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刮锄和挠锄     
<正>锄族,是传统农具中的一个大的门类,针对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农时和作物,锄有不同的形制和尺寸,大概有几十个品种。本文所要介绍的,是2个有专门用途且比较稀罕的锄,也是锄族中最为小巧玲珑的2个品种。图1所示的这个锄,被山西中部的农民称为刮锄。刮锄的锄钩和锄刃是一体的,锄身长约30 cm,锄刃是一个卷曲的宽约10 cm的筒形。刃头部分不要求锋利,却要求坚固耐磨,这与它  相似文献   

2.
大锄     
正大锄是农具中的大哥大,是农民田间作业的重要武器。大锄有一个长长的弯弯的锄钩,上面安装锄柄,下面安装锄刃(农民也叫锄板子),锄刃天天在土地中磨损,可随时拆下更换。锄刃的刃体是铁制,为了在锄地时能准确地把紧挨庄稼的杂草锄掉,在刃体的两边还要焊接上两根细细的钢柱。好的锄板子,刃体磨得都凹回去了,可两个钢柱还像两颗虎牙一样坚挺锋利。  相似文献   

3.
这一农谚揭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同样是中耕(锄)所具有的不同作用:在干旱的情况下.多中耕锄地.具有保墒作用;而在降水较多、雨涝的情况下,中耕(锄)却具有提高地温和散墒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干旱时,中下层土壤中的水分会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蒸发掉,不利于作物吸收生长,这时多中耕锄地,可以有效地切断土壤毛细管,使中下层土壤中的水分上升到耕作层后不再上升,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这就相当于降了一定量的雨水;  相似文献   

4.
杜怀超 《当代农机》2012,(12):47-48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对中国的传统农具进行了一番别有韵味的记述。娓娓道来中,那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赋予冰冷的器物以温情而传奇的色彩,也拉扯着我们走进历史,领略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质朴、厚重与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铁锄是由石锄、青铜锄演变而来的,属于一种横斫式农具.它是我国传统田让农作的主要器械,更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最重要的中耕工具,在三晋地方尤其如此.古代三晋人民,在石锄、青铜锄的基础上,逐渐制造出使用更为轻便、灵活的铁锄,并结合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不断地对其作出器形和结构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为种植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三谋  柏芸 《山西农机》2010,(10):68-69
铁锄是由石锄、青铜锄演变而来的,属于一种横斫式农具。它是我国传统田间农作的主要器械,更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最重要的中耕工具,在三晋地方尤其如此。古代三晋人民,在石锄、青铜锄的基础上,逐渐制造出使用更为轻便、灵活的铁锄,并结合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不断地对其作出器形和结构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为种植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3XZ-6旋转锄     
3XZ-6旋转锄是为适应环保型绿色农业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它吸收了传统型苗间中耕松土除草机的特点,生产率上又有了大幅度提高,适合高速作业.该机在大豆、玉米出苗前使用,可破碎地表板结层,起到松土、保墒、提高地表温度,进而促进种子提早发芽并尽快破上出苗作用;出苗后使用,还可以起到苗间除草和松土效果;配上除草铲还可进行垄帮松土、除草作业.  相似文献   

8.
由黑龙江省勃农农业机械公司(电话:0464-8521663)新近研制开发出的新型松土、除草机具,吸收了传统型苗间中耕松土除草机的特点,生产率大幅提高,适合高速作业。该机在大豆、玉米出苗前使用,可破碎地表板结层,起到松土、保墒、提高地表温度,进而促进种子提早发芽并尽快破土出苗的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冬春少雨雪,冬小麦常因干旱影响生长,甚至减产。在冬季和早春对小麦进行锄划可以疏松地表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去除杂草,起到松土保墒的作用。传统小麦锄划是人工用锄头或三齿钩进行锄草、松土,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为实现小麦锄划机械化,河北省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成功研制了"旋转式"和"齿形锄铲式"两种小麦中耕锄划机,并就两种机型分别申请了专利。这两种锄划机可以明显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阳泉鋤板是国內馳名的名牌农具之一,相传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产地在阳泉市的楊家庄、东村、河底、小西庄等处以及邻近盂县、平定等县。最高年产量达四十余万件,每年外銷量一般有二十六万至二十七万件。阳泉鋤板有二、三十个品种,暢銷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部及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一百余县(市),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1.
锄沟村的机械化农业工程我们相信,用不了几年,在贫困的吕梁山区将崛起一座为世人瞩目的绿色企业:在机修梯田上,粮食成倍增长;在田边坝地牛羊成群;在山坡上林木成行;在小流域里,果香满园……这不是神话,这是锄沟村人有把握实现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握有强大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正>打磨犁铲和锄铲的正确方法是:磨犁铲和锄铲刃口的上面,将其打磨成一定的斜度,使其在作业中呈  相似文献   

