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后瘫痪是母牛产犊后发生的一种以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等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本文用药物疗法和乳房送风疗法对2例产后瘫痪的母牛分别进行治疗。治疗结果表明,乳房送风疗法和药物治疗法对奶牛产后瘫痪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1例奶牛产前生产瘫痪的诊治,分析了奶牛产前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目前以糖钙疗法和乳房送风疗法为主,可以通过满足奶牛营养需要、产后合理挤乳、适度运动、增强光照和及时助产等措施预防奶牛产前生产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多角度治疗奶牛生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生产瘫痪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多为急性发病,常有50%~60%的死亡率。经常采用静脉给予大剂量钙制剂、乳房送风及一些中兽医方法治疗。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中西相结合的多角度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是由于奶牛生产后体内的血钙下降严重而导致的病理现象。奶牛产后瘫痪最常见,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较多发生。药物治疗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为奶牛补钙和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中药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产后瘫痪,一般是用钙剂疗法或乳房送风疗法治疗。我们在实践中,将鲜乳注入奶牛4个乳池内,发现效果良好。该方法是将球头针插入乳池内,通过注射器将鲜乳分别注入4个乳池内,以注入后乳房膨满和乳汁外流为度。注入鲜乳后3小时左右,病牛开始好转,鼻镜开始湿润,眼睛睁开,头颈姿势恢复自然状态,反射及感觉机能逐渐恢复,体表温度也升高。颤抖、痉挛、麻痹等症状逐渐消失,出现食欲、排尿、排粪,逐渐康复。鲜乳巧治奶牛产后瘫痪@李宗才$甘肃省畜牧学校!733006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采用静脉注射钙剂、乳房送风或乳房内注入疗法,可迅速提高奶牛血钙水平,消除脑缺血和缺氧状态,使其调节血钙平衡的功能得以恢复,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最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34例生产瘫痪是产后奶牛最常见的多发性代谢性疾病。对此病过去我们一直采用钙制剂配合乳房送风治疗,不但疗效低,疗程长,而且费用还高。从1989年开始,我们对34例生产瘫痪奶牛采用钙制剂,配合激素,乳房送风和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以昏睡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常发生于产后 3d内 ,少数发生于分娩过程中或产前。以 3~ 6胎 ( 5~ 9岁 )的高产奶牛最易发生。如治疗不及时 ,多数会因虚脱、瘤胃臌气或吸入性肺炎造成窒息而死亡。本病在奶牛较集中的吴忠市利通区比较多见。根据笔者近 6年来 89例的治疗资料统计 ,产后瘫痪病例占临床病例的8 3%。笔者近年来先后采用以单纯补钙为主的补钙疗法 (以下简称补钙疗法 )和先行乳房送风后以补钙、磷、镁、钾为主的综合疗法(以下简称综合疗法 )治疗该病 ,综合疗法获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以舌、咽、肠道麻痹、失去知觉、四肢瘫痪、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中,多为急性发作,常有40%-50%的死亡率。经常采用静脉给予大剂量钙制剂、乳房送风及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天露公司奶牛场155头妊娠母牛进行了生产瘫痪的防治试验。(1)预防试验:试验组155头奶牛产前注射亚硒酸钠—VE和钙制剂并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对照组156头怀孕母牛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试验组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为9.0%,对照组为31.0%,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治疗试验:6头患生产瘫痪奶牛进行补钙、乳房送风治疗;8头患牛进行补钙、乳房送风并配合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CoA)等能量制剂治疗,治愈率分别为66.7%和100%。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病之一,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巨大.2011年,在出诊期间,遇到两例产后卧地不起的发病奶牛,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生产瘫痪.对发病奶牛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得血钙在0.04~0.06 mg/mL之间,明显低于产后健康牛的血钙浓度(0.08~0.12 mg/mL).并且,患牛对乳房送风疗法有良好反应,进一步确诊是发生了生产瘫痪.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两例病牛经过2~3 d的用药都逐渐康复,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奶牛瘫痪是兽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很大。2011年4、5月份,笔者在武威市古浪县某奶牛场学习期间,遇到了三例产后卧地不起的发病奶牛,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生产瘫痪。对发病奶牛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得血钙在0.04~0.06 mg/ml之间,明显低于产后健康牛的血钙浓度(0.08~0.12mg/ml)。且患牛对乳房送风疗法有良好反应,进一步确诊是发生了生产瘫痪。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例病牛经过3~4天的用药都逐渐康复,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由于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根据笔者8年来对116头病例的治疗资料统计,产后瘫痪病例占临床病例的9.6%。先后采用单纯补钙为主的补钙疗法(以下简称补钙疗法)和先行乳房送风后以补钙、磷、钾为主的综合疗法(以下简称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实践证明,综合疗法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瘫痪也叫乳热病,通常是由于缺钙造成的,属于营养代谢病。本文总结了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如日粮、年龄、生产和其他因素等,并提出了加强日粮管理、合理挤奶、良好的饲养环境、静脉注射补钙剂和乳房送风法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在发生生产瘫痪的同时常常继发其他疾病。近年来 ,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而继发病也多种多样。继发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治 ,产后瘫痪的治疗效果也就很难巩固。 2 0 0 3年 7月 2 2日 ,五大连池市格球山农场七队养牛户王某家奶牛产后即发生生产瘫痪 ,经钙剂治疗好转 ,能够站立 ,但是第 3天又卧地不起。据畜主说由于该牛乳房肿大 ,为防止牛压伤乳房 ,遂将奶挤净 ,挤净后该牛就又卧地不起了。经诊断为生产瘫痪并发低镁血症 ,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笔者通过正确饲养、适当运动、增加光照、保证干乳、定期补钙等措施综合预防;患病后紧急乳房送风、补充血钙、增加能量、补充血磷血镁、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对奶牛生产瘫痪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母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产科疾病。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是危害性大,特别是高产奶牛多发病。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奶牛酮病,损失更严重,并且为该病的治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不及时治疗,则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补钙、补糖、补液、强心和乳房送风等方法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在改善乳质、提高产奶量上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中西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症状的代谢疾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房送风是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很有效的方法。我们自制的送风器,经多次临床运用疗效与乳房送风器相同,并有取材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在没有乳房送风器的情况下可使用。一、制作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麻痹和乳热症,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喉、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5~9岁营养良好的高产母牛。笔者通过对湟源县日月乡两起病例的研究,分析了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介绍了奶牛生产瘫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