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半干旱地区草甸土玉米栽培过程中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 t/hm~2、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且均与施炭量成正相关。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生物炭施用量80 t/hm~2时最显著。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均表现为施炭量80 t/hm~2促进作用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6%、9.97%、28.53%、42.13%。因此,生物炭的施用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促进了产量形成,在0~80 t/hm~2的施用范围内,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宁夏平原有机肥施用量对饲料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有机肥安全施用量,为土壤培肥及玉米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村开展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共设6个用量水平:0、3750、7500、15 000、30 000、45 000 kg/hm2,以非有机肥(0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30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最高产量下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27 880和25 030 kg/hm2;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0~30 cm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处理对增加土壤细菌数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52.1%和202.4%,且2019年微生物总数高于2018年;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酶活性,0~...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明确牛粪和氮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不施牛粪和氮肥、仅施225 kg/hm2氮肥、3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6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和12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以研究牛粪与氮肥配施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牛粪配施氮肥后与仅施氮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8.23%~24.73%,全氮增加了2.50%~42.49%,碱解氮增加了7.52%~44.48%,速效磷增加了21.26%~90.43%;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3.15%~21.16%,脲酶活性提高了15.12%~26.64%,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2.35%~66.2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多了34.97%~95...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甘薯连作种植土壤肥力下降、产量降低等问题,以连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甘薯、玉米间作不同条带比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甘薯、玉米间作适宜的条带比。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栽培较连作甘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含量,促进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甘薯、玉米间作栽培较连作甘薯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其中,间作4∶1条带比处理中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较4∶2条带比处理分别提高2.46%、8.42%、13.43%;间作4∶1条带比栽培模式具有间作优势,4∶2条带比无间作优势,间作体系中甘薯的种间资源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间作方式栽培时甘薯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甘薯/玉米种植4∶1条带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花生玉米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泉花557及雪甜7401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4.7%和5.0%,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2.6%和4.3%。(2)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及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8.0%、13.0%和34.7%,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1.1%、19.6%和6.4%。(3)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及花生成熟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1.5%、21.5%、11.2%和6.4%,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46.4%、33.8%、27.3%和11.1%。(4)在花生成熟期时,间作根区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5.11%和5.66%,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了3.42%、13.17%和11.3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相似文献   

9.
在古浪县西靖镇进行了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后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都有所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77~9.75 g/kg;土壤速效N含量提高1~20 mg/kg;土壤有效P含量提高2~7 mg/kg;土壤速效K含量提高35~287 mg/kg;耕层pH值降低0.02~0.22个单位。通过试验得出,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地力,降低土壤pH值,提升耕地质量,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简称OTC)小尺度的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连续5年(2016—2020年)同步监测模拟增温处理对玉米生长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平衡的影响,为实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发展,OTC和CK处理下玉米茎粗、株...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对鲜食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张睿佳 《农学学报》2021,11(11):33-36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鲜食玉米的产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鲜食玉米'中科糯甜99'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调查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检测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分别比对照减少4.9%~6.8%;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机质、碱解氮、有...  相似文献   

12.
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巨桉二代萌生林土壤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巨桉人工林比较,采伐后的巨桉二代萌生林地E1和E2的土壤含水量增加,0~20cm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碱解N、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提高,但有效P含量减少,pH值减低,土壤酸性增强。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样地E1,其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水解N、有效P和蔗糖酶含量高于E2,分别高12.77%、25.27%、11.82%、6.25%和22.26%,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略高于E2。从现目前研究结果看,采伐干扰有利于改善林地水热条件,提高土壤酶活性,加速养分循环,尤其以保留采伐剩余物的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mgglucose·g-·1(24h)-1和1.15mgNH3-N·g-1·(3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辽宁凤城棕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8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总的来说,土壤培肥效果以有机肥配施化肥好于相应的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组合以氮磷钾或氮磷配施效果更好,单施氮肥相对较差。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上述养分的变化规律相似,且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综上说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是该地区提高土壤肥力和实现玉米增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白蜡、刺槐、臭椿林地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臭椿相比,白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其它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刺槐对土地的改良效果优于臭椿。土壤中脲酶活性刺槐林地(白蜡林地(臭椿林地,白蜡林地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刺槐林地中等,臭椿林地最低。白蜡林地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数量刺槐林地>臭椿林地>白蜡林地,放线菌的数量刺槐林地>白蜡林地>臭椿林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施用复合肥对大豆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大豆品种徐豆18为研究对象,以空白处理为对照,设置1、1.5、2和3g·kg-1(复合肥·土壤-1)4个浓度的浇淋复合肥处理,观察盆栽大豆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有利于提高大豆株质量、根冠比和土壤酶活性,其中复合肥施用量为3g·kg-1时,大豆的株质量、根冠比最高,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了62.1%;复合肥施用量为2g·kg-1时,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了42.3%.由此可见,种植大豆过程中施用复合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大豆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7.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将3种有机物料(玉米秆、有机肥、紫云英)还田应用于烤烟生产,探讨了其对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3种有机物料还田后,烟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4%~11.2%,微生物总活性提高了123.1%~161.5%;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9.5%~37.3%和17.4%~37.0%;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2.6个百分点,烟叶产量提高3.7%~7.4%;其中以有机肥还田的效果最好。这表明有机物料还田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强微生物总活性和土壤酶活性,同时还能提高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20.
改良剂对烟叶产质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合南雄烟区沙泥田土壤的改良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植烟沙泥田烟叶产质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生物碳的土壤改良效果好于矿物质调理剂,生物碳处理的烟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比对照高 20.00%、54.02%、84.18% 和 27.5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物碳处理烤后烟叶的烟碱、钾、总氮、氯、蛋白质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其糖碱比在 8~12 间,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生物碳和矿物质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 pH 值,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生物碳能提高植烟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其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比对照高 30.75% 和 19.33%。【结论】生物碳处理(1 500 kg/hm2)对提高南雄烟区沙泥田烟叶产质量和改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改良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