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51-6253
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这2种生产过程的关系。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符合自然规律,有着具体的客观环境要求,是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统一。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是指以保持生命活力的农业生物为对象所进行的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再生产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农业生产力包括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2个方面,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关系是: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农业自然再生产能力与经济再生产能力的变动方向一致;农业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侯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气象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 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 信息。通过完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防灾能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章分析了中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并探讨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通过完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防灾能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章分析了中国农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并探讨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与农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吴 《世界农业》1999,(6):19-20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取得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运用劳动手段干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物的实践活动。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关键步骤,农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取决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当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十分肤浅时,不能不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升华,就能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并使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协调发展。一、知识经济对农业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有国…  相似文献   

7.
农业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是生物、环境、经济、技术等系统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分散在农业全过程的生产中,在加工、贮运、销售、消费的循环中,在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中,农村信息化也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随着农村信息平台的逐步完善,通过互联网的延伸和渗透,已经逐步达到农村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融合,消除农村信息鸿沟,达到与城市信息同步,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对提高农民素质和致富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仍然是受自然条件制约最强的产业,所有农业对象的自然再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气候资源.本文从兴义镇这一局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着手分析,提出了相关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既是一个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又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受其制约。目前,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尤其是近年来乡镇工业的盲目发展和城市污染源的转嫁,使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 农业是经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所以农业生产既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自然规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生态原理。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从人的进化产生,到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都是受生态规律支配的。 在古代形成了传统农业生态体系,这个体系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精耕细作的种植业,精心饲养的斋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了维护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对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在客观的环境要求下,生物与环境的依赖与制约的关系。以及两者的发展方向和对自然发展规律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论述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这一根本特点出发,剖析了农业生产的六大派生特点:农业投入的非均衡性、农业收入的非稳定性、农业生产补偿与投资的二元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的自给性、农业分工协作形式的特殊性与农业生产的相对分散性。并基于这六大派生特点,提出了科学组织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生产运营过程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于一体,这导致农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具有自身的特征。按照风险形成的不同层次,农业的风险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1.自然风险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自然灾害的客观存在、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这些都会给农业带来风险。有些自然灾害是可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单家独户所面临的风险更大。有些自然灾害对农业产业公司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自然风险主要划分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试论山地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山地农业延安地区杏子河流域治理办公室曹世雄农业是人类通过对土地合理经营,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行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是这一行业最显著特点。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农...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动、植物特性为人类提供衣、食之用的生产部门,因此,在生物、技术、劳动力、资本等农业生产资源中,农业生物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原始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物资源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农业起源以前,人类主要以采猎为生,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异.使各地区自然生物资源的分布也不同,人类采猎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的自然生物资源,其种类是广泛多样的。随着采猎经济的发展,农业逐渐发生了。不管农业的起源是以何种形式而实现的,它们都经过了一个对动、植物的选择与驯化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从无意…  相似文献   

16.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明瀚 《农业考古》2003,4(1):56-63
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是农、林、牧、副、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而古代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一般称为狭义的农业 ,我们在本文中谈的农业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农业 ,即利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门类。人类要生存 ,社会要发展 ,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 ,要解决吃饭问题 ,就得发展农业。我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从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 ,都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为前提。正如恩格斯所云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 《论语》云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说明古代的部族首领只有重视…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对古代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互相交织与紧密结合,粮食生产经常会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如果出现灾害性天气,就会造成粮食减产或绝收,因此,自然灾害始终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影响着粮食的宏观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与农村工作发展的现阶段,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农业要讲“三生”,即生产、生活、生态。如果撇开了“生活”这一消费的最终环节,农业绝对是死路一条。农业部门既要抓产前、又要抓产中,还要抓产后,哪是重点呢?相对来说,重点是产前和产后,这两个环节要强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农业生产应该包括两个再生产过程,一个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一个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以,我们老是孤立地就生产论生产,总是单纯地考虑种什么养什么,不行,这两个再生产过程必须一块抓,应该兼顾生产、生活、生态。  相似文献   

19.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是我国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原则显得特别重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农业生产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又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必须适应和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才能顺利地进行农业生产,并在生产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立体农业属农业生态系统范畴。在农业系统基本结构中把生物生产、资源生产、经济增值运转归纳为三个功能团。三个功能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有机构成"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生物生产、资源生产是前二维,称为"平面农业",生产初级产品。具体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这些生物间由自然法则所定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生态有机关系和农业自然再生产的必须利用的自然资源。如光、热、水、气、土等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