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2207年对青海省坎布拉森林公园天然油松(P.tabulaeformis)林有害生物--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进行了观察及危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1代,具有梢转干和干转梢习性,4月1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转梢危害始期,5月5日左右为越冬代成虫梢转干危害始期,7月中旬为当年羽化成虫干转梢危害始期, 9月初为羽化成虫梢转干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2.
何陈攀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95-3895,3897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 leptotubula)成虫羽化率与寿命2个生物学参数。[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5、10、15、20、25℃及室温)下细梢小卷蛾成虫的羽化率与成虫寿命。[结果]低温(5℃)不利于细梢小卷蛾成虫的羽化与存活;高温时(25℃),成虫存活时间减少;10~20℃较有利于细梢小卷蛾成虫的羽化与存活。[结论]为进一步了解细梢小卷蛾成虫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拟青霉的菌剂毒力及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8%,蛀干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1%。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有待深入开发、适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018—2020年以玉露香梨为材料,设置3个试验,调查梨茎蜂成虫在隰县玉露香梨上的发生动态规律和在树体空间的危害分布及与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确定最佳防控期及防控模型.结果表明,梨茎蜂成虫发生规律为4月8日即初花期前7 d左右开始发生,4月14—24日为高峰期,4月25日结束,成虫发生树体外围新梢折断数高于内膛;成虫发生随气温变化呈倒V字型,成虫发生随降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晴天>小雨转晴>小雨>多云,成虫发生上风向处新梢折断数高于下风向处.最佳防控期为成虫初发期至高峰期,初花期开始悬挂黄板,悬挂于树冠的外围上风向处.建立了防控模型,即每667 m2悬挂黄板的数量与成虫新梢折断数的二次回归曲线方程(Y=82.176-1.022X+0.003X2).  相似文献   

5.
香梨新害虫——香梨茎蜂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香梨茎蜂(Janus sp.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香梨新梢和二年生枝条,尤以香梨幼树受害严重。此虫在新疆库尔勒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被害干梢基部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下旬为成虫产卵和锯梢为害盛期,5—6月为幼虫蛀梢期,7月休眠、越夏和越冬。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野外数据,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回归分析法对短毛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普洱市宁洱县短毛切梢小蠹的发生规律及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环境因子中,坡位、树木长势及树龄未被引入方程,说明其对虫口密度影响不显著,坡向、受害梢直径及林分郁闭度为影响短毛切梢小蠹虫口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短毛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在宁洱县思茅松枝梢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现象是由其本身的特性与环境的异质性两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1.发生规律康氏粉蚧是一种以刺吸树体根、嫩梢、果实、芽等组织器官汁液的有害昆虫。初期以卵和少量雌性成虫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根颈附近的土、石缝处越冬;葡萄开始萌芽后,其卵孵化成若虫,开始分散危害葡萄的各个器官。在湖南,康氏粉蚧孵化若虫1年发生3代,第1代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第2代  相似文献   

8.
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治理,关键是在2~3月清除被害林分中的蠹害3级木和成虫转干、梢期间的农药挑治。经过连续5年的治理,受害株率由97%下降到5%,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苹果地上部与地下部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研究表明,苹果根系生长1年有3次高峰。新梢与根系生长是交互进行的。根系的第1次生长高峰在花前8~13d,春梢生长高峰在花后19~24d;根系的第2次生长高峰在春梢停长后7~8d.根的第3次生长于秋梢停止至落叶前。苹果根系的第1,2次生长之间,正值春梢的急速生长期,有一个养分转换期。苹果根剪具有控冠抑长作用,宜在花前10d进行。根据苹果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特点,应于花前8~13d、养分转换期以及秋梢停长后到根系第3次生长初进行追肥及施入基肥。  相似文献   

10.
用新梢减重法对黑盾守瓜为害龙眼嫩梢的防治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虫的成虫危害紫红色嫩梢的防治指标为4头/梢。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