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2~1990年,对田林县老山林场中山杉木人工林及草坡地的水文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冠对大气降雨量的截留、再分配;林分对增加林地枯枝落叶量与容水量,改良土壤物理特性,增加土壤蓄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水文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乌江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生态、经济功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林分生态经济综合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主要林分类型的综合功能,在乌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提出楠竹、华山松、杉木、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应作为主要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杉木幼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方乐金  张运斌 《土壤学报》2003,40(2):316-319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主要造林树种 ,绝大部分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中亚热带地区 ,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由于传统的砍灌、炼山、整地、植树的更新方式 ,直接破坏了森林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和表土的物理性质。加之杉木为常绿针叶树 ,叶片含N成分低 ,从造林至主伐的漫长生长过程中 ,林分凋落物少 ,且不易分解 ,因而加剧了地表冲刷 ,林地土壤严重退化 ,导致二代林生产力急剧下降。众多林业科技工作者曾予以高度关注和研究 ,并初步讨论了杉木林地土壤退化的原因[1~ 4] 。然而在杉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 ,尤其是幼林期土壤退化的进程如何 ,可否采取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4.
杉木速丰林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一种生长快、栽培广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而随着杉木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林业经济发展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相关部门与人员应加强对杉木速生林栽培技术的应用,从而不断提升杉木种植的质量与产量,以便更好地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基于此,就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两种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土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田林老山杉木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微生物数量及凋落物分解的土壤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287d 杉木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失重率地表样分别为23.8%和24.9%,埋置样分别为35.8%和37.2%;C:N 缩小地表样分别为41.0和32.4,埋置样分别为22.4和20.0。凋落物腐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明显上升,但冬季显著下降。凋落物腐解刺激相应土层土壤微生物增长,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 C,N 含量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湖南省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2004--2005年2年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水文学过程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不仅提供了杉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而且,降水过程中雨水对枝叶和树干的淋溶、冲洗作用,把林冠层截留的干尘降及其自身携带的养分带入林地,降水量的多少决定进入林地的水分并影响林地的养分量;林木生长的季节变化虽然受本身生物节律的影响,但降水的月分配格局,决定着林木生长季节的水肥供给状况,进而影响着林分生产力过程;土壤水分动态与林木生长关系密切,生长季节,当土壤含水量在30%-40%(相对含水量)范围时,林木生长迅速,25%-30%范围时,林木生长速率一般,25%以下时生长速率明显下降;林木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关联,但不能用蒸腾量的大小简单地预示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强弱;系统内水分输出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养分的保存和损失上,通过蒸腾蒸发作用以水汽形式逸散,失去的只有水分,可以保存营养物质和保持林地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林木生长,而通过径流以液态形式流走时,不仅失去水分,而且流走了大量营养物质和表土,造成土样瘠薄,进而影响林分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从福建省洋口林场引进杉木无性系洋林020号、洋林061号,并在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林020、061号无性系在该区域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三年生林分的保存率达95.1%,平均树高达4.4 m,平均胸径达5.9 cm,林分高生长量指标比广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高出25.7%,胸径生长量指标与广西五年生林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相当,建议可进一步在桂北600 m海拔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田林县老山林区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生化活性强度与海拔高度不相关。而不同地形和不同土类表现明显差异,山洼和黑砂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化活性强度高于山坡、山脊及红土和黄土,表明山洼和黑砂土土壤微生物很活跃,显示山洼和黑砂土土壤具有较高肥力和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人工针叶林存在生态功能不够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地力衰退等问题,研究了3种经营措施对杉木近熟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近熟林进行大强度间伐套种鹅掌楸后,林木的平均高生长、平均胸径生长、林分蓄积量、林分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只间伐和不间伐).其结果为近熟人工针叶纯林经营提供了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经营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杉木种植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杉木栽培已经不再只是注重其种植产量,也逐渐开始关注杉木栽培的质量,以便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要实现杉木种植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与人员还需加强杉木速生优质栽培技术的完善与应用,使地区杉木种植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对杉木速生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养分循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福建建瓯,选择不同栽植代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养分循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存在差异。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林分养分的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及归还吸收比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1代2代,而营养元素的周转期则呈增加趋势,说明栽植代数对杉木林养分的归还量及吸收量有较大影响,多代连栽不利于杉木林地肥力的恢复。随林分年龄的增加,杉木林养分年积累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代成熟林比中龄林下降14.74%,2代成熟林比中龄林下降11.86%;而杉木林养分的年归还量、年吸收量和归还吸收比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因此适当延长轮伐期有利于杉木林的养分归还。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14年生)的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35.75、55.12和75.77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16.28、26.64和36.35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45.5%以上;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4.47、5.01和5.41t/(hm^2·a);从8年生到11年生,树叶、树枝的组成比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到14年生时呈增长趋势;而干材、干皮、根系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较少,其大小排列次序为14年生〉8年生〉11年生。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李昌华 《土壤学报》1981,18(3):255-26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在多年的林业实践中,发现杉木人工林,特别是速生的林分在连续栽植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因此,连栽二、三代之后,就使其轮荒恢复杂木林。而阔叶杂木林则有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因而杉木一般以在常绿阔叶林或阔叶杂木林砍伐后第一次植杉的土壤上生长为最好[1]1)。