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安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入手,指出安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高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并伴随妇女化现象;分析了安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及对安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给农业产出能力、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等带来不利影响,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提出了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农业劳动力结构及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在分析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逐步加剧对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进而导致的农业碳排放变化,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在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的作用,以黑龙江省2000~2018年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碳排放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是众所周知的世界性问题,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阐述农业生产主体的年龄变化趋势和老龄化现状,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以及其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兰考县M村为例,研究了该村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受现代发展主义的影响,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长时间在外务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重,50岁以上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单一化、粗放化经营,也增加了老年人的劳动负担,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土地本地流转,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业收入,吸引青壮年加入,改善农业劳动力结构,是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的加剧,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已经达到相当严峻的程度,由此导致农业的粗放经营、复种指数下降和耕地撂荒现象,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威胁。突破老龄化的困境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制定专门政策,吸引青年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土地向职业农民种植大户转移;同时,依靠农业合作社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采用江苏省45个县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均播种面积与综合机械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其综合机械化率就越高。这说明,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同步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经营规模是必要的选择。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与户均播种面积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户均播种面积的扩大,则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此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比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化肥和机械化,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比例下降,有助于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证明,农业现代化要建立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框架内,当前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特点。家庭经营的粗放、弱小以及农民的流动性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约束因素。对于家庭经营的内部改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之一,从家庭组织层面意味着组织目标、经营规模的转变和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从农民个人层面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保障农村人力资本和缓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村建设问题具有支撑作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发展特征和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结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30~0.351间波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23~0.329间波动。考察期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略超前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且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西南部城市。黑龙江省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幅度较小,维持在0.478~0.481之间,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387~0.389之间,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由东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递增趋势。因此,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发展较为薄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标;因势利导丰富培育内容;推陈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加深,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三农"政策提出后,农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农民问题随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时期,农民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由传统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农民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只有重视新型农民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目前,我国在新型农民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国家、社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基于此,通过分析新型农民在培育中面临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策略,以期为农民培养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山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是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该研究根据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农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事粮食生产的老年农民比其他农民投入更多的劳动时间,不会影响粮食产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使农村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动态变化,土地流转加快促使种粮大户出现,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减少粮食生产对劳动力的过多依赖.因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没有影响,完善土地流转可以保证粮食生产向着更合理的方向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汪奎 《新农村(黑龙江)》2014,(16):64-6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破解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大
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对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日益提升,对农民的职业要
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农业技术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
发展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培训,培育他们成长为新型职业农
民,更好地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便成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文化、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通过讨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梁晓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1):45-47
农业是我国获得发展的根基性产业,然而,由于农业技术及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较为落后,我国农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在高标准新理念要求下,如果农民没有做好自身综合素质的更新,势必无法适应新型农业化的发展要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便于为新型农业化的发展提供出人才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方向,农业生产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作物种植的结构、机械化的操作、农业信息的推广、产品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基于此,就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重新认识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了解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