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麦β-淀粉酶活性对其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大麦品种,并以期找出β-淀粉酶活性对大麦抗旱性的影响,对β-淀粉酶活性不同的9个啤酒大麦品(系)种进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来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并对β-淀粉酶活性与不同PEG浓度下的发芽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大麦抗旱性在PEG浓度为15%时,在0.01水平上达显著正相关。大麦种子发芽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5%浓度的PEG对大麦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10%、15%浓度显著抑制大麦种子萌发,20%浓度下,大麦个别品种发芽停止。处理样品间,‘沪麦16’综合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其次A7-30,而‘邯98-58’、‘盐95137’为最差。由此得出,10%的PEG干旱胁迫剂浓度可作为大麦发芽期判断大麦抗旱性的适宜胁迫浓度,β-淀粉酶活性可作为大麦抗旱性早期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冯辉 《中国种业》2015,(8):62-64
以驻马店市农科院主推品种和正在培育品系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大麦灌浆过程参数及与粒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棱和二棱大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渐增期灌浆速率变异系数最大,且多棱大麦品种(系)各灌浆速率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低于二棱大麦品种(系)。大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大灌浆到达时间、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驻马店市农科院主推品种和正在培育品系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对大麦灌浆过程参数与千粒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棱和二棱大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渐增期灌浆速率变异系数最大,且多棱大麦品种(系)各灌浆速率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低于二棱大麦品种(系)。大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大灌浆到达时间、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抗白粉病莆大麦5号的选育与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白粉病莆大麦5号的选育与浅识陈炳坤,黄金堂,郭媛贞,蒋文广,陈德录(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51144)陈桂煌,王元泉(福建省莆田市种子公司,黄石镇农技站)1选育经过与特征特性我所1983年冬以抗病多棱大麦木石港3号为母本,与综合性状优良的二棱...  相似文献   

5.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混种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混种的增产机理及效果,以保山市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4号、二棱品种82-1为材料,设5个处理,进行单种和混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种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光能,从而提高产量,产量比单种二棱矮秆品种增加139.5~719㎏/hm2,比单种多棱高秆品种增40.5~720㎏/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单种二棱品种(单种中有效穗最多)相近,穗实粒数比单种二棱矮秆品种增7.8~10.7粒,千粒重比单种多棱高秆品种增1.2~5.5g,同时,混种还能减轻倒伏;二棱品种82-1与多棱品种保大麦14号混种基本苗最佳比例为6:4(折合种子重量≈7:3)。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保山市农科所保存的76份多棱大麦种质和152份二棱大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穗长、穗实粒数、株高;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穗长、株高。在多棱大麦种质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是有效穗、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因此在大麦新品种选育中,应该以提高有效穗为主,多棱大麦兼顾多粒型、密穗型种质,二棱大麦兼顾大粒型、大穗型种质。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棱大麦千粒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较大,随密度的增加千粒重显著降低,二棱大麦千粒重受密度变化影响较小,针对啤酒大麦对千粒重要求较高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啤酒大麦优质高产的适宜密度为:多棱品种(系)375万株/hm^2。二棱品种(系)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性灾害,极大地威胁到全球的粮食供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育抗旱性植物是解决干旱危害和粮食危机的根本途径。野生大麦已经适应广泛的干旱环境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的抗旱基因与抗旱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s)已经确定,对改良大麦抗旱性有巨大的潜力。综述了野生大麦的抗旱性及其在大麦改良中的应用,并对大麦抗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大麦种子颜色与抗旱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6份有色大麦为材料,通过测定正常和15%PEG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和种皮颜色指标Y (颜色亮度)和U (颜色浓度)值,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发芽势和萌发活力指数对干旱胁迫最敏感,根长和芽长的变化量最小;种皮颜色亮度与抗旱性综合F值呈负相关关系,颜色浓度与综合抗旱性F值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指标信息分析表明:16份材料呈现出籽粒颜色越浓、越亮抗旱性越强的趋势;深色大麦萌发期抗旱性大于浅色大麦;发现强耐旱性材料包括‘黄青稞’和‘乌西金青稞’,中度抗旱的材料包括‘普巴村农家种’和‘琼结野生大麦’,抗旱性相对最弱的材料为‘康青3号’、‘紫青稞’、‘日喀则17’等共12份。本研究将为有色大麦抗逆性研究提供最新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进的北美大麦品种在黑龙江春播,多棱大麦表现为熟期适宜,产量高,酿造品质好,抗倒伏,较抗根腐病、条纹病,适应性强,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二棱大麦表现品质好,分蘖力强,丰产性好,但熟期偏晚,秆软,叶部病害重,多作为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利用北美大麦品种进行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也不断出现。