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生命发生的环境,也是生命发展的条件。玉米与其他作物相比,用水比较经济,但植株高大,绝对需水量较多,掌握玉米需水规律是合理灌溉的基础。了解玉米植株在各时期的需水量,以便农时应用。由于玉米各个生育阶段历时长短、植株生长量、地面覆盖度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消耗有一定的差异。玉米一生需水动态基本上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多"的变化规律。1、播种至拔节此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出苗及幼苗状弱有重要作用。此阶段耗水约占总耗水量的1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玉米非充分灌溉需水规律的研究表明:玉米的需水敏感期为抽雄期至灌浆期,在此时期保持较高的水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394.1~439.7 mm是进行非充分灌溉确定经济灌溉定额主要研究区域;一般情况下,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玉米需水系数呈现降低的趋势,关键期土壤水分控制下限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65%,非关键期土壤水分控制下限设定为田间持水量的60%。实施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显著地提高其水分生产率,使其水分生产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西玛津在玉米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西玛津在玉米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玉米植株添加浓度在0.05~0.5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9.3%~91.2%,变异系数为1.43%~3.31%。西玛津的最小检出量为0.04ng,植株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10-3mg/kg,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用该方法测定了西玛津在玉米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西玛津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消解半衰期为13.3d。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生育期短,易受干旱、高温、后期低温及病虫害威胁,会出现玉米棒小,甚至严重秃顶缺粒。因此,生产上要抓好"五防"。一、防干旱夏玉米抽雄前10d到抽雄后20d是玉米需水临界期,土壤缺水会推迟吐丝,导致不能受精;生长前期遇旱,叶片萎蔫,植株生长细弱,苗体矮小;夏玉米播种后如果土壤持水量低于60%,易烧种死芽,甚至不发芽,需浇水造墒;出苗后如叶片卷缩,须抗旱保苗;拔节到孕穗期保持70%左右持水量,如土表露白需灌水;抽雄期遇干旱,灌水比不  相似文献   

6.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虽然生长在雨季,但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需水关键期的干旱缺水是限制高产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生长的中后期遭遇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将更为严重.因此,根据夏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气候、土壤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灌溉,是保证夏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麦、玉米的生产需水规律,在确保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实施科学节水技术,充分发挥灌溉生产率,最终完成节水、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叶酸对玉米增产作用及抗早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叶酸处理玉米种子,对叶片生理特性、植株生长及产量因素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处理的玉米幼苗DNA、RNA含量明显提高,MDA含量减少,叶绿素含量增高;植株生长健壮,株高降低,茎加粗;增强了玉米后期抗早衰性能;增加了穗粒重、千粒重,提高了籽粒产量。通过对沈单7号、掖单13号、太合1号玉米的生产试验,增产幅度为9.8%~15.7%。  相似文献   

11.
水在农业上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水分亏缺导致的农作物减产超过其他因素造成的减产的总和,研究水分对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影响有利于充分掌握玉米各期需水规律,合理用水,促进玉米保产、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一玉米茎基腐病1、发病原因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丰单4号和德美亚3号两个玉米品种进行不同追肥次数的试验,探寻在玉米不同时期分次追肥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追肥次数的增加,玉米植株的叶片生长更趋于合理,使得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也逐渐增强。秃尖逐渐减少,株高、穗长、穗粗和茎粗逐渐增加。两个品种亩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73%~7.33%和4.38%~5.02%。  相似文献   

14.
以新粘二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生物质炭和复合酵素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复合酵素均明显提高了玉米植株株高、茎粗、生物量和玉米产量,并改善了玉米果实品质,与CK(常规土壤栽培)相比,生物质炭处理后玉米植株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明显提高效果,分别提高10.37%~11.02%、0.01~0.03 cm、10.14%~32.30%、18.41%~51.66%,施加复合酵素对玉米果实发育和品质有较好的提高效果;而生物质炭和复合酵素配施既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又能增加玉米产量并改善玉米果实品质,且处理效果均优于生物质炭和复合酵素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玉米减轻涝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时,植株的生长发育即受到影响。玉米生长中后期,在高湿多雨条件下,根际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在抽雄前后积水1~2天,对产量影响不甚明显,积水3天减产30%,积水5天减产40%。遭受涝灾的玉米,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及时排水。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以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6.
邓立刚  李增梅  赵善仓  苑学霞  郭长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27-10128,10189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烟嘧磺隆在土壤、玉米植株和玉米籽粒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方法]土壤、玉米植株和玉米籽粒样品经0.2 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7.8)-甲醇提取,提取液用磷酸酸化至pH 2.5后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ESI+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当烟嘧磺隆添加浓度水平为0.001~0.200 mg/kg时,其在玉米植株、玉米籽粒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6%~9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9%;在土壤、玉米籽粒中的检出限为0.001 mg/kg,在玉米植株中的检出限为0.002mg/kg。烟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6~19.6 d,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6~5.5 d;按推荐剂量施药,在青玉米期及成熟期玉米籽粒中烟嘧磺隆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结论]为烟嘧磺隆的田间合理使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烟嘧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定性分析,研究了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8.32%~86.02%,相对标准偏差为2.28%~5.98%;在籽粒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2.95%~88.37%,相对标准偏差为2.22%~5.21%;在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2.96%~98.84%,相对标准偏差为1.73%~2.91%。其最小检出量为0.005ng,在玉米植株、籽粒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量为0.002 5mg/kg。2009、2010年在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8~1.45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9.63~13.59d;烟嘧磺隆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将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玉米田杂草时,施药的有效成分不得高于90g/hm2,于玉米苗后三至五叶期施药1次。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在会宁县四方吴乡三房吴村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需水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育期需水264mm左右,造成干旱的原因不是降水总量不足,而是降水与玉米生长发育期需水不吻合,尤其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需水进入高峰期,此期需降水补充,如无有效降水,应采用集雨补灌等主动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将从板栗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AM菌接种于玉米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AM菌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盆栽试验接种AM菌的玉米株高、根长、根重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28.6%、25.6%和70.4%,而且在接种50~60天后菌根侵染玉米根部,其侵染率可达70%左右;大田试验追施AM菌能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增强功能叶的叶面积,增加产量,增产率达18.02%~26.60%。  相似文献   

20.
影响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因素及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分析了内、外因素对玉米子粒含水量的影响及玉米需水规律,提出了降低玉米含水量的配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