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Begomovirus病毒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成为植物病毒最具破坏力的种群,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集约化及其传播介体——粉虱种群的增加。综合前人的研究,报道了Begomovirus病毒在其进化、危害及对其控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一种双生病毒,可以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有效除治烟粉虱是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侵染贵州番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分离物与其他地区TYLCV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贵州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自贵州省关岭县的番茄疑似TYLCV样品提取DNA,用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通用引物...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三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度处理下均对Q烟粉虱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效应越显著;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只在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对Q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效果;噻虫嗪在LC_(15)亚致死浓度作用下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氟吡呋喃酮可作为良好的烟粉虱驱避剂,对其传播TYLCV具有很大预防潜力,噻虫嗪则不宜用来作为病毒病的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
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粉虱传双生病毒 (whiteflytramsmitted ,Gemi nivirusWTG)属于双生病毒科 (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Begomovirus) ,是单链环状DNA病毒 ,基因组有 2个组份 ,即DNA -A和DNA - β .该属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害多种作物 ,引起烟草、番茄等曲叶病 ,辣椒和甜椒曲叶皱缩病 ,葫芦科植物花叶病等。由于WTG株系变异快 ,易发生突变和重组 ,造成病毒病的突发流行 ,近年来 ,本项目对云南的WTG发生和分布开展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病害调查与样品采集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 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 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 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传播植物病毒的真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阮义理传播植物病毒的真菌称介体真菌。由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约30种,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大麦黄花叶病毒属的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或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油莱病毒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据报导,为害油莱的病毒有多种。我省广大油莱产区分布最广的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两种,其余病毒类型占比重甚少。而这两种病毒猖獗为害,在自然界主要靠蚜虫来传播。为了防治这类病害的传播蔓延,在生产上常采用杀虫剂来治蚜防病,但往往又收不到予期的效果。如何提高治虫防病效果,国内外都作过一些研究,近年来日本、加拿大等在探讨防治蚜传病毒病方面,应用忌避剂和抑制剂等措施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试验目的,根据有翅蚜虫的色觉反映不同,而设计了避蚜带放置田间和大田直接喷油乳剂,以观察治虫防病作用及其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简称TY病毒)2002年传人我国南方,2008年在全国多个省市发展蔓延。 1、病害特点和发病原因 该病是由一种单组份双生病毒浸染所致,主要危害番茄、青椒、烟草、菜豆、苦苣菜及多种花卉等数十种植物。主要由带毒B型烟粉虱为害传播和带毒种苗远距离人为传播。北京郊近期迅速传播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生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前途的生物柴油树种,我国各地区人工种植面积迅猛增加。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外报道的由烟粉虱传播的麻疯树花叶病毒造成严重损失,尤其值得关注。为了引起种植者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结合作者多地调查,对麻疯树病毒病的发现、症状、传播和新株系的检测等进行了简短综述。并提出了培育和利用抗病毒品种,以及治虫防病的麻疯树病毒病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释放商业化生产的胡瓜新小绥螨和喷施化学农药2种方法防治温室茄子、黄瓜和豆角上的烟粉虱,比较2种防治方法对烟粉虱垂直分布规律和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防棚烟粉虱大多数聚集在茄株中下部,生防棚的烟粉虱则均匀地分散分布在茄株上。化学防治仅能防治茄株上部烟粉虱的成虫和若虫,而释放到大棚茄子上的胡瓜新小绥螨却能够捕食茄株上、中、下部处于各个虫态的烟粉虱。