳中的乳清酸含量,平均含量为(5.2±2.4)mg/100 m L,个体间含量差异较大。两种商业品牌的液态乳中乳清酸的含量平均为7.4 mg/100 m L,其中冷藏乳中乳清酸含量均高于常温乳,牦牛乳中的乳清酸含量低于商业液态乳。  相似文献   

18.
共轭亚油酸(CLA)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因具有抗癌、抗动脉硬化、促进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脂肪累积的作用而成为目前药物、食品和动物营养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从CLA的合成途径方面综述了提高反刍动物产品中CLA含量的方法,并对CLA的发展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青绿苜蓿对牛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色谱图得出所测几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与对照相比较,发现补饲青绿苜蓿的奶牛组其牛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分别上升了0.59和0.05个百分点.方差分析表明,青绿苜蓿对牛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烈喜  陈琼  陈黎斌  朱庆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32-11134,11137
[目的]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优化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经烘烤、磨浆、糊化、酶解糖化后与全脂奶粉混合,再经乳酸菌接种等工艺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该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糖化55℃,50min,葡萄糖淀粉酶加酶量65U/g,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种配比为1:1,发酵时间9h;稳定剂组成为海藻酸钠0.02%,瓜尔豆胶0.02%。单甘酯0.04%(质量分数)。[结论]该工艺制备的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产品呈均匀的流体状,无分层现象;色泽为乳白色或浅灰色,酸甜可口,具有大米和牛奶经乳酸发酵产生的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