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探讨安全有效地驱鸡蛔虫和鸡异刺线虫的药物,我们于1985年5月至1986年6月进行了国产丙氧苯咪唑驱除鸡蛔虫和鸡异剌线虫的研究。共分三个试验进行。第一个试验是确定丙氧苯咪唑驱除鸡蛔虫及异剌线虫的效果及最佳驱虫量;第二个试验是确定国产丙氧苯咪唑对鸡的毒性及安全性,第三个试验是在前二个试验的基础上,在生产现场确定国产丙氧苯咪唑的驱虫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1988年4~9月,在江苏省江宁县水牛巴贝斯虫病流行区,对775头2周岁以上的水牛应用国产咪唑苯脲进行了预防试验,其中415头水牛按2mg/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咪唑苯脲二盐酸盐溶液作为试验组,360头不进行预防注射作为对照组。结果,在4个月内,试验组有3头发病,发病率为0.72%;对照组有36头发病,发病率为1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百分率差异极其显著(P<0.01),证明国产咪唑苯脲对水牛巴贝斯虫病有较好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自从美国尤他州大学Hsiao(1973)发现苯来特药物对紫花苜蓿象鼻虫微粒子病有显著治疗效果之后,有关研究人员相继对各种昆虫微粒子病进行了试验。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Shinholster(1974)认为,苯来特对红黄粉虫微粒子病有抑制效果。美国华盛顿哈佛大学Armstrong(1976)指出,苯来特对蝇微粒子病同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Brooks等(1978)通过试验证明,苯来特对玉米穗夜蛾微粒子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所蚕病组(1978)及刘仕贤等(1979)在1978年共进行了十六批试验,反复证实多菌灵和苯来特等类似化合物对桑蚕微粒子病食下传染和经卵传染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广东省十三个蚕种场站共45批生产鉴定试验初步证明,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桑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用丙硫苯咪唑进行体外虫卵孵化试验检测羊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对23个羊场的25份田间样品用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进行了虫卵孵化试验并与先前减卵试验(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FECRT)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25份样品中,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对受检虫卵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值分别为0.050 1和0.054 0μg/mL,差异不显著。FECRT检测有抗药性的4个羊场,75%的样品对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的LD50均值均在0.1μg/mL以上,只有1个羊场的的LD50值分别为0.068 9μg/mL(丙硫苯咪唑)和0.071 2μg/mL(噻苯咪唑)。检测为可疑的2个羊场,其样品的LD50值为0.04~0.07μg/mL;FECRT检测敏感的蠕虫群体的LD50均在0.04μg/mL以下。此外,丙硫苯咪唑用纯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稀释后于4℃保存7 d,LD50值变化不大,提示药效无明显下降,而保存14 d后药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 丙氧苯咪唑(Oxibendazol)是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驱虫药中一种新型抗蠕虫药,1973年由美国史克福实验室研制成功。国内于1980年开始研究,近年来已有产品在江苏省金坛县兽药厂问世。1 理化性状丙氧苯咪唑化学名5-(6)—正—丙氧  相似文献   

6.
正苯丙咪唑类药物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抗多种动物寄生虫病的一大类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非班太尔、奥芬达唑和奥苯达唑。阿苯达唑是最新的苯丙咪唑类药物,具有更广谱的驱蠕虫活性;非班太尔是苯丙咪唑类的前体药物,能在体内转变为抗寄生虫药物;奥芬达唑是美国批准用于牛的广谱苯丙咪唑类驱虫药;奥苯达唑能有效驱除对丙苯咪唑有抗药性的小型圆线虫。1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也称肠虫清,具有更广谱的驱蠕虫活性,按照药物说明书给药对牛更安全。阿苯达唑对家畜、伴侣动物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喹酮片剂、阿苯达唑干混悬剂对高原型牦牛多头蚴病的治疗效果,确定最佳剂量和用药次数。[方法]应用吡喹酮片剂按35、70 mg/kg剂量口服、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按25、50 mg/kg剂量口服治疗牦牛多头蚴病。[结果]吡喹酮片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和91.67%;阿苯达唑干混悬剂两个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83.33%。从吡喹酮片剂3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2头牛检出多头蚴8个,平均感染强度2.67个;从阿苯达唑干混悬剂25 mg/kg的剂量组死亡的1头牛检出脑多头蚴2.0个,平均感染强度2个。从阳性对照组死亡的10头牛检出脑多头蚴37个,平均感染强度3.7个。[结论]吡喹酮片剂70mg/kg剂量间隔5 d三次给药达高效,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贾第鞭毛虫病是一种慢性肠道原虫性感染,全世界均有发生,大多数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多种鸟类和人均可患此病。感染常见于犬、猫、反刍动物和猪。该病在农畜中的流行率为10%~100%不等,牧场牛群和羊群的贾第鞭毛虫病发病率为100%。治疗药物包括芬苯达唑、奥芬达唑、阿苯达唑、甲硝唑、呋喃唑酮,及联合使用吡唑酮、噻嘧啶和苯硫胍等。1病原与传播贾第鞭毛虫有3个亚种,其中包括具有多种哺乳类动物  相似文献   

9.
