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浅圆仓两种仓墙结构(250 mm的混凝土滑膜;设置复合隔热层,内层为250 mm混凝土滑膜,中层为130 mm的空气隔层,外层为120 mm厚的环保砖砌块。)对储藏过程中粮温影响的差异。试验在每个浅圆仓内分6圈(距仓壁11 m、6.2 m、0.5 m、0.4 m、0.15 m、0.05 m)共设置35根电缆,每根电缆设7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间距1.9 m。在气温明显上升的春夏(4-9月)季节期间,每天分别测定两个浅圆仓各电缆的粮温,在三年间重复。试验表明,外围增加120 mm环保砖砌块+130 mm空气隔热层对浅圆仓整体粮温的影响不大,两种仓墙结构粮堆内相同位置的粮温无显著性差异,仅距仓壁较近的局部粮温变化有微弱差别。  相似文献   

2.
连续多年鉴定了21份普通野生稻(从染色体组)DNA导入后代株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筛选出3个稳定抗病的后代株系2005 D3-60、2005 D3-136和2005 D3-112,以其与感病地方品种白皮稻的杂交F1代和F2代为材料,初步分析了导入后代对稻瘟病菌系01-13-1的抗性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F1代对01-13-1菌系全部表现抗病,说明其抗病性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2005 D 3-60/白皮稻和2005 D 3-136/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9:7,说明对01-13-1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基因存在互补作用,而05 D 3-112/白皮稻的F2代抗感分离比例为27:37,说明其抗病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亦存在互补作用;3个组合正反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1代分离比例相同,说明导入系中抗稻瘟病性状属细胞核遗传.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储粮控温新方法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高大平房仓储粮经过冬季机械通风后,一般粮温都能降得较低。低温储粮能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控制虫霉危害,也是储粮的发展方向。但由于高大平房仓屋顶面积大,受太阳辐射强,墙体较薄,仓房整体密闭隔热性能较差,在夏季高温时期,仓温可达30℃以上,上弦板与下弦板隔热层之间的温度最高可达50℃以上,导致粮堆表层温度上升较快,对夏季安全储粮构成威胁。我库通过隔热层铺设稻壳来减少隔热层温度对仓温的影响,以此延缓表层粮温上升速度,达到了经济、有效控温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减少基部不育小穗数是提高小麦穗粒数的重要途径。利用EMS诱变小麦品系山农1186获得基部2-4个小穗不育突变体M7652。本研究利用M7652与山农1186回交获得的BC3F2群体及其衍生的BC3F2:3株系(MS)群体,M7652与泰农18杂交获得的F2群体及其衍生的F2:3株系(MT)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作图和QTL定位。通过SSR标记检测构建了分别覆盖38.9 c M、73.1 c M的两个4B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对两个群体的穗部性状和株高进行QTL分析表明,MS回交群体在3个环境下都检测到6个QTL,包括5个控制穗部性状和1个株高性状的QTL位点,其贡献率为18.22%~47.23%,且位于染色体的相同区段,形成一个QTL簇;MT群体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4个控制穗部性状、1个控制株高的QTL位点,其贡献率为1.51%~39.15%,形成一个QTL簇。利用MS和MT群体检测到的QTL簇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都覆盖swes24标记,这个区域与增加小麦穗粒数、降低株高有关,为小麦穗粒数、株高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Tilletia india引起的Kamal腥黑粉病(KB)是1931年由Mitra在印度Kamal地区发现的,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菌会在灌浆籽粒中形成大量的真菌孢子。本试验将4个抗性原种(HD29、W485、ALDAN‘S’/IAS 58、H567.71/3*PAR)与高度敏感品种WH542杂交,然后用其衍生的群体研究了Kamal腥黑粉病(KB)抗性的遗传。用于筛选KB反应的植株材料由来自全部抗性X敏感性组合的F2、BC1、重组自交系和来自6个抗性X抗性组合的重组自交系以及双亲和F1代构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盐逆境下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南粳5055为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个盐分水平:0.0g/kg(S0)、1.5g/kg(S1)、3.0g/kg(S2)和4种氮肥处理:常规尿素(F1)、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F2)、大颗粒尿素(F3)和硫包衣尿素(F4),各处理的施氮量和磷钾肥用量相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盐逆境下,F2的最大茎蘖数、株高和成穗率均最高;在S0下,F2、F3和F4的产量比F1分别高出11.89%、5.58%和17.14%;在S1和S2下,F2的产量比F1分别高出30.28%和37.20%,而F3和F4的增产效果不佳。