分析探讨了引种成功原因及今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漫谈青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廷辉 《种子世界》2003,(10):48-49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叫裸大麦、元麦、淮麦或米大麦,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对裸大麦的一种特有称呼,其在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普通大麦种、多棱裸粒大麦变种.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啤酒工业的迅猛发展及黑龙江省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垦区大麦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2年,预计大麦面积将达8万hm2,超历史纪录.但目前垦区大麦良种繁育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其良好发展势头,许多单位及种植户缺乏大麦的良种繁育技术或沿用小麦的种植方法,出现了种子条纹病加重、混杂退化多(主要是多棱大麦)、发芽率低、产量不高的状况.良种繁育工作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垦区大麦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矮秆种质“裸大麦”的矮秆、短穗、多棱、裸粒和极密穗等性状各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其齿芒性状则由1对显性基因决定。其矮秆基因与uz基因等位,位于3HL上,并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存在遗传连锁,交换值分别为15.7%和13.7%。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粮(籽粒)和草(饲草)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大麦新品种,对12份多棱饲用大麦新品系和对照品种西引二号的饲草和籽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11015-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部分自育品系,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个自育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对照,其中B11015-7籽粒产量最高;B11015-7和B11015-3饲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7.96%和7.82%;B11015-2和B11015-14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分别为159.15和157.14;B11015-3和皖饲2-1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0.33%和10.0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以10个性状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B11015-3、B11015-1、B11015-2和B11015-14等4个自育品系优于对照,可能成为沿江、江淮等地种植的粮、草兼用多棱饲用大麦材料。  相似文献   

15.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鉴定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的基础上,筛选抗旱指标,可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16和2017年在大麦生长主要需水期平均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田间试验,以3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干旱胁迫对测定的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穗长、单株粒数、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大麦抗旱性86.3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单项抗旱系数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依次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穗长、株高、分蘖、穗粒数和千粒重,各指标DC值与WDC值间的关联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产量、单株粒数、分蘖、穗长、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依据抗旱性从强到弱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1级5份、2级1份、3级11份、4级10份、5级3份。除分蘖和千粒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 5个测定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干旱胁迫对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鉴定指标。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甘啤7号、Z06-278-9、MERIT、NEVADA和西藏25,可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制以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产量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影响前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麦新品种临大麦3号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临大麦3号是临沧市农科所麦类作物室2003年通过与省外大、小麦育种材料交换,从江苏盐城引进墨西哥高代材料中的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筛选出的多棱大麦新品种。引种圃材料编号:E03-62。2012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9号”。由于该品种在云南省的昆明、玉溪、保山、楚雄、大理、临沧、曲靖等试验点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证明适合在海拔1400 -1950米之间的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云南500份栽培大麦含1个种2个亚种305个变种(新变种154个),着重报道新命名的68个新变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变种分别占变种总数的42.3%和57.7%。以有稃型变种居多,钩芒、籽粒深色型等显性基因控制的变种占绝对优势,窄护颖变种占绝大多数,尤其是禄劝大麦变种群,占全省栽培大麦变种总数的61.6%。云南栽培大麦变种类型丰富,群体复杂,性状独特是云南栽培大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制约外,还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本文对大麦喷氮量和时间对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材料和方法 选择较瘠薄的的粘土作为试验地,有机质含量0.95%,全氮含量0.069%,速效磷含量7ppm。参试品种(品系):二棱型大麦是盐辐矮早三、苏啤1号、7631;多棱型大麦是805、盐102。设3个处理,喷尿素(简称喷N),喷磷酸二氢钾(简称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