13.
1.锄草不净。 故障原因:(1)工作部件重叠量小;(2)锄铲刃口磨钝;(3)锄铲深浅调节不当。 排除方法:(1)增加锄铲重叠量;(2)修磨刃口;(3)调节入土深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条播作物的间苗作业效率,针对作物秧苗的初次间苗,设计了摆动式间苗锄刀。建立了间苗锄刀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仿真间苗锄刀工作过程,模拟了间苗锄刀的运动轨迹。选取间苗锄刀的不同刀刃长度、刀刃与刀柄夹角、刀柄长度和刀柄顶端与作物行中心偏距优化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将覆盖率和入侵率作为间苗除净率和伤苗率的预测模型,得出最佳结构参数组合为:刀柄顶端与作物行中心偏距55 mm、刀刃长度75 mm、刀柄长度130 mm、刀刃与刀柄夹角65°。对优化后的间苗锄刀进行大田间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除净率为89.4%,伤苗率为7.2%,满足间苗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人工锄耕地坡面填洼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与径流有直接关系,而径流直接受填洼量的影响,因此坡面填洼量特征对研究土壤侵蚀机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模拟自然地表坑洼填洼量,以人工锄耕为例,探讨了填洼量特征。结果表明:填洼量主要分布在0~40 mL范围,随坡度增加填洼量及总填洼量均随之减小;填洼量与坑洼深度和坑洼面积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可用二次抛物线描述;填洼量直接影响坡面径流,填洼量增加,径流强度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这一农谚既适用于旱地休闲麦田,也适用于大秋作物农田的夏季管理。首先,它充分揭示了旱地休闲麦田在夏季深耕的作用,相当于水浇地放水灌溉。在华北特别是山西省,水资源较短缺,灌溉条件较差,耕地中旱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旱地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主要依靠自然降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茎秆农作物根系残留田间影响土质的问题,以根系掘除设备的锄板为研究对象,利用JKR接触模型来描述土壤颗粒间相互接触时的运动情况。基于离散元法,采用EDEM软件分析锄板入土过程中不同速度(整机前进速度)、转动角速度(锄板绕转动点旋转的平均角速度)和离地高度(刀尖距地面的距离)对所受合力的影响,并利用仿真得到锄板从初始位置转到指定角度过程中的最大合力值。基于Box Be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三元二次线性数学模型,由方差分析结果得到该数学模型极为显著(P<0.01),说明所建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由数学模型确定前进速度0.41 m/s,转动角速度40°/s,离地高度115 mm时,锄板所受最大合力可达到其最小值为563.36 N。在烟草种植试验地进行田间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数据数值与田间试验数值相对误差为5.1%,验证模拟的根土复合体土壤模型基本符合土壤力学特性,能真实模拟该试验地土壤属性。研究表明采用离散元法分析锄板入土作业所受合力的可行性,可进一步为锄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玉米田杂草的机械防除需求,设计了一种行间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从土壤和杂草运动、土壤破碎、除草效果等角度对其作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下,表层各位置土壤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其纵向位移,且位于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动位移显著大于非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移;同时,靠近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杂草运动比例高达80%。锄铲式除草机的除草株防效为83.4%、鲜重防效为82.6%。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后,土壤结构典型直径为10.4 cm,5 cm深度处土壤紧实度降低了64.4%。研究结果为除草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扫帚草     
扫帚草,俗称金扫帚。它的幼嫩茎叶可以吃,在开花前它的茎叶是牲畜的好饲料。扫帚草于9月开黄色小花(或红花),到10月早霜到来时种子全部成熟。群众一般用扫帚草扎扫帚、作燃料或作他用。扫帚草的特点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在荒坡、荒沟、地埂边都能生长得很好,高可达2米左右。棍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快,能迅速复盖地面,在保水固土方面,有突出的效果。籽实成熟后,需及时收获,否则随风散落。种子播后,越冬发芽,不要求严格的耕作措施,扫帚草根部有  相似文献   

20.
草埂梯田     
等高带状种植苜蓿,是甘肃省环县群众创造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牧草生产方法,因为等高种植苜蓿草带的坡地,会形成梯田,所以又叫“草埂梯田”。近几年来,由于党委的重视,巳被作为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广泛的推广;仅1958年全县就播种了苜蓿草带1,363,606亩。环县的草埂梯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和平、天池等七个人民公社内,我们调查了五个公社的草埂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