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营养钵育苗,如采用乙草胺播后芽前除草,极易出现药害,其症状与棉苗立枯病症状相似,均表现幼茎呈现黄褐色斑,严重时棉苗死亡。在生产上应予以区别诊治。  相似文献   

2.
正甜瓜对除草剂比较敏感,近年来随着除草剂种类的增多和使用数量的增加,瓜农反映除草剂药害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选用及施药不当,使用时忽视异常天气对除草剂的药害影响造成的。现介绍种植西瓜时乙草胺对甜瓜的药害情况,供选用时参考。乙草胺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施入土壤后药物被植物幼芽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但据资料介绍,瓜类作物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等  相似文献   

3.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4.
以垦玉6号玉米为指示材料,以乙草胺为试验除草剂,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用除草剂解毒剂进行浸种处理后使玉米免受乙草胺药害的情况。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解毒剂浸种处理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乙草胺对玉米幼苗的药害;当解毒剂浸种浓度为8mg·kg-1时保护效果达到最好,在乙草胺浓度为20mg·kg-1时,对玉米根长的保护率达20.4%,根鲜重的保护率达23.9%,对芽长的保护率达40.2%,芽鲜重的保护率达36.6%。  相似文献   

5.
采用培养皿法,探讨了解草啶浸种、解草啶与乙草胺混用解除油菜对乙草胺药害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在乙草胺浓度为50mg/L时,对根长、芽长、单株鲜重的抑制作用分别为34.3%、36.13%、33.12%,且抑制作用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用解草啶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解草啶浸种浓度为50mg/L、乙草胺施用浓度为200mg/L时,对油菜根、油菜芽、单株鲜重的恢复率分别为3.63%、13.14%、7.16%。当解草啶浓度为100mg/L与200mg/L的乙草胺混用时,对油菜根、油菜芽、单株鲜重的恢复率分别为13.85%、36.73%、21.45%。说明解草啶浸种、解草啶与乙草胺混用时均能一定程度地保护油菜免受乙草胺的药害,但解草啶与乙草胺混用的效果优于解草啶浸种的。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12,(7):33-34
市面上的"草胺"除草剂多为酰胺类除草剂,多为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芽前施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好,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差,一般情况下防除效果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毒草胺。具体情况如下。乙草胺(禾耐斯):持效期40~70天。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高温、高湿下或药后持续低温、高湿易产生药害,但一般情况下10~15天后可恢复正常。播种后24~72小时施药易产生药害。杂草吸收主要部  相似文献   

7.
<正>近些年稻田使用乙草胺的药害时有所闻,据临田调查,主要是因为使用不当,剂量超标所造成的,笔者提醒稻农,稻田施用乙草胺时应注意两种情况。1.水稻秧田不能使用乙草胺。乙草胺药名较多,使用者应看清楚,它又名禾耐斯、消草安、乙基乙草安,是一种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禾本科杂草受药害后新叶卷曲萎缩,其他  相似文献   

8.
采用培养皿法,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根长、芽长为测试指标,探讨了解草唑与乙草胺混用、解草唑浸种2种处理方式解除乙草胺对油菜药害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50~400mg/L的乙草胺对油菜根长、芽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乙草胺用量呈正相关。当加入解草唑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解草唑浓度为100mg/L时,对100mg/L的乙草胺解毒作用比其他浓度的解毒效果好,对油菜根长为6.48%,对油菜芽长为23.12%;当用解草唑浸种处理时,乙草胺浓度大于200mg/L,解草唑对油菜芽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解毒作用,而对油菜根的生长无解毒作用。在解草唑的2种处理方式中,解草唑与乙草胺混用时的解毒效果优于解草唑浸种。  相似文献   

9.
乙草胺在用药量过大或施药后如遇强降雨很容易造成玉米药害,造成减产。为减轻或降低乙草胺造成药害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室内用0.1%芸苔素内酯和叶面王肥料混用进行缓解乙草胺对玉米药害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中,不同的处理用药后对乙草胺药害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中以叶面肥200g/667m2+0.1%芸苔素内酯0.01mg/kg缓解效果最好,11d后,株高比,根长比,鲜重比,分别为65.84%,70.38%,71.43%,远远好于药剂对照的值36.42%,30.16%,40.90%,死亡率为18%,低于药剂对照的死亡率3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天达2116(TD2116)对玉米乙草胺药害的缓解作用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D2116对玉米乙草胺药害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以TD2116与恶霉灵混用进行叶面喷雾对乙草胺药害的缓解效果最好,施药后21 d的株高比、叶长比及叶宽比分别达到了92.04%,93.59%及88.29%,显著好于其他处理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TD2116可以缓解乙草胺对玉米的药害,可以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芝麻芽前除草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芝3号为试材,在播种后第2 d喷施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50%乙草胺和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种类对田间杂草防治效果以及芝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芝麻芽前除草的除草剂种类。结果表明:50%乙草胺对1 a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芽前除草效果较好,且芝麻产量最高(689.28 kg/hm2),对芝麻基本无药害,是较理想的芝麻芽前除草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益微微生物菌剂拌种缓解乙草胺油菜药害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测定了益微拌种对乙草胺油菜药害的缓解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益微拌种对油菜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并采用GCMS法检测油菜植株中乙草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施用量为840~1 680 g/hm~2时,对油菜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益微拌种处理后,均能显著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当乙草胺用量为1 680 g/hm~2、拌种量为25 g益微拌1 kg油菜种子时,油菜的株高、鲜质量恢复率分别为79.31%和178.57%。与单用乙草胺处理相比,先用益微拌种后喷施乙草胺,油菜植株中GSH含量增加,GST活性提高,同时乙草胺残留量极显著降低。说明益微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植株中相关抗逆酶的活性,促进乙草胺的降解,从而显著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  相似文献   