丙硫苯咪唑(阿苯唑,又名抗蠕敏Albendazole)1976年在美国问世后,我国农牧渔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于1979年合成,该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为目前国内外兽医临床上最佳驱虫药品之一。丙硫苯咪唑是一种新型苯骈咪唑类衍生物,化学名为5——丙硫基——2——氨基甲酸甲脂,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睢宁县2009年晚秋、2010年春季熟蚕上蔟后不结茧情况及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是蚕区林业治虫时使用3%高渗苯氧威防治杨树害虫污染桑叶所致;建议苯氧威用于林木害虫防治时,应远离蚕区。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猪群的驱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科学选用驱虫药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及新型的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等。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而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球虫及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羊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鸡组织(肌肉、肝脏)中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在0.02~1.5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方法的定量限为20μg/kg。在鸡组织(肌肉、肝脏)中,两种药物及其代谢物在20~800μ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其回收率范围在60%~100%之间;在羊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中,两种药物及其代谢物在20~200μ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其回收率范围在60%~100%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英国的生产条件下,研究了驱蠕虫药对乳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是在120个乳牛群中进行的。所试验的乳牛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泌乳期的,胃肠道内线虫的侵袭程度各不一样。对每群乳牛均按品质相同的原则分成五组。第一组乳牛给予左噻眯唑,剂量7.5毫克/公斤;第二组乳牛给予噻苯咪唑,剂量100毫克/公斤;第三组乳牛给予硫苯咪唑,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异丙氧苯胍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60头28 d断奶、体重接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的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 8%恩拉霉素预混剂;Ⅲ组和Ⅳ组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和100 mg/kg异丙氧苯胍。试验共28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恩拉霉素和异丙氧苯胍均显著提高了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其中100 mg/kg异丙氧苯胍与250 mg/kg恩拉霉素预混剂组猪的生产性能相当(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恩拉霉素和异丙氧苯胍均显著提高了血清球蛋白水平(P0.05)和降低了尿素氮水平(P0.05)。与恩拉霉素相比,添加异丙氧苯胍不影响血清生化指标(P0.05)。结论:在28 d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50 mg/kg和100 mg/kg异丙氧苯胍可有效改善生产性能和降低腹泻率,100 mg/kg异丙氧苯胍能够替代恩拉霉素的使用,且不影响仔猪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信阳市水牛群中感染吸虫、绦虫、线虫等蠕虫的水牛很多,对水牛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很大。为寻找安全、低毒、驱虫效果好又适合大面积驱虫的药物,笔者于2008年8—9月份,采用丙硫苯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对信阳市周边几个乡镇的水牛进行了驱虫试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信阳市水牛群中感染吸虫、绦虫、线虫等蠕虫的水牛很多,对水牛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很大。为寻找安全、低毒、驱虫效果好又适合大面积驱虫的药物,笔者于2008年8—9月份,采用丙硫苯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对信阳市周边几个乡镇的水牛进行了驱虫试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对宁夏地区所属灵武、贺兰、盐池、吴忠、中宁、中卫、永宁和银川市郊8个县(市)的12个绵羊场、6个山羊场进行了丙硫苯咪唑和阿维菌素抗药性的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在用丙硫苯咪唑调查的10个绵羊场和6个山羊场中,虫卵减少率在95%以下和95%的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的有山羊场2个、绵羊场2个,证明对丙硫苯咪唑有抗药性;1个绵羊场和1个山羊场的虫卵减少率是96.3%、95.9%,但95%置信域的下限在90%以下,具有抗药性可疑;山羊群中丙硫苯咪唑的抗药性为33.3%,绵羊群为20.0%。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了1个山羊场和5个绵羊场(其中有4个羊场曾执行了丙硫苯咪唑的试验),查出1个山羊场和1个绵羊场对阿维菌素具有抗药性可疑,其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7.3%和95.5%,置信域下限在90%以下。揭示了宁夏地区羊消化道线虫对现行驱虫药的抗药状态,为今后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丙硫苯眯唑(albendaz01e)又名阿苯唑、抗蠕敏,是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衍生物。1976年此药在美国问世,1979年我国农牧渔业部兽药监察所与杭州第三制药厂共同试产成功。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的驱虫谱广、疗效显著、毒性低、价廉,优于目前应用的其他驱蠕虫化学药物,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19.
<正> 1 前言增肉素系间羟基苯酸内酯(Resorcylic AcidLactone简称RALGRO)的商品名,一种非激素类化合物。美国于1960年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目前,英、德、法、新西兰等三十多个国家已普遍采用。近年来,由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按美国产增肉素的化学成分及制作程序研制出此种药品。为观察增肉素对育肥牛增重影响及对比国产与进口两种增肉素的效果,于1987年11月10日至1988年1月10日在哲盟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草莓苗期防治炭疽病的高效药剂,对80%代森锰锌WP、24%腈苯唑SC等10个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明确,24%腈苯唑SC1000倍液、25%嘧菌酯EC1500倍液、50%咪鲜胺EC1000倍液三个处理综合效果佳,防效均高于80%;所选的8个治疗性杀菌剂的效果均明显优于78%波尔?锰锌WP和80%代森锰锌WP两个保护性杀菌剂;草莓苗炭疽病发病初期至中期发病指数增长率明高于中后期,因此,要重视发病前与发病初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