在盐逆境下,F2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盐逆境下穗粒重、一次枝梗的粒重、千粒重和结实率,二次枝梗的粒重和千粒重均以F2最高。盐逆境下,F2具有较高的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较低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由本研究可得出,盐逆境下,F2的增产效果最佳,且对稻米品质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盐逆境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陆秀娟  李祥栋  石明  潘虹  魏心元  陆平  苏跃 《种子》2020,(1):33-35,41
为研究薏苡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4份材料做亲本构建4个杂交组合,观察并记录其F 1、F 2植株的性状特征和分离比例。结果显示,紫色柱头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各F 2群体植株的柱头颜色分离比皆符合3∶1比例,说明紫色柱头是由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粒型、株高及穗部组成性状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但遗传基础复杂。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是用于复杂性状遗传研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水稻优良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746。Z746携带来自西恢18的7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为3.99 Mb,其株高、粒长和穗部性状均与受体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日本晴与Z746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共检测到36个相关QTL,分布于2号、3号、4号、6号和11号染色体。其中5个可能与已克隆基因等位,如qPH3-1等,8个可被多次检出,表明这些是遗传稳定的主效QTL。Z746的粒长主要由4个QTL(qGL3、qGL4、qGL2、qGL6)控制,其中qGL3和qGL4对粒长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0.28%和27.47%。株高由5个QTL控制,穗长由4个QTL控制,每穗粒数由2个QTL控制,千粒重由2个QTL控制。然后以MAS在F3共选出8个单片段代换系,并以此在F4进行了相关QTL验证,共有24个QTL可被8个单片段代换系(SSSL)检出,重复检出率为66.7%,表明这些QTL遗传稳定。本研究为目的QTL的进一步遗传机制研究及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3F2粒长主要由一个长粒显性主效QTL控制的。利用SSR标记技术,通过集团分离法和隐陛个体分析法,对BC3F2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控制粒长QTL(暂定名GL2(t))位于第2染色体,与RM530连锁,遗传距离为4.1cM,是个尚未报道的粒长显性主效QTL。  相似文献   

10.
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明恢63具有2个恢复基因Rf3和Rf(μ),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确估计这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从珍汕97/明恢63衍生的241个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两个自交系R124和R1183,它们分别含有单个恢复基因Rf3和Rf(M),将R124和R1183与珍汕97A杂交,分别得到F1A和F1B,再自交得到F2A和F2B。在武汉和海南分别考察F1的育性,F1A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53.4%和60.2%,F1B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70.5%和75.7%。而珍汕97A/明恢63的杂种汕优63结实率为81.4%。F2A和F2B群体育性分离均符合1个主基因1:3的孟德尔期望分离比,表明,R124和R1183分别只含有一个恢复基因Rf3和Rf(M)。Rf(M)的效应较大,恢复力强,它单独几乎可以使育性恢复正常。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转移两个恢复基因可以快速选育优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以前有人报道分蘖矮稻是由三个复合基因即d3、d4和d5控制的。本研究用分蘖矮稻H-52与标记基因品系No.201及H-61杂交,在其F2群体中分蘖矮稻的分离符合15:1的比例。另外,将H-52和H-61间的杂交F1作为母本与H-52回交,在其BC1F1回交群体中正常型和分蘖矮稻型的分离符合1:1的比例;将H-52和H-61间的杂交F1作为父本与H-52回交时,在其BC1F1回交群体中分蘖矮稻型的分离减少了。  相似文献   

12.
