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褪黑素受体1A (MTNR1A)基因多态性对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86头摩拉水牛经产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扩增其MTNR1A基因外显子Ⅱ序列,测序后分析该序列的多态性位点;记录86头摩拉水牛经产牛在2019年1月份—2020年12月份期间的怀孕和产犊情况,分析MTNR1A基因外显子Ⅱ的多态性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到MTNR1A基因外显子Ⅱ,测序发现其第72位碱基处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该位点有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和0.53,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0.30,0.33。CC和CT基因型摩拉水牛在2019年1月份和8—12月份时的怀孕数量均高于2019年2—7月份,TT基因型水牛在2019年2—7月份时的怀孕数量高于2019年1月份和8—12月份。摩拉水牛产犊季节主要集中在2020年1月份及9—12月份,经计算产犊数量占总产犊数的56.98%;2020年2—8月份是摩拉水牛产犊的淡季,经计算产犊数量仅占全年产犊总数的43.02%。CC和CT基因型的摩拉水牛产犊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对水牛黑色素皮质素1受体(MC1R)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参考牛MC1R基因(GenBank登录号:JN123363.1)序列设计引物,以本地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摩拉水牛和黄牛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扩增克隆MC1R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运用QRT-PCR方法检测摩拉水牛、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沼泽水牛和白沼泽水牛MC1R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应用PCR方法成功克隆了水牛MC1R基因,其编码区全长954 bp,共编码317个氨基酸。测序分析后发现沼泽水牛、白沼泽水牛、摩拉水牛和黄牛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沼泽水牛与白沼泽水牛在476、618、881、930和931 bp位点上分别发生T→C、G→C、G→A、G→A和A→G突变,导致了沼泽水牛和白沼泽水牛第15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第31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丙氨酸,第29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丙氨酸,发生了非同义突变。QRT-PCR结果发现,MC1R基因在摩拉水牛、沼泽水牛和黄牛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沼泽水牛(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沼泽水牛皮肤组织中MC1R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白沼泽水牛。综上所述,白沼泽水牛MC1R基因的编码区发生氨基酸位点突变,且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沼泽水牛,推测此为白沼泽水牛体内合成的黑色素缺失而导致毛色白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肉牛MST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60头甘肃武威西门塔尔牛MSTN基因的多态性,对群体内各等位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武威西门塔尔牛MSTN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A、B两个等位基因以及AA、A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67、0.0833;第2外显子存在A、B两个等位基因以及AA、BB、A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25、0.25。序列分析表明,武威西门塔尔牛MSTN第1外显子在269 bp发生了A→G的突变,第2外显子在41 bp发生了C→T的突变,二者均属于同义突变。统计结果表明,武威西门塔尔牛MSTN基因第1外显子呈低度多态,第2外显子呈中度多态,外显子3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寡腺苷酸合成酶1(oligoadenylate synthase 1,OAS1)基因多态性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0头松辽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法测序查找OAS1基因外显子1~8的SNP位点,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OAS1基因SNP位点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松辽黑猪OAS1基因外显子2、3和6上共检测到33个突变位点;其中在外显子2的110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10C),存在3种基因型:GG、GC和CC;在外显子3的17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76T),存在3种基因型:CC、CT和TT;在外显子6的145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C145T),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在16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166A),存在3种基因型:GG、GA和AA;在206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A206G),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松辽黑猪OAS1基因G110C突变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C176T、C145A、G166A和G206A位点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各SNPs位点遗传杂合度均位于中等水平,为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结果发现,G110C位点G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C176T位点CT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C145T位点CC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166A位点GA基因型个体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A206G位点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表明,OAS1基因外显子区存在突变位点,对松辽黑猪部分繁殖性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分析金昌地区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三个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方法]采用 PCR-SSCP 方法检测了61头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三个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显示:金昌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 A、B 两个等位基因以及AA、AB 两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705和0.2295;第2外显子存在 A、B 两个等位基因以及 AA、AB、BB 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8、0.3443和0.6229;第3外显子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序列分析表明,金昌地区的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第1外显子在269bp 发生了 A→G 的突变和第2外显子在41bp 发生了 C→T 的突变,但都未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外显子3并未检测到突变。