13.
土壤温度和降水量对乙草胺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降水量及除草剂用量对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均有一定的影响。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并不是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而是随着乙草胺用药量的增加及施药前降水量的增高而提高。如果施药前7d没有降水会显著降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和对大豆的药害程度。乙草胺药害可使大豆苗期株高、鲜重和叶片数有所降低,成株期株荚数、株粒数减少,导致大豆减产0%~50.6%。药害严重时可使大豆晚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拌种缓解乙草胺对油菜药害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P.indica拌种后,乙草胺对油菜株高、根长及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拌种情况下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2 400 g/hm~2时,均对油菜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用不同剂量P.indica菌丝拌种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乙草胺对油菜的药害。其中,当乙草胺有效成分施用量为400、800、1 200、2 400 g/hm~2时,用10 g P.indica菌丝拌种1 kg油菜籽,对株高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0.79%、60.99%、26.99%、26.49%;对根长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33.69%、21.51%、58.75%、31.67%;对单株鲜质量的药害恢复率分别为75.92%、45.50%、7.25%、33.33%。与单用乙草胺相比,菌丝拌种后油菜幼苗中GSH(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质量浓度以及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综上,P.indica能提高油菜中相关解毒酶的活性,增强油菜对乙草胺的解毒效果,从而减轻乙草胺药害对油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防治病虫害,如果不注意施药时间,尤其在作物开花期用药,很容易造成药害。如冬枣在开花期施用农药会影响开花、授粉,这期间枣花和幼小果实组织幼嫩、抗逆力弱,特别易出现药害。水稻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水稻花期使用农药,会造成稻谷中农药残留,污染稻草,影响人畜安全。有些除草剂如常用的乙草胺,对开花期的多种作物有药害。2013年6月,笔者曾见到在稻田区使用乙草胺后,附  相似文献   

16.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目前,乙草胺(acetochlor)被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麦类、谷子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不宜施用.在乙草胺对小麦安全性研究中发现:80 g/hm2(a.i.)的剂量在播后苗前施用对小麦地上鲜重的抑制率可达40.8%~93.2%,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但并不能说明乙草胺在小麦的播后苗前施用是安全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乙草胺在小麦播后苗前施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小麦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盆栽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阐述防除夏播作物田杂草除草剂乙草胺的药害症状,分析造成药害的主要原因,如作物对乙草胺的敏感性不同、随便增加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夏季雨水较多等,提出产生药害的补救措施,包括开沟降渍、增施有机肥、喷施叶面肥、严格控制乙草胺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农药品种的增多,一些杀菌剂和化学除草剂对水稻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显现出来,如不引起注意,对水稻生产将带来一定的风险,值得重视。1.乙草胺危害秧苗。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禾本科杂草受药害后心叶卷曲萎缩,其他叶皱缩,最后整株枯死。而水稻秧田对乙草胺敏感,水稻秧田不能施乙草胺,5叶以上的大苗对乙草胺耐药  相似文献   

19.
不同除草剂施用下高粱芽苗生物学性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当前生产上较有代表性的高粱杂交种辽杂10号,辽杂11号为试材,采取沙土盆栽试验对乙草胺、莠去津、硝磺·莠去津、2,4-滴丁酯和莠去津乙草胺合剂5种除草剂(每种除草剂设3个浓度)对2个高粱的发芽率、成活率、芽苗株高、根系长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乙草胺处理对高粱芽苗影响程度较大;莠去津胁迫下,生长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尽管在高浓度下生长出现了小幅度迟缓;硝磺·莠去津胁迫下的高粱幼苗地上部分发育受到一定阻碍,而根部5 d后出现溃烂现象;在2,4-滴丁酯C1的胁迫下,播种后前5 d出现发育迟缓;莠乙合剂胁迫下,2个品种生长缓慢或已停止生长,幼苗顶端出现溃烂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莠去津适宜高粱芽苗期施用,乙草胺不适宜使用,其他除草剂慎用。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生育期短,易受干旱、高温、后期低温及病虫害威胁,会出现玉米棒小,甚至严重秃顶缺粒。因此,生产上要抓好"五防"。一、防干旱夏玉米抽雄前10d到抽雄后20d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土壤缺水会推迟吐丝,导致不能受精;生长前期遇旱,叶片萎蔫,植株生长细弱,苗体矮小;夏玉米播种后如果土壤持水量低于60%,易烧种死芽,甚至不发芽,需浇水造墒;出苗后如叶片卷缩,须抗旱保苗;拔节到孕穗期保持70%左右持水量,如土表露白需灌水;抽雄期遇干旱,灌水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