淡绿叶标记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及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华  薛庆中  田振涛 《作物学报》2005,31(4):438-443
以2个淡绿叶色标记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S1、TS3)和4个正常叶色可育系杂交,对其F2、F3群体进行叶色和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淡绿叶遗传受2对基因控制,其中1对基因对另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不育性的遗传由2对主效基因及一些微效多基因共同影响;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应用累积分布曲线基因分析方法证明TS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3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23个正反交组合的四个分离群体(F1、F2、BC1和BC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2和BC2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陆地棉品种间F2和BC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也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也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抗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其F2和BC2的抗病株均在95%以上,而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感病品种进行杂交,其F2和BC2抗病株和感病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黄萎病抗病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4.
湖南烟区烤烟焦油释放量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湖南烟区2007年B2F、C3F、X2F3个等级烤烟样本195份,分析了烤烟焦油量的区域特征,并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烟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焦油量平均值分别为19.94 mg/支、15.93 mg/支、11.58 mg/支,表现为B2F>C3F>X2F;C3F、X2F等级烤烟焦油量变异系数大;B2F、C3F等级烟叶焦油量在3大生态区域间差异不显著,但X2F等级烟叶差异极显著,表现为湘西北烟区相对较高,而湘中烟区相对较低;B2F等级烟叶焦油量不同地区间差异不显著,但C3F 、X2F等级烟叶差异显著,烤烟焦油量表现为湘西州、常德市烤烟焦油量相对较高,张家界市、永州市烤烟焦油量相对较低,长沙市除X2F等级烤烟焦油量较低外,B2F、C3F等级烤烟焦油量都较高;聚类分析将湖南烟区焦油量分为下部烟叶低焦油型、中上部烟叶低焦油型、下部烟叶高焦油型、中上部烟叶高焦油型等4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棉酚腺体和棉酚含量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有腺体棉冀668和无腺体棉ZYS25的正反交后代F2群体,对棉酚腺体的有无、数量多少及棉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20株正交群体和1001株反交群体中,有腺体棉与无腺体棉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株顶部叶片及种子中的棉酚腺体数量和棉酚含量在其F2群体中分离频率均呈正态分布,表明棉酚腺体数量的多少和棉酚含量的高低是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本研究进一步应用BSA法,获得了1个与控制棉酚腺体有无性状连锁的SSR标记,两者相距2.4cM。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7.
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NA标记技术可从基因组水平上鉴定F1。用SSR标记鉴定水稻突变体杂交F1,为F2群体构建和突变体基因定位提供依据。以经EMS诱导获得的R30白化突变和‘泸恢17’窄叶突变分别作为亲本,组配2个杂交组合,用3个SSR标记对其单株进行鉴定。RM6105检测了R30白化突变ב泸恢17’组合4个单株(1~4号),其中4号单株表现父母本互补的带型,为真实F1,另外3个的标记型与母本相同,为母本自交结实,RM6965和RM5349的鉴定结果与RM6105一致;该3个标记从R30ב泸恢17’窄叶突变组合14个F1单株中(5~18号)检测到3个真实F1(9、12和15号);RM6965、RM5349和RM6105均可对R30与‘泸恢17’组合F1进行鉴定,且结果一致;分子标记对F1进行鉴定,可用于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在纤维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4个棉花种质DP99B(毛籽棉,陆地棉)、FLS2123(裸籽棉,陆地棉)、ZYS20(光籽棉,陆地棉)以及VH8(光籽棉,海岛棉)作为棉花实验材料.