[结论]统计结果表明,金昌地区的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第1外显子呈低度多态,第2外显子呈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方品种黄牛MyoD基因部分编码序列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MyoD基因在3个西南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MyoD的第2外显子内不存在遗传多态性;第1外显子在3个牛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A等位基因为3个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3个品种中,盘江牛AA基因型频率最高,达到0.5365,而巴山牛和昭通牛则相对较低,分别为0.4465和0.2564。对第1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位于MyoD基因第782bp处发生碱基G→A的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的突变,使甘氨酸变为丝氨酸。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检测水牛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究摩拉水牛多态性位点的群体遗传特征。以广西水牛研究所的57头摩拉水牛为材料,PCR扩增DGAT2基因的部分序列(外显子2及内含子2、3),通过常规测序法检测其SNP,并运用遗传多样性分析软件(POPGENE)和SPSS软件对群体的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遗传杂合度(He)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摩拉水牛DGAT2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3上共发现了9个SNPs位点(IVS2.54 G > A、IVS2.158 A > G、EVS2.191 A > G、EVS2.228 A > G、IVS3.311 C > T、IVS3.444 A > G、IVS3.451 A > C、IVS3.466 C > T、IVS3.521 C > T),其中EVS2.191 A > G位点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异亮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突变位点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遗传但接近连锁平衡状态。从基因频率上看,IVS2.158 A > G、EVS2.191 A > G、IVS3.311 C > T、IVS3.451 A > C、IVS3.466 C > T和IVS3.521 C > T 6个SNPs位点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提示等位基因频率较大的基因个体可能更适合生存。9个SNPs位点在摩拉水牛品种上多处于高度多态,杂合度在0.1744~0.4975之间,说明摩拉水牛群体中DGAT2基因遗传多态性丰富,具有较大的育种价值和性状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GHR10)730 bp在南阳牛、利木赞、盖洛威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品种体尺、体重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GHR10基因的730 bp突变(A/G)对体尺、体重等12个指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德宏奶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DGAT1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德宏奶水牛产奶性状标记辅助选择侯选基因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81头泌乳的德宏奶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结合候选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DGAT1基因第8外显子及第8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DGAT1基因多态位点对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在德宏奶水牛群体中共检测到CTGG,CCGG和CCGT三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检测的群体中未发现K232A位点的突变,而在DGAT1基因第8内含子的第14位检测到C→T突变,第35位检测到G→T突变。多重比较表明,CCGT基因型对德宏奶水牛的乳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 (GHR10) 730 bp在南阳牛、利木赞、盖洛威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3个品种体尺、体重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GHR10基因的730 bp突变(A/G)对体尺、体重等12个指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新吉细毛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R)、促黄体素(LHR)、促卵泡素(FSHR)、催乳素受体(PRLR)、雌激素(ESR)5个生殖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19只新吉细毛羊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ABI测序仪检测基因多态性;用DNASTAR软件与I-TASSER软件预测蛋白质三级结构;用Excel计算基因型频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新吉细毛羊群体5个生殖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经测序分析发现,FSHR基因不存在突变位点,其余4个基因存在13个突变位点。GnRHR基因存在A505G、G720C突变,LHR基因存在T1262G、A1991G、C2012T、A2032T、T2041A的突变,PRLR基因存在A1263G、C1544G突变,ESR基因存在A106T、C181T、G612A、C735T突变。在新吉细毛羊群体4个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只有ESR基因A106T突变对新吉细毛羊产羔数影响显著。其中AA、AT、TT 3种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分别为1.391、1.101、1.417。AA基因型、TT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比AT基因型分别多0.290、0.316个(P<0.05)。AA基因型、TT基因型平均产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序和PCR-RFLP方法,分析171头中国荷斯坦牛BMP7基因第5内含子和USP26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MP7基因的76 045bp位点发生A→G突变,USP26基因的1 156bp位点发生C→T突变,这2个位点均是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试验牛群在BMP7基因A76045G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USP26基因C1156T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采精量、鲜精密度、鲜精活力、冻精活力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BMP7和USP26基因的SNP位点与采精量和精子冻后活力相关性不显著,BMP7SNP位点基因型与鲜精活力相关性显著(P=0.0417),USP26SNP位点基因型与鲜精密度相关性显著(P=0.0485)。BMP7和USP26基因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牛精液品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多态性与泸宁鸡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泸宁鸡MyoG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泸宁鸡MyoG基因5'调控区存在4个多态位点(A153G、A267G、A446G和C612T).在153 bp处存在A/G突变,形成3种基因型(AA、AG和GG),其中AA基因型肝脏重显著高于AG、GG基因型(P <0.05).在446 bp处存在的A/G突变,形成3种基因型(AA、AG和GG),该位点GG基因型屠宰率显著高于AA、AG基因型(P <0.05),AG、GG基因型胸肌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05).