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羽色作为鸡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常规育种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羽色性状遗传方式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屠云洁  耿照玉 《中国家禽》2003,7(Z1):112-114
优质鸡就是仿土鸡或土鸡,也包括过去在散养条件下生产土鸡的含义。包装性状(羽色、胫色、肤色等)在优质鸡育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羽色、胫色、肤色在优质鸡选育中的遗传机制及其选育特性进行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鸡的羽色性状是鸡育种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不同的品种拥有不同的羽色特征,芦花(也叫横斑)表型就是其中之一。导致鸡的芦花表型包括性连锁的芦花表型和常染色体芦花表型。性连锁的芦花是伴随着色素沉着的完全缺失,而常染色体芦花产生深色的和明亮的色素沉着交替的条纹,不是很规则。  相似文献   

4.
猪乳头性状的遗传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周忠孝 《养猪》1994,(4):33-34
猪乳头性状的遗传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刘文忠,周忠孝(山西农业大学,030801)猪的育种和生产工作者通常将猪的乳头性状作为重要的繁殖性状。习惯上选留乳头多的公母猪留种,乳头数不足和乳头缺陷是淘汰猪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世纪50年代以前,猪的育种工作已经开...  相似文献   

5.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猪的选育已经由传统的育种方法逐渐过渡到分子育种,研究技术越来越先进,缩短了选育周期。育种的目的是改善猪的优良品质,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虽然使用传统育种方法进展缓慢,但其依然在育种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将其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会取得更好的选育效果。在选育之前,第一步是要确定育种方案,估计目标猪群的遗传参数,因为遗传参数对制定育种方案、估算遗传进展、改善遗传进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猪主要性状遗传力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对猪的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粉壳蛋鸡羽色自别雌雄品系的成功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10多年闭锁群家系选育,在粉壳蛋鸡B-4配套系的母本白来航慢羽系中,发现一个羽色突变的家系。观察表明,这个浅灰色、灰褐色、小麦色的突变在公鸡上不显色斑,而在母鸡上不完全显色,是一个伴性的、半显性的基因。初生雏公母均为白色,只是到10周龄前后母鸡的色斑才表达出来,并随日龄而扩展和加深。表明与雌性激素有密切相关。羽色突变的母鸡与带金色基因和快羽基因的公鸡杂交,后代既可羽色也可羽速自别雌雄,准确率均在98%以上。这在粉壳蛋鸡上属国内的首例。成年母鸡的羽色为相对褐色,国内其他粉壳蛋鸡则为相对白色,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杂交鸡最突出的特征是颈羽有镶金边的柳叶状银色花彩,翼梢和尾梢为银色,呈现典型的哥伦比亚型花彩。外貌上与其他蛋鸡有鲜明的对比,可谓与众不同。可见这个羽色突变品系含有黑色基因E系列中的复等位基因(ewh、e+、ep、ey等)、银色基因S等修饰基因,属于隐性白羽的一种。这是我国蛋鸡育种中出现的新苗头。  相似文献   

9.
青脚白羽鸡测交羽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脚白羽鸡是近年来选育出的新品种,为了利用好该鸡种优良的种质特性,试验中用其他优良鸡种与其测交,以期使更多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甚至超过双亲,将杂交优势在生产中加以利用。目前的试验结果表明,以青脚白羽鸡作母本、川东大黑鸡作父本的测交组合经济性状效果最好,其测交的羽色遗传效应较复杂,认真研究该遗传效应,对于丰富遗传育种理论和指导育种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1):116-118
随着规模化养猪进程的加快,选育出生产性能优秀的生猪的意义日趋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养猪水平的发展,就要加强对猪遗传育种工作研究的重视程度。猪的经济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性状、胴体性状以及肉质性状,这些性状在生猪的选育改良中占据重要地位;生猪的选育方法有常规育种、转基因育种以及分子育种,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育种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大量的先进的育种方法如基因组选择(GS)、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等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猪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加快了选择进展。文章就近些年国内外猪的经济性状选择的遗传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我国的生猪改良提供思路和策略以及猪的选育改良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约克夏猪繁殖性状直接的和母体的加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遗传改良的速度有赖于使生产者能准确地度量生产性能和评估遗传价值的所用手段。建立在动物模型基础上的混合模型方法已成为育种值估计的重要方法,这不仅是因为方法提供了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而且更是因为方法考虑了动物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同时...  相似文献   

12.
猪体型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体型外貌有助于改良种猪的体形特征、外貌结构和延长使用寿命,尤其对于种猪肢蹄结构与质量的改善特别重要,故体型外貌的评估在种猪选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育种工作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及时淘汰体型不合格的种猪,不仅能减少饲喂成本,还能保留优良个体,促使猪场的良性发展。所以,研究猪体型性状在猪育种中是必要的。该文旨在对猪体型性状的研究进展和其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选种是根据育种的目的,把外貌、羽色、体重、生产性能、经济价值、育种价值等表现良好的公、母鸽选留出来作为种鸽,品质差的严格淘汰.通过选种,不仅能改进肉鸽的遗传性能,而且提高后代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泌乳性能是产奶家畜的重要生产经济性状.也是典型的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用遗传标记对家畜进行选择可以达到提高育种值的准确性和早期选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图绕明星肉鸡的选育问题,对母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探讨了各系的遗传特性和各改状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优化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家禽可以遗传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性状大多数与家禽的经济价值有密切关系。因此,凡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称为经济性状,例如羽色、肤色、羽毛生长速度、体重、产蛋量等。从遗传的角度看,家禽的各种性状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可以遗传并且是由基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基因扫描、QTL定位及比较基因组技术的进步,鸡羽色基因定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7个羽色遗传座位已经完成基因定位,包括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s,MC1R)、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水溶载体45家族第2成员(solute carrier family 45 member 2,SLC45A2)、PMEL17、酪氨酸酶基因、SOX10及melanophilin基因。尽管一些羽色基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哥伦比亚羽座位、隐性黑羽座位及铅笔线样式座位,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羽色基因定位及遗传分析中可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相继发现的羽色基因型揭示羽色遗传是一个复杂过程,既涉及到单个基因功能的获得与缺失,也涉及到多个基因互相作用。羽毛颜色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作者就羽色形成机理及相关基因定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动植物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或具有明显的数量性状特征。因此,解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对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农业育种及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由单基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上位性、杂种优势及环境效应等共同组成。为了解析这些遗传效应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构建了大量的遗传定位群体,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模型。特定的定位分析群体是解析数量性状遗传方式的基础,其应用推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针对数量性状遗传定位群体的发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将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多数育种者将提高猪的繁殖力作为主要有种目标,并用数学遗传学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对繁殖性状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0.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