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类中国杉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fir stand,including those with varous composition (pure and mixed),in various cropping systems (first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system)and at different ages,on the nutrient status of soils the hilly regions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ecological sequential comparison on the basis of similar climate and soil type.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he Xiaoxi Forest Farm of Jingxian County and the Caijiaqiao Forest Farm of Jingde Coundy,where the soil is parayellow soil derived from phyllite and sandston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Chinese fir pure stand could accumulate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in the soil but it resulted in decreasing of soil pH and base ions(especially Ca^2 ) compared to its mixed stand with broad-leaf trees such as Chinese sassafra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It would be better to mix Chinese fir with broad-leaf trees when affores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fir pure stand,base compounds and phosphate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soil for minta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raising and raising forest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Lamb. ) Hook] 林物质生产中养分利用特征,为其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进行。供试林分7年生时,在林内设立了4 块固定观测样地,并在林分7、11、16、20、25年生5个林龄时,测定林分生物量,测定树木中K、Ca、Mg、N和P含量。根据枝叶枯死前后养分浓度差异和枝叶枯死量,估算枝叶枯死前的养分转移量。用某林龄段首尾两次测定的养分浓度差值,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量。将这些养分与从土壤吸收的养分结合一起,综合分析林分物质生产中的养分利用特征。【结果】林分物质生产利用的总养分中,土壤养分比例占79.3%~96.5%,随林龄增加持续下降;枝叶枯死前转移的养分占3.52%~17.6%,随林龄增加持续上升;林分12年生后,积累在某林龄段开始前林分生产的,在某林龄段结朿时仍存活的器官物质中迁移出的养分再利用占3.11%~3.40%,随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前,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下降,进入树干高生长阶段以后,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增加而上升。【结论】林分用于物质生产的养分来自土壤、枝叶枯死前转移和植物活组织转移3个方面的养分。只要有枝叶枯死发生,枝叶枯死前就有养分迁移出来用于物质再生产。只有杉木林郁闭后,才发生某林龄段以前林分生产的,且在该林龄段仍存活的生物质中有部分养分被迁移出来再利用。林分养分利用的年变化受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需求量的制约,同时杉木体内养分再分配及贮备机制、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等共同调控着养分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杉复合茶园比单一茶园光照强度降低31.1%~50.1%,且园内气温、地表与土壤温度、茶树叶面温度及其高温危害产生的频率等均低于单一茶园,园内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单一茶园,茶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比单一茶园多118.75%,而其害虫数量仅为单一茶园的45.4%,且茶叶产量提高,其品质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 plays a key role in supplying nutrient elements essential to plant growth. Changes of C mineralization of mixed stands of Chinese fir and Michelia macclurei (a broadleaf tree), pure M. macclurei stands, and pure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tands established in 1983 after clear‐felling of a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fir forest were analyzed in Huitong,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stand of native secondary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NB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BF soil had the greatest C mineralization. Mixture of Chinese fir and M. macclurei had no effect on total soil organic C in comparison with pur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 mineralization from soils was detected in this study. This positive influence on C mineraliza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increase of soil labile C pools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From the analysis of C mineralization,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labile organic C, mixtures of broadleaf and Chinese fir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model for a Chinese fir plantation. Given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and an easier process of determination, hot water extraction, hot water–extractable C (HWC) could be used as an integrated measure of forest soil quality in mid‐subtropics.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丽水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性质与林木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浙江省丽水地区花岗岩立地条件下不同前茬的杉木林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前茬是马尾松、阔叶树和灌丛的杉木生长量均比连茬杉木林高 ,树龄 5a之后 ,差异十分显著。在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固氮菌数量以连茬杉木林土壤最低 ,只是放线菌数量并不低 ;和其他不同前茬的杉木林土壤相比 ,连茬杉木林土壤中转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较低 ,连茬杉木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不同前茬杉木林样地土壤 ,Ca2 、Mg2 含量也有类似的规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前茬杉木林土壤转化酶活性、速效氮、速效钾及Mg2 含量与林木生长呈正相关 ,有机质、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林木生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胜亮  吴立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286-291,298
以宁夏六盘山贫困地区为例,建立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2006—2016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做出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宁夏六盘山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稳定增长的变化态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和协调度指数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增强,内部协调程度进一步提升。(2)从空间分异来看,耦合协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落后且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西北和南部地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行政中心区域,耦合协调度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高、低值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资源禀赋等条件的限制。(3)基于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因素的结果可知:人均GDP、GDP增长率、农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人均牧草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量等因子的q值均大于0.9,是影响六盘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