胡瓜新小绥螨对茄株下部的烟粉虱成虫数量的控制,显著超过化学防治的水平,证明使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害虫显著优于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绿色植保技术在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秉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烟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构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物理防治为辅助、以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技术包括:黄板诱杀烟蚜、烟粉虱的物理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烟草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物防治技术;生物制剂防治烟草病虫害的应用技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把病害虫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2012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较2011年减少15.4%,保护了烟田生态环境,提升了烟田自然因子的控害能力,实现了示范区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多数蔬菜病毒都以蚜虫为媒介进行传播,蚜虫与蔬菜病毒流行关系密切,了解这些关系对有效防治蚜传蔬菜病毒病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综述了蔬菜上主要蚜传病毒及传毒蚜虫种类;蚜虫传播蔬菜病毒病的特点;有翅蚜迁飞与蔬菜病毒流行的关系及阻断蚜虫传毒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瓜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的不同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B生物型(中东-小亚细亚1种)和Q生物型(地中海种)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的滥用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危害到生态安全与人类健康,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利用植物抗性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论文旨在探讨黄瓜植株被B型、Q型烟粉虱取食后营养和防御相关酶系的反应差异,阐明黄瓜植株应对烟粉虱取食防御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利用植物抗性防控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提供依据。【方法】以实验室长期培养的B型、Q型烟粉虱和黄瓜博杰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黄瓜植株4片真叶期分别接B型、Q型烟粉虱成虫200头,同时分别以不接虫的黄瓜植株为对照,在烟粉虱持续取食1、3、5、7、9 d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酚含量、防御物质合成相关酶活性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在整个实验期内,B型烟粉虱取食3 d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Q型烟粉虱取食1 d后,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植株显著下降。黄瓜叶片中多酚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取食后均升高,但对Q型烟粉虱取食更敏感,即活性更高。B型烟粉虱取食后引起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下降;而Q型烟粉虱取食后则引起SOD活性升高、POD和CAT酶活性下降。【结论】烟粉虱B型和Q型取食诱导黄瓜的营养物质含量、防御酶或保护酶活性发生不同变化。B型、Q型烟粉虱取食均能诱导黄瓜植株防御物质多酚的合成,导致叶片内多酚含量升高;但二者对黄瓜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活性诱导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诱导黄瓜营养物质增加,Q型取食导致营养物质下降,而黄瓜防御物质在Q型烟粉虱取食后活性更强。两种烟粉虱生物型在寄主适应性上存在差异,在制定防治策略上,应该因不同烟粉虱生物型或不同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其种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烟草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烟青虫、烟蚜、小地老虎、黑胫病、病毒病、赤星病、炭疽病和青枯病等.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部分烟区仍存在使用高毒化学药剂、农药品种单一、偏向传统剂型等现象,造成病虫害抗药性提高以及烟叶农药残留超标;另外,由于化学药剂使用不当使...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是江淮地区蔬菜、棉花、花卉上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实施防控。烟粉虱在江淮地区不能露地越冬,但能在日光温室、双膜覆盖的大棚内越冬、为害。利用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合理和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对烟粉虱的非化学控制,为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提供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棉田烟粉虱的防治指标,为棉田烟粉虱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田间烟粉虱虫量系统调查、棉花产量测定的方法,分析烟粉虱对棉花为害性及防治数据,建立棉田烟粉虱的经济阈值。【结果】 烟粉虱对棉花单株结铃数、单株籽棉重、皮棉单产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单铃重没有明显的影响;虫口密度(x)与棉花单株结铃数(Y1)、单株籽棉重(Y2)、皮棉单产(Y3)等指标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12.242 e-0.008 x (r = 0.912 7**),Y2= 29.07e-0.009 6x (r=0.894 4**),Y3= 29.07 e-0.009 6x(r=0.894 4**),虫口密度与棉花单株铃重、衣分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烟粉虱对棉花纤维长度有明显影响,虫量与棉花纤维长度(Y4)回归方程为:Y4 = -0.004 6x + 28.409 r=0.607*【结论】 烟粉虱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棉田烟粉虱的经济和阈值以若虫计为1.9头/cm2。  相似文献   

18.
19.
陈伟强  余山红  汪恩国  刘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17-2517,2519
[目的]评价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病毒病侵入的风险。[方法]对秋冬栽培番茄育苗期烟粉虱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自番茄出苗后烟粉虱即开始危害,且至移栽前番茄病毒传入的风险较高,近30%的番茄苗为带毒苗,移栽后也会成为烟粉虱的重要虫源和番茄病毒病的重要病源。[结论]常规育苗将导致烟粉虱的扩散及病毒病的严重发生,秋冬栽培的番茄育苗需采用隔离育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