利用以上4个棉花材料作为亲本组配了4个杂交组合,其组合分别为:DP99B(毛籽)xFLSl23(裸籽)、DP99B(毛籽)xZYS20(光籽)、ZYS20(光籽)xFLSl23(裸籽)、DP99B(毛籽)xVH8(光籽),获得以上4种组合的F1代种子及F2代群体种子,分析F1、F2种子棉纤维性状,试图弄清控制棉花长短纤维分化和发育的基因型.根据本研究4种杂交组合其F1及F2分离表型结果,推定供试亲本材料的长绒生长发育的基因型可能为:DP99B(毛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 liA及LiDLiD或LiDliD;ZYS20(光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 liA及LiDliD或LiDliD;FLS2132(裸籽)的基因型为:LiALiA LiDliD;VH8(光籽)的基因型为LiALiA或LiAliA及LiDLiD或LiDliD.4个组合的长绒的长度上都成较好的正态分布,认为棉花长纤维长度的发育是一种数量性状遗传.就短绒而言,在4个组合的F2代群体里的,ZYS20xFLS2132全为光籽、DP99BxVH8全为毛籽没有出现分离,DP99BxFLS2132和DP99BxZYS20出现了分离,分析以上分离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前研究者结论,可以推断控制短绒和长绒分化和发育的基因并非同一组基因.推定出4个亲本DP99B(毛籽棉)、FLS2123(裸籽棉)、ZYS20(光籽棉)、VH8(光籽棉)控制短绒发育的几种可能的基因型.DP99B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12,Ft3ft3,Fcfc;VH8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e,ZYS20可能的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FLS2132可能的基因型为:Ⅱ,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同时进一步推定出其4个组合DP99BxFLS123,DP99B×ZYS20,ZYS20xFLS123,DP99BxVH8其F1代控制短绒发育的基因型为:DP99BxVH8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毛籽而且F2代短绒没有出现分离.DP99BxZYS20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或者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毛籽而且F2代短绒出现分离.DP99BxFLS2132的F1代基因型为: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或者Ii,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光籽而且F2代短绒出现分离.ZSY20xFLS2132的F1代基因型为:Ⅱ,SuSu,Ft1ft1,Ft2ft2,Ft3ft3,Fcfc,以致其F1代为光籽而且F2代短绒没有出现分离.根据群体中长绒的长度和短绒的密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棉花长绒的长度与短绒分布的密度间存在着相关性,即在长绒和短绒均存在的情况下,长绒的长度越长密实度越大其短绒分布的密度也越大.由此可以证实一旦有短绒由胚珠细胞分化出来后,其发育就和长绒受共同的基因控制.本研究结果认为控制棉花长绒发育的基因与控制短绒发育的基因存在明显的相瓦作用,控制长绒发育的基因可能对控制短绒发育的摹因有一定遗传效应,在胚珠表皮细胞分化成为何种类型棉纤维后,其后控制棉纤维伸长发育的是由同一系列的基因所控制.一旦有短绒细胞被分化出来,控制长绒的基因同时调控短绒的分布及其密度.  相似文献   

19.
棉花杂种优势与亲本表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个高品质棉品系做母本,分别以大铃、高品质、高衣分种质做父本,配制了9个杂交组合.通过分析9个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了杂种F1产量优势与亲本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杂种F1的产量优势由父母本共同决定,在母本相同的情况下,F1产量优势决定于父本,而在父本相同的情况下,F1产量优势决定于母本;在母本相同的情况下,F1铃数、铃重、衣分、株高的平均竞争优势决定于父本.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打叶复烤工序对卷烟主流烟气主要酚类化合物,包括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间、对甲酚、邻甲酚释放量的影响,选择了B3F、C3F、X2F 3个等级烟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卷烟主流烟气7种酚类化合物释放量与烟叶等级部位呈极显著相关,影响顺序为B3F>C3F>X2F。(2)打叶复烤工序对B3F和X2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是:烟片复烤>一次润叶>二次润叶,对C3F烟叶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排列则为:一次润叶>烟片复烤>二次润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