以上结果显示,MyoG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泸宁鸡肝脏重、屠宰率、胸肌率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作为泸宁鸡相应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设计3对引物克隆山羊KiSS-1基因并扫描其序列多态性,4对引物用于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山羊品种中检测多态性.获得一个4 118 bp的DNA片段,含有长408 bp的ORF,编码135个氨基酸,其中羧基端17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该多肽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内含子1中发现3个突变位点(G296C、G454T和T505A),外显子2中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内含子2中发现1个18 bp缺失(-)/插入(+)突变(1960-1977),外显子3中发现两个突变位点(G3433A[A86T]和C3688A).这些突变位点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品种之间的基因型分布没有明显差异.296位点CC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比GG、GC型分别多0.80只(P<0.01)和0.77只(P<0.01),GG与GC基因型个体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1960-1977位点,-/-个体比+/+、+/-个体产羔数分别多0.77只(P<0.01)和0.73只(P<0.01),+/+与+/-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4个位点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山羊KiSS-1基因296位点C等位基因和1960-1977位点的(-)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的高产羔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ACVR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VR1基因20190 bp处发生G→A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9075,B等位基因频率为0.0925。基因型与生长和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BB基因型鸡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鸡(P<0.01),AA基因型鸡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鸡(P<0.05)。由此初步推断,ACVR1基因可能对京海黄鸡的产蛋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A为体重的优势基因,B为产蛋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250只波尔山羊、成都麻羊的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两个品种试验羊的FSHβ基因5′调控区712bp处存在A→G突变,形成A、B 2种等位基因及AA、AB、BB 3种基因型,且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平均窝产羔数方面,两种山羊初产和经产的平均窝产羔数均为基因型AA基因型AB基因型BB,经产个体的AA型与AB型、BB型差异显著(P0.05),初产个体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推测,FSHβ基因可能是控制山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国荷斯坦牛TLR6基因的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以及核苷酸变异位点,探讨其遗传特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303头荷斯坦牛的TLR6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TLR6基因在扩增区域的209 bp处发生G→A的错义突变,导致TLR6蛋白中第70位天冬氨酸(Asp)变为天冬酰胺(Asn),并产生AA、BB、A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14 5、0.122 1和0.663 4,经χ~2适合性检验,荷斯坦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说明中国荷斯坦牛TLR6基因多态性丰富,该位点可以作为荷斯坦牛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取抑制素α(INH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和不对称PCR-SSCP技术检测其在大白猪、长白猪中的多态性,并对大白猪、长白猪不同基因型、合并基因型与猪产仔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NHA基因在长白、大白猪中存在外显子ⅡG262A位点突变,该位点引起Hin6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改变,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G型为优势基因型。利用不对称PCR-SSCP结合测序发现外显子ⅡA852G位点产生突变,研究表明,B为优势基因,BB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合并分析表明,BBGG基因型为优势合并基因型,在大白猪中,总产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0.7头,产活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1.5头;而在长白猪中,总产仔数BBGG基因型比BCGG总产仔数高2.0头,产活仔数BBGG基因型要比BCGG基因型高1.73头。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并不是各基因效应的简单相加,但却要稍高于最好的单个基因型效应。  相似文献   

19.
Spot14基因是动物脂肪生成的关键基因,在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采用PCR-SSCP法检测了278只朗德鹅Spot14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产肝性能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Spot14基因编码区210 bp处存在1个突变位点即A→G碱基突变;在朗德鹅群体Spot14基因A210G位点检测到AA、AB等2种基因型,AA为优势等位基因型,频率为0.856 1,A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928 1;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性分析发现,AB型朗德鹅体重显著高于AA型(P<0.05),AB型朗德鹅肝重比AA型高29.73 g,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克隆绵羊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mRNA、DNA和调控区全序列,并检测其在11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探究GDF9基因与绵羊多羔性状的关系。首先应用RACE和PCR技术克隆GDF9基因全长序列,其次利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11个绵羊品种GDF9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GDF9基因mRNA全长1 852bp(GenBank序列号:KR063137),编码区两侧翼分别具有5′-UTR58bp(1~58nt)和3′-UTR 432bp(1 421~1 852nt)。进一步克隆获得长为2 898bp的DNA序列和2 304bp的调控区序列,分析发现调控区序列比数据库序列(NC_019462.1)多两个长片段。序列比对发现了已知突变G260A(G1)和调控区新突变-2078CG。分型结果显示,11个绵羊品种均不含FecGE、FecGH、FecGT、FecGF、FecGV突变,而G260A和-2078CG广泛存在于除草原型藏羊外的各绵羊品种中,G260A表现3种基因型(AA、BB和AB),首次在小尾寒羊和山谷型藏羊中检测到BB型突变纯合子。-2078CG也存在3种基因型,基因型结果表明该位点与G260A完全连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小尾寒羊AB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本研究完善了绵羊GDF9mRNA、DNA和调控区全长序列,为进一步研究GDF9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不同绵羊品种中发现了G260A和-2078CG突变,其中G260A作为潜在的有效遗传标记可用于提高绵羊的产羔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